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王杰哪些歌好听(王杰人哪些歌好听)

发布时间:2023-07-16 10:24:59

编者:最近,2022粤港澳青少年广府话大赛启动了。很多人不仅爱唱粤语歌、学讲地道粤语,更希望了解更多粤语文化。其实,粤语有很多有趣的词汇,我们在生活经常用到的不少词语,究其源头会特别有趣:菲士(面子;face)、甫士(姿势,姿态;pose)、波士(老板、上司、领导者;boss)等等。我们将从本期开始陆续推出相关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粤语文化的掌故趣事。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200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贸易大港。粤地多种文化融合杂糅是独特地理人文环境所造就,是历史的必然。近代澳门、香港虽然经历了一个殖民地阶段,但对粤港澳三地共同走过的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而言,仅是一段小插曲,无碍大局。粤语是香港、澳门的法定语言,粤港澳三地千百年来同属一个行政区,民众共同创造和推动了粤语的发展,粤语常用词语的演变彰显了多元融合的特质与耀眼的创造力。

中外文化的碰撞:多元新颖

一批批不同时期不同语种的外来语素融入了粤语,更增添了粤语多元融合、新颖活泼的魅力。

唐宋时期,广州是世界著名的大港,来往阿拉伯地区的商船云集,广州的“蕃坊”成了波斯(伊朗)和大食(阿拉伯)商人的聚居地,阿拉伯语言在粤语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阿拉伯商人被广州人称为“蕃客”或“蕃商”,他们的聚居地被称为“蕃坊”,还衍生出“蕃长”“蕃学”。

漫长的海岸线以及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使广东在近代开放大潮中尽领风骚。近现代高度的对外开放,使粤语成为英语借词最多的汉语方言。例如:

菲士(面子;face)

甫士(姿势,姿态;pose)

波士(老板、上司、领导者;boss)

卡士(①层次、档次、等级②格调③引申为文明程度;class)

芝士(干酪,乳酪,cheese)

喱士(花边,饰带、通花布、网状织品。又写作蕾丝;lace)

髦士(发胶;mousse)

趴士(通过;pass)

销士(推销员;sales)

晒士(规格、尺码;size)

剔士(①品味②品尝③口味;taste)

的士(①出租小汽车②中国台湾称计程车;taxi)

贴士(①提示②小费③须知;tips)

伊士(酵母;yeast)

威士(擦机器用的废棉纱;waste)

士的(手杖,拐杖;stick)

士叻(虫胶漆;shellac)

士胆(邮票;stamp)

士多(小商店,小店铺,小杂货店;store)

士巴拿(扳手;spanner)

士挞胆、柯打(①命令②定货单;order)

拍拿(①舞伴②搭档;partner)

泊车(停车;park)

至 in(入时,合潮流、在圈子)

东南亚是广东籍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几百年来,东南亚华侨成为我国与东南亚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大力促进了两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粤语词汇便增加了源于吉隆坡粤语的新词。例如:

神手(一种长臂型挖土机)

锡米(锡粒)

山芭(森林)

更头(警官)

大更(高级警官)

风油(驱风油)

暗派(没有穿警服的警员)

米较(碾米厂)

炉主(由香客经竞选轮流担任的神庙庆典主持人)

画头(电影预告片)

山芭佬(喻无知识的人)

原子灯(光管)

肉骨茶(一种马来西亚食品)

力沙(马来西亚小吃)

咕哩袋(黄麻袋)

粤语发展的活力:适时创新

广州,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近现代先进的文化思潮在广府地区滥觞,促进了广府地区文明程度的提升。开拓奋斗、敢为人先的广府人崇尚“行船争解缆,买卖占先头”“唔系猛龙唔过江,唔系猪扒唔化妆”“唔信成世裤穿窿,终归有日龙穿凤”“食自己”(自食其力)“辛苦揾来自在食”。勇当时代弄潮儿的广府精神令粤语新词层出不穷,时代的脚步在粤语常用词汇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如清末民初至1981年,“花尾渡”成为珠江下游的主要水上客运工具,与“花尾渡”相关的新词成为粤语婚恋常用语,是现代工业文明为粤语词汇输送新鲜血液的典型案例。例如:

拍拖(粤语“拍埋去,拖住行”。喻谈恋爱。原指小火轮和花尾渡并排在一起拖行,叫“拍拖”)

甩拖(喻情侣感情破裂分手。旧时广州小火轮用拖缆拖着花尾渡驶向目的港叫“放拖”,抵达码头靠岸后,解开拖缆,小火轮自去下锚碇泊,结束航程叫“甩拖”)

拖友(恋爱对象)

斩缆(将小火轮拖动花尾渡的缆绳斩断,喻情侣决绝分手,各奔东西)

只要稍留意,“拍拖”类成为时代进步记录的粤语俗语可顺手拈来。时代留在粤语中的烙印清晰,地方色彩浓郁,创新力强。例如:

漏夜(连夜。漏,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差佬(警员)

出粮(发工资)

化学(不经用、随便)

秘捞(秘密从事第二职业)

揾银(挣钱,筹款)

海皮(海边、江边。旧特指广州长堤一带)

红毛泥(水泥)

荷兰水(汽水)

摄影/春雨

粤语词语地方特色浓郁,是广府人思维、审美、民俗、民生、民愿的反映,粤语常用词语的创造更新者是民众,文化创作的源泉是生活。兼容并包、传承创新、世俗性强是广府文化的特质。

作者:郑佩瑗

节选自:《引导促推多元融合——从粤语词语的演变看人文湾区建设(下)》

来源:《广府人》杂志2022年4期

媒意见编辑:杨春雨

媒意见美编:许琳莎

推荐阅读

南方电视学刊微信公众号 | 媒意见

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投稿邮箱:nfdsxk@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互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