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lol蒸汽机器人出装(lol蒸汽机器人辅助出装)

发布时间:2023-06-28 01:23:55

  发布了图片

  中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

  那美国不是吗?

  不是!

  现代的工业体系中,所有的工业总共可以分为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完整的工业体系更注重的是大而全,而非高精尖。

  按照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算,中国已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举的全部工业门类都能在中国找到。

  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需一定的人口规模,也需要很多硬件和软件,比如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人才的种类和数量、技术的沉淀等,另外就是成本和利润的问题,这也是印度没能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主要原因。

  正是因为西方国家的人口无法支撑完整的工业体系,所以为解决这种矛盾,西方国家之间是进行产业分工的。

  目前西方国家工业最强大的美国、日本和德国,然而他们没有任何一个拥有全面的工业体系。

  比如,液晶面板产业,高铁产业, 锂电池产业,特高压电网,光伏产业之类美国就没有。

  液晶面板,全球排名前十的韩国占了2家,分别是LG和三星;中国大陆占了2家,分别是京东方和天马;中国台湾占3家,分别是群创、友大和中华映管;日本占3家,分别是夏普、东芝和京瓷。

  高铁,高铁技术肇始于欧洲,发展于日本,大成于中国。

  日本当年出口中国的新干线技术车辆,设计时速是200公里。中国消化吸收后,开发出来的高铁跑到了350公里以上的时速。日本专家提出抗议,说你们这样搞,是对乘客生命安全的不负责。

  结果日本专家实地观察后,发现中国自产的高铁,跑300公里的时速时,居然比日本国内200公里时速的新干线还要平稳,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日本企业花钱把中国改进过的技术又买了回去。

  研究的结果是,中国高铁车辆和日本新干线车辆相比,增加了底盘和轮轴的重量,降低了重心。日本工程师的设计思路是车辆要轻,要节能,由于车身太轻,在高速运动时,会出现漂的现象,日本工程师的思路是通过加强自动控制调节来平衡车身的晃动。

  目前中国、日本、德国、法国4个拥有先进高铁技术的国家,和全球其他拥有高铁技术国家相比,中国高铁目前造价低、速度快,性价比很高。

  美国没有高铁。

  造船工业美国只剩下军用造船,民用造船基本退出世界市场竞争。目前全球造船业主要被中国和韩国垄断,中国的接单是全球第一的。

  再比如德国,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芯片制造和封装、液晶面板、航空发动机、互联网这些产业基本都没有。

  再比如日本,卫星导航很弱、民航客机不成功、航空发动机不成熟、智能手机芯片设计、通讯设备、无人机、互联网这些产业基本没有。

  另外,由于日本和德国都是二战战败国,所以他们的军事重工业都被阉割了。

  德国和日本都没有自主设计和制造核武,航空母舰、四代机、超高音速飞行器、无人机、洲际导弹、核潜艇,轰炸机这些军事重工业主战武器。

  相比于欧美国家在高端制造商的分工,中国几乎拥有了所有的这些高端制造,而且都不差,很多还是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有人会问:中国的产业为什么这么全?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欧美对中国的长期封锁!

  想要发展一个产业,尤其是发展别的国家已经拥有先进技术产业的代价是非常大的,因为不仅仅需要大量的人才和技术沉淀,而且研发的成本非常高。

  如果不是西方国家对中国长期封锁,那么中国恐怕也是没有决心发展全套的工业体系。

  或许有人又要拿芯片来说事了。

  那么,我们就来说说芯片。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中国不是没有芯片,相反中国芯片技术也不差,尤其是中低端芯片,中国基本都实现国产化。

  比如电视、冰箱、玩具中的芯片基本都是国产的。

  其次,芯片,它不是只有一种,芯片的种类很多。即使是美国也不可能生产全部的芯片,因为芯片的种类很多,有成千上万种不同型号的芯片。

  如果有国家对美国的不能制造的芯片进行封锁,那么它也要跳脚。

  比中国的芯片技术先进的国家地区,也只是几个而已。比如,全球十大芯片公司中,美国6家,中国2家,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各1家,日本德国均未上榜。

  有人说韩国和台湾的芯片技术比中国先进。

  但是大多数人不清楚的是,芯片代工行业的上游核心技术,并不在韩国和台湾手里,韩国和台湾企业赚的,只是一个加工费。

  韩国或是台湾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时,关键设备,需要依赖美国和欧洲公司。在芯片生产中,光刻机就如同机械工业中的机床。目前全球光刻机的最大生产企业是一家荷兰公司,而这家企业使用的光学组件是德国人提供的,核心的控制组件是美国人掌握的。这样的尖端产品,是集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大成的组合。完全不是韩国或是台湾有能力开发的。

