我很早就有写武侠小说的想法,但由于本职工作的原因,很久都无法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实现我的这一想法,直到那日,我从一个梦境中得到了灵感,那个梦很美,让我不得不发挥我的想象,令它得以呈现给更多与我志趣相投的人,但这只是缘由之一,另一个缘由是我对武侠类题材的执念,这种执念源于我儿时对各种武侠人物的崇拜和敬仰,并且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过。
有人说:武侠小说的黄金期已过,正在逐步走向衰败。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很多人这样觉得,一是因为当下的武侠作品大多并未达到金古梁温等大家的艺术高度,二是随着自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更喜欢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快餐类”的文化产物上,譬如手机短视频、微信聊天等,这些文化产物最突出的特点即是更为直观、便利,相比之下,小说这种以文字为载体的产物自然显得较为落后,这也是大势所趋,我们不能否定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也要看到其中的进步意义,但我们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是否也该停下脚步去思索一下,很多被现代人认为已经走向没落的产物,是否还存在重塑的必要性呢?
我认为答案是:有。比如小说,尤其是武侠小说,因为‘武侠’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读一些武侠类的文学作品,能够从中看到很多关于中华文化的特有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传统思想等,譬如《射雕英雄传》,里面就有关于《道德经》的相关论述,除此之外,更为可贵的是,武侠小说中那些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侠客精神,这种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是不管哪个时代都要去发扬光大的。
曾见到过这样一句话:侠客精神并非挑战或者推翻现有的社会制度或者法制裁判,而是对国家制度出现空白后的一种民间力量的补救。我认为这话说的不无道理,无论时代有多么进步,制度有多么完备,也总有不公之处,这种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你走在大街上,前面有个男人正在殴打一位老人,那个老人就快要被打死了,这时你可能有两种选择,一是报警,二是自己上前制止,如果选择第一种,结局很可能是那个老人在警察来之前就被男人打死了,倘若选择第二种,那么可能老人会得救,但你会因此而遭到那个男人的报复。在这种情形下,你该如何选择呢?金庸先生说过,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江湖’世界里,很多事情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大多时候,你不得不选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现实。
武侠小说的本质是突出人物身上的‘侠气’,而并不在于‘武功’,这种‘侠气’,可以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绿林好汉,也可以是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朝廷官员,武功招式只是武侠小说的形式,武侠小说想要写的耐看,除了在武功招式上推陈出新,更重要的是必须彰显人物身上的‘侠气’,只有这样,才算是合格的武侠小说。
在《少年英烈传》这篇作品中,小说的主角路由远是个被迫走南闯北的江湖少年,与大多数武侠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相比于小说主角的武功来讲,更为突出的是他身上独特的侠气和超出年龄范围的睿智与冷静,这些让他在面对强敌的时候,可以做出许多令人无法预料的反应,老一辈人口中的‘拳怕少壮’,也许就是指的这个。
总之,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小说作品,都不能背离特定原则,只有在特定原则上加以改善和创新,才能让类型小说得以延续,我始终坚信,武侠小说不会过时,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武侠小说终会重新崛起,赢回属于自己的天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