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张蔷,用她标志性的disco曲风,
在浪姐的舞台上,炸翻了天。
很多年轻人会问:“张蔷是谁?”
张蔷是名副其实的“迪斯科女王”。
17岁就成为了全中国最红的女歌星,
19岁登上时代周刊,
20岁却突然退出歌坛,选择了结婚生子。
仅仅两年,已经成为了一个八十年代的传说。
如今的她,再次带着标志性的造型回归,
准备掀起一场disco风暴。
1.
1967年,张蔷出生在北京,是一个地道的北京大妞。
她的母亲是一个交响乐队的小提琴手,
父亲是中华医学会的英文翻译。
受母亲的影响,张蔷从小喜欢听国外的流行音乐。
当国内的大街小巷都在放旋律悠扬的红歌时,
她在摇头晃脑地听西方音乐。
父母在张蔷六岁的时候分开了,她就跟妈妈住在北京电影乐团的宿舍里住。
妈妈的思想一直都是最新潮的。
小学的时候,妈妈给她做了一身绒的衣服,是古代铜钱的布料,
穿起来就像现在的睡衣。
但张蔷当时穿着它去上学了,引来小朋友们的围观。
妈妈的头发也用火钳卷起来,
在当时,顶着一头卷发,甚是扎眼。
张蔷说,“那个时候感觉她像外国人一样。”
乐团宿舍的整栋楼都住着和妈妈一样新潮的年轻人,
每次睡醒都能听到吹拉弹唱的声音。
跟着他们,张蔷逐渐了解了西方音乐,从音乐到歌剧。
小学五年级时,别的同学听抒情邓丽君时,还要偷偷摸摸,
她已经开始听约翰.丹佛,迈克尔.杰克逊。
虽然不知道在唱什么,但就是觉得好听,
听到自己特别喜欢的歌时,还会脱了外套在家里跳起舞。
妈妈感觉到了她的音乐天赋,
于是家里专门买了两台收音机,
一个用来放伴奏,一个用来给她录音。
上了初中,邓丽君,张帝的歌终于风靡全国,
她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又迷上了流行音乐,尤其喜欢凤飞飞和欧阳菲菲。
初中的时候成绩不好,估摸着自己考不上普通高中,
她便给自己规划好了人生路线:
上一个职高,然后去当幼教。
但是渐渐地,她在唱歌中找到了快乐,萌生了当歌手的想法。
母亲知道了她的想法,便特意把老师请到家里,
让张蔷用中文、日文、英文唱流行歌。
这个老师听完以后大为惊叹,给了她一个特长生的名额,就这样进了高中。
16岁时,张蔷参加海淀区青年歌手大赛。
当年的主流,是端庄持重的晚会歌曲风。
当别人都起范儿唱通俗歌曲、民歌时,
她唱了一首卡朋特乐队的流行歌曲。
这“资产阶级的滑音”一出来,下面的中年评委就开始皱起眉头。
不出意外的,她被淘汰了。
评委们告诉她,
“你应该上广州的茶座唱歌去,只有广州能接受你的东西。”
但是她特立独行的表演受到了一些先锋音乐人的关注。
黑豹乐队的经纪人郭传林和二胡演奏家林述泰叫住了她,
说愿意给张蔷牵线,出专辑。
她激动地答应了,
没想到再次碰壁。
郭传林把她介绍到了一家国有唱片公司,
但是张蔷刚唱了没两首,就被拒绝了。
84年,云南声像来北京挑选歌手,
不太抱希望的张蔷,清唱了一首《伤心的电影》寄过去了。
没想到第三天对方就来信,让她准备过去录音。
当时她还在上高中,
按奈不住唱歌的躁动,她觉得学校教不了她想要的东西,
就主动辍学,坐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
这里还有一件趣事,
在火车上,张蔷穿着一双黑色的丝袜,
坐在一个大爷的对面。
那个大爷问她,你穿的是什么,像一腿的毛,
她只能哈哈大笑。
2.
