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女子多巧慧
文/晨曦若慧
美自土中生,美从民间来。说起二姐陈小燕的剪纸人生,让我引用林曼兰诗人的一句 :“剪出心灵燕,结成艺术花”,作为一种宝贵的潮阳民间传统艺术,当面临着流失的时候,继承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在一群操剪刀若绣花针,心灵手巧的姑娘中,她是潮汕地区一朵夺目的女人花!不仅是因为她相貌出众,更是因为她巧手剪下天下秀。
没有人知道,她的艺术道路居然是开始于一次辍学。为了我们,她在中学就辍学了,尽管成绩优秀,经常保持在级里前两名的位置,但本来可以通过读书拥有美好前程的她,为了把教育的机会让给我和弟弟,为了父母亲不再那么劳累辛苦,她收拾了简单的行李,从此踏上分担责任与负担的征程。
原本习惯了姐姐照顾的我,从此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为了省钱,她连续两年不舍得回家,只是写信和寄钱回来。直到小学三年级时,我转学到中心学校,人生地不熟,校长和学校的老师开始不肯接受我。姐姐在制衣厂里请了假,回到家乡,带着我去找校长,告诉校长我很优秀,请求他给我一个机会。校长感动了,破例同意我从一个偏远的小学转到镇中心小学。忘不了你对校长的承诺,我更珍惜读书的机会,努力的我一直名列前茅,尽管那时我并不知道你把我看成你求学生命的延续,你朴素的价值观里,渴望自己没有机会完成的学业,能在我身上得到延续、完成。
考上师范后,初到城市的我水土不服,姐姐把我接到铺里,带我看病,悉心照顾,康复后才送我回校。即使她做生意很辛苦,自己舍不得买东西,也会每月给我生活费用,为我准备必需品,帮我交活动费用。每个新年,她都会为我准备完整的新衣新鞋,让我能够享受到一个女孩子的美丽,直到我分配工作。多少年,我在姐姐的呵护中成长,她给予我的何止是物质,还有无限的来自心灵的爱。
她对我和爱不亚于对儿子和女儿的爱,无论我取得什么成绩,获得什么奖励,她都比我更开心。无论我遇到什么挫折什么困境,她都一直陪着我,默默替我解决一切,鼓励我,开解我坚强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境。每一次,我要做什么,没有说出,她都能够猜出我的心思。善解人意的她因为爱我,也爱我的朋友,每次同学聚会,好友来访,她都知道我的同学也是在读书吃饭不方便,她就邀请我同学在家吃饭,亲自下厨,为我们做潮汕美食。我有两位好朋友坐月子,我无法亲自下来照顾她们,姐姐就悄悄替我买了鱼胶以我的名义送给她们,还帮我照顾一位刚失去丈夫的脆弱的朋友,为她排忧解难,使她坚强起来,勇敢面对人生的变故。
姐姐历尽了人间沧桑,却依旧美丽如初,缘于善良、真实。原来她是做童装生意的,但她一直有个艺术梦想,直到偶然的机会她真正接触到了剪纸,心灵手巧的她剪出来的作品惟妙惟肖,生龙活现。原本反对她剪纸的婆婆忍不住拿去向邻居炫耀,“这是我家媳妇剪的!”
这个小小细节,却让姐姐心里暖乎乎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充斥她心房,从很小的时候,她就会用一张红纸在节日里为邻居们剪图案和窗花。她以前只知道自己会随意剪出花卉和虫鱼,现在她找到了自己对艺术最热爱的表达方式了:民间剪纸,可以剪成一种新的图案。从此她华丽转身,从生意场走向艺术界,成为潮汕知名剪纸艺术家,用自己的灵性和勤奋、创新的精神成了研究潮汕文化的隗芾教授笔下的《中国剪纸的突破》中的主人公。新闻、电台和各地报纸对她创新剪纸艺术人生的纷纷进行报导,姐姐出名了,但她依然淡定如初,勤奋耕耘,诗人林曼兰为姐姐写了一句诗“剪出心灵燕,结成艺术花”,概括了姐姐的艺术人生,姐姐的作品同她的人一样,具有原生态的质朴,具有她对生命独特的见解和态度。没有机会上大学,但她用自己的投入和智慧,和剪纸艺术一起成长,8年来,她与爱女蔡昀颖一起深入民间,母女共剪窗花,不断创作,创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创意就如同她的笑容一样,层出不穷,越来越美。
2009年秋,在剪纸艺术之树已结出累累硕果的姐姐,出版了第一本个人剪纸作品集,填补了潮汕剪纸艺人剪纸作品集的空白。潮汕书画艺术界名家给予高度好评,纷纷赠画赠墨宝示贺,剪纸剪出了一种东方女性的神韵,这种神韵如果能站上世界的舞台,那么无疑为潮汕和中国的剪纸文化添上了瑰丽的一笔。2010年5月,2009年2月17日汕头今日视线记者采访陈小燕的剪纸艺术,展示了她精彩剪纸作品和其他令人叹为观止的呕心沥血之作,其中巨幅作品《奥运之光》2.8米。2010年4月6日,陈小燕接受广东电视台剪纸艺术人生的采访。5月16日,深圳公共频道的记者陈妮对我进行了专题采访,题为《记者跑文博:岭南“剪纸”千秋韵》,当晚的深圳公共频道新闻首条播出2分33秒的时间,引起了深圳市民的关注。第二天很多潮人前来2号馆参观剪纸,大家都表示赞赏。她说:“我知道自己只是潮阳剪纸艺友中很小的一个人物,我追求的是一种艺术的精神,一种心灵的艺术。”
