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文化创意
刘毅坚
关键字:红豆,海红豆,相思豆,红豆树,相思树,制种,创新,特别制种技术,文化创意,休眠,吸账,台湾柳。景观。启蒙教育
摘要:本文通过叙述红豆种植的实践,在我国内陆实现种出海红豆的愿想。在种植红豆的实践中,发现海红豆特别具有相思豆的真实含义,对其制种技术也就做了专门的探索和研究。该特别技术突出了具有非植物学制种方法的独创性。尤其是结合古代诗人王维的红豆诗的影响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宣传古代精神文明和进行忠实于情感的思想育特殊的含义,它适用于用于幼儿的起蒙,使他们利用自己亲手种红豆的切身体会受到健康的文化传统教育。在该项研究中,本人巧妙地挖掘埋藏在土地下的红豆种植特有的景观。我希望用于幼儿教育找到宣扬红豆文化新的突破点。在这里,主要是强调了通过红豆种子让小朋友们参加进来的实践活动,经过认真观察帮助培养孩子们养成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和乐于参加体力劳动的好习惯,让他们从实践中得到真实的体验,并能自发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种植海红豆种子想法的由来
我从儿时起就有一种独特的爱好,就是主动学习新知识和研究新问题。记得在小学三年级时,因为当时的作业不多,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我就自学四年级的算术把该年级的作业在假期做完了。我一遇到新问题总爱用心钻研,归根到底。说也奇怪我的脑用得越多越有灵感,凡是涉及到有兴趣的东西,不管哪个专业的我都会认真研究。我不断地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直到头破血流的确无法解决的问题才甘愿服输。记得在大学时的一个晚上,我们寝室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个数学题,到熄灯时都没有结果,只好睡觉。可在床上我总在想着那个问题。后来也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巧的是这个难题我竟在梦中解决了,我马上开灯记录下来。第二天早上起床,我认真一看结果是对的。几十年后我和我的同学谈及此事,他记忆犹新回答是“确有其事”。
在我退休以后做了十多项发明,都是在无意中发现问题引发的兴趣和认真地试验独立制作完成的。我习惯发现新的问题和乐于研究新现象。可喜的是,现在的网络查阅资料比上图书馆方便多了。网上的知识五花八门,有求必应。当然有的问题也可随时请教专家,各路神仙都汇聚网上,只要虚心请教或多或少总能帮助解决一些疑问。我发现只要是专业方面的问题几乎是有求必应,没有碰到不愿回答的现象。
平时出外旅游,一般人都是游山玩水、走马观花和了解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我的兴趣是研究特别的现象,发掘特别的问题。我去南亚旅游,见到公园里有小朋友在树下拾红豆,我很奇怪?因为像珍珠那样的果实在没见过。于是我同小孙儿也检了些回来。回到家后,小朋友兴致大发,马上在纸上摆出了一个“新年快乐”。这种红豆特别坚硬,其外型犹如红玛瑙,真是我从未见过的稀有物种。后来我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发现这种植物是产于南亚,南非、南美等地的稀有热带植物,名海红豆或相思豆,种子可用作首饰。其实我国云南也有少量生长。因为漂亮,难怪小朋友爱不释手,有如此莫大的兴趣!后来我又仔细查了一下资料,其树干可高达二十米,木质就是平时听说的珍贵的红檀木。这种树其叶还可以食用,真的全身是宝,我限于沉思之中。可笑的是众人在乐于游山玩水,我却对这种稀有的种子产生特别的兴趣,由此便对这些种子产生了无穷的遐想。
二、红豆种植引起的创新思维
植物种子收获后,当种子离开母体超过一定时间将丧失生命力,即使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暂时也不能萌发。种子形成休眠状态的主要原因:一是种皮障碍。有些种子的种皮厚而坚硬,或种皮上附着蜡质层或角质层不透水、不透气或对胚具有机械阻碍作用。二是有些果实或种子抑制物质被洗脱掉,用以保证形成的幼苗不致因缺水而枯死,红豆种子正是这种特质。对于休眠的种子,若需促进萌发,应针对不同原因解除休眠。
正常种子在子叶或胚乳中储存有足够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干瘪的种子往往因缺乏充足的营养而不能萌发。
吸账为物理过程。种子浸于水中或落到潮湿的土壤中,其内的亲水性物质便吸引水分子,使种子体积迅速增大(有时可增大1倍以上)。吸胀开始时吸水较快,以后逐渐减慢。种子吸胀时会有很大的力量,吸胀的结果使种皮变软或破裂。
2020年本人从事一整年的对海红豆的种植试验直到现在从未间断,前期的摸索用了常规的植物种子的制种方法花了半年的时间。可喜的是我也在湖南种成了几颗海红豆苗,经精心培养后我已交由湖南省植物园作专门培育。