1985年的那个夏天,
张蔷和王菲在云南音像社的录音棚里相见了。
她回忆第一次见王菲的样子:
“穿着白色的球鞋,白色的短裤,很青春。”
同样青春的,还有17岁的张蔷。
当时的内地没有版权意识,都是翻唱,什么流行唱什么。
张蔷唱的是日式甜歌,王菲翻唱的是邓丽君。
她的第一首翻唱专辑是《东京之夜》。
最初,公司决定制作的是60万张,报酬1400元。
在那个年代,这个报酬已经超过了很多人一年的工资。
唱片封面也是张蔷自己弄的:
她要模仿黑人女歌手的爆炸头。
灵感是电影资料馆总编带给她看的外国杂志,明星芭芭拉·史翠珊的爆炸头造型。
但是没有理发店做得出来这种发型,
最后还是经常自己烫头的妈妈帮她做的。
用毛衣针烤烫了,把头发一缕一缕地缠上去,
用锡纸包起来,最后打上摩丝膏。
便做成了她的第一张专辑封面上的小号爆炸头。
这个发型,也成了她的标志,
只不过后来头发越来越蓬松,爆炸范围越来越大。
八十年代的中国,流行唱片已经传到国内,但是还没有成为主流。
张蔷的《东京之夜》,恰好打开了市场,迎合了年轻人对迪斯科的狂热,
60万张一售而空。
随后,唱片公司又紧急加印到250万张,很多经销商拿着现金在唱片厂门口等。
现在的电嗓女王,当年还被称为“甜腻少女”,歌声被形容为“又甜又腻,又纯又浪”。
她的唱片,成为了青春悸动的寄托,在大街小巷疯狂流行。
云南音像的老板跟她说,再录一张,加上之前的,一共给她9000块。
才17岁的张蔷,就这样成了“万元户”,红遍全中国街头巷尾。
第二张专辑《害羞的女孩》卖了420万张。
她成了唱片公司的摇钱树。
当时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唱歌,一录就是六七个小时。
在她是小提琴手的妈妈,月工资还只有70块钱时,她录一张专辑就有4000块到10000块的收入。
“在哪儿我都是大户,我们团也是我最有钱”。
一年半的时间,张蔷被多家音像社拉去录了15张翻唱专辑。
总共卖出了2000万张。
这个成绩,不仅超过了邓丽君,还超过了很多同时代的世界顶级流行歌手。
张蔷的身价不断攀升,还红到了国外。
《时代》周刊将她与惠特尼.休斯顿、珍妮弗.拉什、邓丽君等六位歌手一同列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女歌手”。
她也一跃成为了百万富翁,和妈妈成立了工作室,
妈妈就是她的经纪人、助理、造型师。
她们清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开始拥有花不完的钱。
“我挺平静地待在家里,周围的邻居就跟没有发生过一样。
那时也没有粉丝或媒体像现在似的,疯狂追捧一个明星。”
80年代的人,相对简单重感情,她唱歌也能唱的直接,快乐。
但是她的生活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变化。
她经常去高级酒店享受优质服务,
去北京最好的餐厅,吃最嫩的鱼肉,
可乐在当时对于普通家庭还是奢侈品,她直接成箱往家买,
她吃舟山鱼干,她的猫也跟着吃。
一条裙子五千块,不眨眼就买下,
这在当时能顶上北京的一套房。
3.
80年代,风靡八块钱一场的“走穴演出”。
这对张蔷来说不是必需品,只是她想去。
每次演出,前面的歌手唱的中规中矩,台下也没有声音。
张蔷一出来,坐在下面的观众就疯狂了。
为了满足粉丝,她有的时候会连唱八首歌。
但是唱完了还不行,粉丝还会去排队在后台看她。
每个人交五块钱,看一眼就走。
当时的年轻人都会模仿张蔷的爆炸头、喇叭裤,
每天穿的闪闪亮亮,在歌舞厅跳迪斯科。
这却惹恼了思想传统的家长们,
这在他们眼里,是不学无术、花天酒地的表现。
于是在新老思想的冲突中,张蔷成为了带坏孩子的负面歌手。
但实际上,张蔷烫爆炸头,化浓妆,内心确实文静的乖乖女。
她不懂:“我只是打扮时髦唱情歌,从不打架不闹事,为什么就说我叛逆、说我坏?”
原本她有很多演出,却被没有缘由地取消了。
到了86年,世界和平年,港台效仿,60位华人群星公益献唱《明天会更好》;
内地又效仿港台,百位歌星公益献唱《让世界充满爱》。
都没有张蔷。
后来连普通的走穴演唱,都没有人再邀请她。
专辑卖出2000万张的disco女王,在她成为流行符号的80年代,
没能出现在内地任何一家电视、杂志、报纸上。
1987年,不堪压力的张蔷选择了去澳洲留学。
正在这时,遇到了一位香港富商。
这位香港富商是她儿时的玩伴,也是她的歌迷。
相遇后的两人,在富商的追求下陷入了热恋。
渴望有完整家庭的张蔷,只想做一个贤惠的妻子。
她在澳洲留学回来后,选择了和对方结婚。
那时的她才21岁。
回来以后再发展时,内地已经引进了齐秦、谭咏麟、小虎队等港台歌手的专辑。
崔健的一嗓子《一无所有》,也喊出了原创和摇滚的时代。
翻唱流行和disco,一夜之间被新的潮流淹没了。
再次回归平静后的张蔷选择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
还和丈夫生下了一个男孩。
然而这样的生活没有多久,张蔷就发现丈夫出轨了。
于是她果断的带着儿子,离开了他。
4.