2010年7月24日,汕头电视台潮汕风栏目播出了陈小燕采访《陈小燕:在剪纸天地间飞翔 》,从陈小燕的一句:一拿起剪刀就再也放不下了,让我们由衷感受到热爱的力量!一种美好的文化正需要这样一种执着的精神,一种愿意为艺术付出的精神。有一位文友留言:“看了《陈小燕:在剪纸天地间飞翔》视频,给我的感觉几乎可以用震撼来形容。不仅仅是因为作品本身,更有你姐姐自身所散发出来的所有品质。而且,这也让人不得不重新评估人的潜力。不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没想到剪纸可以剪成这样!!世博卡通的可爱,潮汕名人的表现,都融入了无限的创新,完全不是你之前和我所讲的那样,我觉得你姐姐的剪纸已经达到了一种质朴的境界,非一般艺术家所能及。艺术家的最大苦恼莫过于创新思路的枯竭,而这一点在你姐姐身上却刚刚好相反,思如泉涌。这才是艺术的真正生命力。这个视频对我的我触动很大!!很大!!”
在她众多剪纸作品中,尤以人物剪纸见长,她的人物剪纸在传统技法上,加入自己观察思考,注重人物思想内涵,捕捉人物特点,夸张发挥,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从潮俗等民间题材,到量身定制的真人剪纸,都意到手到,博得各方好评,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大凡艺术家心都是细腻的,姐姐有一颗细腻的心,擅于捕捉人物细节,身份和职业特征,反映到作品中来,人物更加丰满立体,她的人物剪纸上至饶宗颐、陈伟南、庄世平等重量级人物,下至平头百姓,幸福一家人。从继承到创新,这和个人的天赋有关。 汕头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兼副社长,兼任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委员会副主任隗 芾教授撰《中国剪纸艺术的新突破
——赞陈小燕特定人物剪纸》中提到:“陈小燕是个年轻的潮阳姑娘,在编辑“潮阳三瑰宝”时,她还不见经传,由于个人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近年来得多不少省市以上的奖项。正是由于她年轻,敢闯,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取得了表现特定人物的初步成功。且看,在她的剪刀下,一大批潮汕熟悉的公众人物出现了:为潮人文化奠基的韩愈、叱咤风云的方耀、学富五车的饶宗颐、画家陈政明、潮汕标准话主持人许友文、军旅画家卢中见、以画蚂蚁闻名的陈训勇、收藏家吴锡昭、走遍中国的摄影家李锦河、著名侨领庄世平、潮剧名丑方展荣、画家杜应强、收藏家黄绍炮、潮剧演员张怡凰、潮汕名嘴王敏、笑星杨展明、画家肖映川、喜剧演员水鸡兄、小品演员蔡汕秋、收藏艺术家卓木海、电视人陆松华、书法家彭小鹏、女诗人林曼兰,等等,接连扑面而来。这些人,大部分是我熟识的,因此一眼就惊讶于人物的形似,再看,会感到神似。想想,这多么不容易。剪纸不像绘画,不好可以改。剪纸是“一剪子买卖”,人物不像,只能作废,重新来过。而像不像全在于面部,在不到方圆几厘米的范围内,通过简单的线条来描绘人物,可以想见是多么困难的事。但是陈小燕做到了。用剪纸表现特定人物,其基础必须是能得心应手地表现一般人物的形象与神态,突破“千人一面”的阶段。这一点,陈小燕已经达到了。只要看《挽面》中那位潮汕老妪的专注神情,即可看出陈小燕运用线条的功力已经炉火纯青。陈小燕如果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一步,以国际公众人物为对象,就会使我们的传统剪纸艺术更快地走上世界舞台。” 燕子的剪纸剪出了一种神韵,这种神韵如果能拓展上世界的舞台,那么无疑为潮汕和中国的剪纸文化添上了瑰丽的一笔。
姐姐就是怀着对民间艺术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渐渐地