利用常规的种植也花费了我不少精力,除了日常的温度测量,湿度的监测管理,还要注意土质,肥料和通风条件的变化,但每一件事情我都认真地做对比试验。特别在冬天,温度的实验是我研究的主要对象。我研究出不同温度下温度不同的恒温花盆用于制种,但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在湖南种出了海红豆一直坚持到入冬。下面是我去年移交给湖南省植物园的海红豆的照片。
移交植物园的海红豆
海红豆在湖南种值成功可算为我国内陆省份填补了一项空白。但这次的成功种植我并不满意,因为种子其休眠期太长,一般常规制种方法还动摇不了它的慢性。不是很有耐性的人没法同它打交道。开始时我坚持每天多次观察、浇水、量温度,但总是见不到任何变化,我做过一个试验,按普通的种植方法,我头年6月下的海红豆种子到第二年4月还原封不动。不同的只是表皮逐渐变白,其他如硬度、形状都几乎没有任何改变。经过我的长期观察和认真照料,有幸能发芽的种子一般都要在3个月左右才有发芽的表象,更何况大部分种子是不能发芽的。如果加上出苗还得一个月的时间,那么我们种成一株海红豆苗总共估计在4个月左右。一般耐不住性子的人做这种没有把握的试验恐怕早就放弃了。我下决心一定要缩短这段难熬的时间。那就是对红豆的种植必须有的加快发芽速度的思维。
借助王维“红豆诗”,宣传我国古代文明精神文明,结合红豆种植种实践,我发现种子表皮的变化可以用来开发幼儿的启蒙教育而感到特别高兴。我想如能把这现象用作幼儿的启蒙教育更能激发他们从小热爱科学文化的兴趣。
三、红豆制种创新
我查阅不少的资料,请教过一些专业人员,也做了各种对比试验,可效果总是不大。但是苦心人总有天照应,我在做其他学科实物制作过程中,一个瞬间的闪念在我脑海中出现。我便联想到红豆制种的实际问题上突发奇想。因为我的一生基本上与科学研究有关,养成了大胆试验的特性,我马上确定了试验方法马上试验,果不然我的试验一次成功,可喜的是效果超然。
按我的想法制成的种子,种下5天后居然发芽了,这叫我怎么不高兴!,3个月和5天之比有多大?我当时就对这次红豆制种创新定义为:
一时灵感,突发奇想,大胆试验,一次成功。
的结论。我马上将我的研究成果在“知乎”上公布,献给知友们分享我的快乐!
为了证实我的创新效果及项目运行的可靠性,我在不同的时间段,从春到冬在不同气温条件下去下种试验,对土质、光照、温度和湿度不同环境下都进行反复对比试验。有一条结论是可以确定的:是利用我的特别制种方法海红豆的发芽时间是从下种算起基本上都在5天内完成。通过对比试验也证明了我的第二个结论:海红豆制种可以忽略季节性。只不过在气温特低的时候我使用了自制的恒温花盆,用以保证下种所需要的温度。我查阅有关资料并同国内部分植物研究所联系,对国内此制种技术研究状况进行调查。我的每一个研究阶段取得的成果都在“知乎”上直播,让观众同时观看我取得成果的实况。通过种成的红豆种子的变化或长成的幼苗实物展示,争取与他们互动,听取各类专家的意见。下面是当时给他们观看过的经过了制种后所长出的红豆幼苗的真实照片。
制种创新后的红豆幼苗
究竟应该怎样评价这项研究成果,我所获得的答案是,国内没有人用过这种特别制种方法,同时我估计国外也不会用与我同样的方法制种。因为我采用的不是如遮阳、保温、浸种等常规的制种方法,也不是采用现代的杂交、卫星搭载和转基因等手段来完成,而是用非植物学的制种的特别方法来实现的。有位知友在我的制种方法评论上写道“颠覆了理论派的认知,肯定是颠覆性的创新“,我有网友的如此高的评价感到满足。我回他一首小诗以表感谢。其为:
南国拾红豆,
制种出奇招;
愿为自强赋,
登峰不用愁。
四、有趣的种子外观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我们育种对在土里生长都是等种子出土后长出苗了才去关心它,没有人去关心土里种子体态变化。对海红豆更不同,种下去红豆后要几个月才会露出真容,很难判断它的死活。为了及时观察红豆的变化,我特意让它的部分外壳露在土面上以便观察。当我发现红豆将要发芽时其形态千奇百怪,多姿多彩时而感到特别高兴。因为其形有的类似小动物,有的类似小花朵千姿百态。因为这些姿态正是幼童感到好奇和所喜爱的美好形象,针对幼儿特点加强这方面的启发,对小朋友养成从小参加小型植物的培植活动,参与如浇浇花等简单劳动去培养他们的兴趣,通过这类简单劳动可以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在可能的情况下开展一些活动,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拍照、写生也是有益的,能使小朋友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美貌和通过拍照学到相关知识。我这里收集了通过劳动后,他们能很快看到如下各种美丽的图画:
红豆种子出土景观
五、红豆文化创意
当小朋友们通过自己亲手种的红豆,亲眼看到如此美妙的景观的时候说不定有多么高兴!我的小孙女在国外自己种蘑菇,当蘑菇长大后同我视频,一下把蘑菇搬进去,一下又把蘑菇搬出来,连续几次搬给我看,不知她有多高兴。如果她种的红豆有如此精彩的画面,可以想象会有多喜欢!有多深的体会!