1996年,29岁的张蔷,带着儿子回到了北京,宣布复出。
她的第一张复出专辑叫《尽情摇摆》,
依然大部分是翻唱歌曲,
但当她站在体育场的舞台后,
台下依旧呼声一片,为她呐喊。
这时的市面上已经有了各种风格的音乐,
但是张蔷迪斯科女王的地位依然无法被替代。
这时的她,已经不是爆炸头,
她的造型变得收敛了很多,
整个人也不如十年前那么自信。
而她新专辑的销量也无法达到从前的水平,
属于张蔷的迪斯科时代一去不复返。
她决定重新出发,成为一名创作型歌手,
却再次四处碰壁。
因为不符合主流,
她的作品不被看好,国内大型的唱片公司都不买,
就连自己的好友沈黎晖也不看好。
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一家不太知名的公司,
在2000年发表了自己的全新专辑《尽情飞扬》。
里面的主题曲的词和曲都是由她一人包办,
为了迎合市场,她还加入了几首重新编曲的老歌。
只不过在这个华语乐团迅猛发展的时代,
周杰伦、孙燕姿的开始引领新的潮流,
张蔷在这种浪潮中艰难浮沉着。
但是她在挣扎中意外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在一场聚会上,认识了军人出身的歌迷咸国坤。
在不断接触中两人互生好感,
张蔷的儿子也非常喜欢这个叔叔,
于是两人相恋短短八个月就结婚了。
再次步入婚姻后的张蔷没有回归家庭,
而是更加放心大胆地去搞创作。
因为咸国坤非常支持张蔷音乐事业,像当年她的母亲一样,
做起了她的经纪人。
丈夫告诉她,在音乐方面尽情的做自己就行,
即使卖不出去也没关系。
在这个“外行经纪人”的支持下,张蔷开始不再畏惧,重新找到了自信。
她重新带着爆炸头回归舞台,发表了带有强烈个人特色的专辑。
2008年,播出《现象1980》纪录片,第一次承认张蔷在80年代流行文化中不该被抹去的地位。
而张蔷也终于在入行23年后,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场个人演唱会。
苦等20年的歌迷,像出了一口气:“总算还了我们和她本人一个公道。”
5.
被年轻一代歌迷接受,是到13年签约摩登天空。
张蔷和新裤子乐队一起,再次唱响80年代的disco记忆。
当时的她并不知道,新裤子乐队是她的粉丝,
更不知道,新裤子会拼尽全力为她包办制作出充满现代电音的disco 专辑《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
这个专辑里,有好几首是他们拿出自己的新歌,重新编曲,让张蔷唱。
在张蔷天生电嗓的诠释下,再次使复古迪斯科有了重新流行的趋势,
吸引了众多00后的年轻粉丝,成为她的歌迷。
其中最火的,可能就是《手扶拖拉机斯基》。
这首歌的创作灵感,就是有一次演出完以后,
彭磊问张蔷一会要去干嘛,
她说:“我要去凯宾斯基洗澡。”
凯宾斯基是当时张蔷住的酒店,她会在那里吃饭和健身。
彭磊很惊讶:“啊?你平时就过这样的生活?”
在这样的意想不到中,他写出了一首全是“斯基”的disco舞曲,
在张蔷的演唱下,点燃了新一代年轻人的迪斯科热。
面对大众“什么是迪斯科”的疑问,
她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她,就是迪斯科。
如今已经54岁的迪斯科女王,带着爆炸头和自信
站在了《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的舞台上,
这也是她第一次挑战真人秀竞技综艺。
张蔷的名字,已经成为80年代的符号,
她的出现已经掀起了一代人对那个年代的回忆。
爆炸头,蝙蝠衫,喇叭裤,
这是那个时代的时髦,
而张蔷把这个时髦,变成了只属于她的标志。
浪姐3的舞台,应该会再一次被这种时髦炸场,掀起又一轮的disco风暴。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