找到了灵感,在历史和现实的生活中找到了剪纸创作的路,不断推陈出新。这种进步是可喜,潮阳的剪纸可以有更丰富的题材和更广阔的空间,这样就有更美好的前景。一种地方文化的发展如果综合其他地方文化就更有发展的空间。风格转向精巧,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从接受到热爱,从热爱到想博爱,姐姐认为民间艺术就应该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不仅仅是小部分艺术家的“精神奢侈品”。民间艺术的土壤在民间、根在民间、生命也在民间,要保护并将这些艺术传承下来,就应该让广大市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多接触、认识、了解,从小孩学起。于是她开始为了深入民间,到汕头市区办剪纸培训班。成功举办之后她还为自己的学生的作品筹办了一期学生剪纸展览。当时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知道后进行专题采访和报道,引起了汕头市民的关注,从此,很多热爱民间文化的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拜师学艺,潮汕剪纸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她通过人物剪影、风景、建筑、红头船、工夫茶、奥运会、世博会、计划生育以及各种新的主题表现潮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性与其独特的风格。变现潮汕经济特区的发展和焕然一新,表现潮汕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每一位深爱自己家乡文化的潮汕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潮汕剪纸,就会深深眷恋自己的家乡!就会为家乡人的心灵手巧而自豪!2012年大年初一美国华文国际报上报道了二姐为迎接龙年而设计了60条龙——《龙崇拜图》,让国际眼光又一次关注到了潮汕剪纸。汕头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展览上,“潮艺大观园”让市民眼前一亮,现场不仅有剪纸艺人当场创作,还能直观大师木雕,而一面喜庆创意的灯笼墙更是潮味十足。在大观园一角,还悬挂着潮阳剪纸艺人陈小燕创作的13幅剪纸新作《跨越30年》、《潮剧角色》、《和》等等,令市民赏心悦目。陈小燕现场创作也引来市民竞相围观,有的孩子干脆拿起剪刀,有模有样地学起来。她的作品想象丰富,技法朴实、粗犷,画面奇特、童趣盎然,人物可爱悦人,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种展览,并发表于各级报刊杂志,有的作品被地方文化馆及名胜古寺收藏。 一双巧手剪出“鸿篇巨制”都包含了大量的潮汕元素,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潮汕特色,用小燕的话来说,就是“要用我手里的剪刀表现潮汕民风、民情,也剪出一个崭新的潮汕”。
2012年元月初一至初七,汕头市农科所主办了姐姐个人剪纸展,姐姐有平台展出这几年来创作的100多幅剪纸作品。大自然与民间文化的结合引起了各地游客和群众的惊叹。在展馆中,每一幅生动的作品都是姐姐用心灵和巧手剪出的绚丽世界,每一幅都凝聚了她的神情和对艺术的热爱,洋溢着浓郁的潮汕文化的色彩。那简单的红纸,经过一把小小的剪刀,在她丰富的想象之下,在她巧夺天工的构想中,成了一幅幅让人赞叹的艺术剪纸图案。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从电视新闻报道上看到消息后,来自各地的游客都来农科所饱览这些潮汕妇女用灵秀的手剪成的艺术世界。2012年5月份姐姐又在丹樱生态园举办师生剪纸作品展,两次作品展览期间,观赏游客超过十万人次以上。展览会上,除了展览剪纸作品外,姐姐和孩子们现场为游客们表演各种精细的剪纸技法,和游客们互动交流,打成一片,籍此良机向广大潮汕市民传播我们潮汕的剪纸艺术,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2012年9月她的作品参加广东省廉政文化比赛,获得了广东省金奖。最近为迎接十八大的召开,她历时三个月创作《万众一心》巨幅作品,最近历时八个月创作的《幸福汕头》巨幅作品。她个人的第二本剪纸专辑也即将付梓。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种特殊的民间艺术不因为珍贵而流失,而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她说她所有的努力是为了让潮汕的艺术剪纸可以走向世界。
陈小燕用自己的才情和智慧、汗水和执着印证了潮汕妇女同样可以在才华上走出潮汕,可以看到新一代潮汕妇女可以用自己的才艺铸造艺术的人生!其实,潮汕妇女也是中国炎黄子孙中默默为祖国文化作出努力的一员,潮汕女子多巧慧的原因也正在于她们善良、忍耐、吃苦,追求美好的生活。无论生活曾经多么艰辛,却不折不挠,从不放弃梦想,最后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这就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