为了让小朋友很快能享受这些快乐,我又专门为他们设计了,经过制种后装入红豆的小花盆,可通过快递送到家。他们只要浇几天水,就能享受到这种快乐。为此我不但在做,而且得到了我要得到的效果,通过试验知道,制种后3,5天内不浇水完全可行,那么也就基本满足国内快递的现状。这种效果已经试验成功,就等具体实施。
这里专门介绍一下王维的“红豆诗”。诗云: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江南又有关于红豆诗含义的传说是: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每天守望在红豆树下哭干了眼泪,久而久之流出的血滴化为了树上的红豆。据有关考证,当时王维诗中的红豆,就是我现在介绍的海红豆。 现在所说的红豆诗出自王维的《相思》,又名《江上赠李龟年》表达王维对友人寄予的真是情感。把这首诗解作爱情诗,当然是情意缠绵;把它解作友情诗,也是情深谊长。王维的这首诗颇为有名,它纯朴自然,平白如话。这首诗可充分表达我国古代女性的那种忠贞和纯洁的爱情。下面的两附录列出又关王维红豆诗的注解及关于红豆的基本知识,以及选登了从古到今诗人对红豆描述的有关诗句,充分说明我国人民喜欢用红豆来真实表达纯洁的爱情和友谊。
我之所以提出红豆文化创意,是把埋藏在土里的海红豆那种在发芽阶段的美景搬到了土面上,因为红豆的表皮总是保存着鲜红的特色,红豆种子发芽期间有着像花一样的美丽,因此形成了便于人们观赏红豆美景的一种创意,我通过各种努力已达到了我要表达美感,达到真情教育的初衷。但是我最希望的是能为提供给小朋友开发一种启蒙教育的素材。因为他们天真无邪、活泼可爱,为他们服务应该认真探讨。通过我的多次实验现已解决了通过网络快递中的疑难,可把这种美景通过网络送到千家万户,我还要让小朋友们亲手种植红豆,拍摄红豆和亲自描绘出红豆的多姿多彩,让他们能享受获得自身劳动成果的快乐。我想,透过这种现象也可以让更多的诗、词、书、画家及摄影爱好者提升一些宣传古代文化兴趣,使其成为成为一种具有创作价值的共同实验园地。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关于红豆文化的作品,同时也寄希望于我们的后代一代更比一代强。让祖国未来的花朵开放得更加光辉灿烂。
附一:王维红豆诗译文:
红豆生长在南国的土地上,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你能尽情的采集它们,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为了更好帮助原意理解此诗特提供以下资料: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现在我们经常提到的相思树是最近从台湾引进的,又名:台湾相思、台湾柳、相思仔等,蔷薇目、豆科植物,常绿乔木,无毛;枝果为灰色或褐色,目前主要以相思树苗的形式在我国江浙一带种植和销售。其实这种树种与红豆的颜色特征并不相符,但没那么难培植。
附2:古今以红豆寄相思的诗句
1、近代作者: 王国维《红豆词》四首
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
累累本是无情物,谁把闲愁付与他。
门外青骢郭外舟,人生无奈是离愁。
不辞苦向东风祝,到处人间作石尤。
别浦盈盈水又波,凭栏渺渺思如何?
纵教踏破江南种,只恐春来茁更多。
匀圆万颗争相似,暗数千回不厌痴。
留取他年银烛下,拈来细与话相思。
2、历代描述红豆诗句选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捻红豆弄。
出自:《天仙子》 年代:唐 作者: 和凝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出自:《南乡子》 年代:唐 作者: 欧阳炯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出自:《酒泉子》 年代:唐 作者: 温庭筠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出自:《杨柳枝》 年代:唐 作者: 温庭筠
系谁红豆罗带角,心情正着春游。那日杨花陌上,多时杏子墙头
出自:《河满子》 年代:宋 作者: 晏几道
几折湘裙烟缕细,一钩罗袜素蟾弯。绿窗红豆忆前欢。
出自:《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 晏几道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鱼湿轻绡,那将红豆寄无聊?
出自:《浣溪沙》 年代:清 作者: 纳兰性德
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
出自:《悼亡诗》 年代:清 作者: 王士祯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