  而中国目前独立开发出自己的光刻机。虽然在精度上,和世界顶尖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目前世界领先水平是20NM,而中国的产品是90NM左右)。但有和没有,是云泥之别。没有这个技术,你的命脉就被别人抓在手心里。而中国拥有了这个技术后,可以独立的开发生产各类芯片。目前来讲,中国军工产品上的芯片和处理器,很多已经换上国产的龙芯/神威/飞腾等自主芯片。而民用版的龙芯,经过几次升级换代,目前已达到接近大规模商用的水准。国内使用龙芯的笔记本电脑,也已经推向市场。

  韩国和台湾的综合科技能力都是很薄弱的,和中美欧比是差距很大的。他们实际上是高科技产业的打工者,只是把其它强国的成熟产品拿来应用罢了。美国开放的领域,韩国和台湾企业可以分一杯羹,但是美国不开放或是本身不擅长的领域,他们就没有能力独立发展。

  相比于高端制造业,中国的中低端制造就太强大了。

  中国就是靠中低端制造起步的。

  中国制造的强大不是片面的、局部的,而是全面的、全方位的。

  这就好像奥运会一样,有的国家只能在一两个项目上争夺名次、争夺奖牌,其它项目要么不参加,要么参加了在开始阶段就被淘汰了,而中国几乎参加了所有的比赛项目,而且成绩都不错。

  虽然我们在很多项目不是顶尖的,拿不到金牌,但是我们也能拿到个银牌、铜牌之类,即使拿不到奖牌,我们也是靠前的,努努力就能获得奖牌。

  现在,很多人认为中国制造低端、廉价,虽是第一工业国却被称为第一加工业国,那是因为中国的中低端制造太过强大了,远远的掩盖了高端制造的成绩。

  中国的工业产值在2010年的时候就已经超过美国,在2016年已经是美国 日本 欧洲之和了。

  2016年,中国已是世界第四大武器出口国。

  英国简氏集团市场分析部在对亚太各国国防工业生产、设计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后得出结论,中国国防工业以3.8分(总分5分,下同)领先日本(3.6)、澳大利亚(3.5)和韩国(3.4)。

  中国已建立起一个可以自主研发先进战斗机、航空母舰、神盾舰,核潜艇,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无人机和其他高技术武器平台的国防工业体系,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既如此,为何网络上有很多两岸民右喷中国这不如美日,那个需靠进口呢?

  因为中国工业虽强大,但不是全能王,还做不到百分百自给。

  中国领先日本的12大行业及不如日本的8项产业。

  中国和日本最大的不同,中国是一个全面能力型选手,日本是一个局部能力型选手

  日本在12大产业全面落后中国,只有汽车,数码相机,机器人还领先。

  1),互联网,人工智能;

  1000亿美元产值级别的大型产业,互联网产业(包括物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先看在互联网这个万亿美元的超级产业里面,世界市值前20名中国有7家。

  日本在哪里?雅虎日本这颗独苗吗?2015年腾讯和阿里任何一家的市值,就超过全日本的互联网企业总和。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超日;

  日本的机器人技术,如果是做机械动作,做的和人体形态相似,这个比中国强;但你让它识别语音,让它说话,让它搞翻译,让它判定考试试卷,让它识别图片,让它做复杂语言认知,和中国的差距就出来了。

  2)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产业

  全球每年卖出15亿部智能手机,4000亿美元的大产业,日本在哪里?日本手机已经彻底退出最赚钱的品牌领域,专心的做零部件了。

  同样的平板电脑也是一样,全球前几名是苹果,三星,华为,联想。

  笔记本电脑,日本已经彻底溃败,全球前五已经看不到日本企业,日本NEC的笔记本电脑已经被中国联想收购。

  2016年联想不仅在全球市场占有21%的市场份额,在日本本土,联想电脑占有接近30%的市场份额,比VAIO 富士通 东芝三家日系企业加起来市场份额差不多。

  是的,以前中国人习惯在本土看到索尼和东芝笔记本,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了。现在日本人已经习惯在本土看到联想。

  日本在手机上全面溃败啦,不但手机,一个智能手机,就把日本和日粉引以为傲的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业逼入绝境(手机能自拍谁还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啊)。。最后,连手机,到电脑,家电等品牌日本全线溃败啦。

  有日粉说,日企是主动放弃电子消费品牌,是向高利润的零部件产业“转型”,是跑到了产业链的上游。这未免有些文过饰非,如果继续能把日本家电、手机、电脑高价卖到全世界,它凭什么不做?

  做下去的后果就是巨亏,索尼六年巨亏1.15万亿日元,松下两年巨亏1.4万亿日元,夏普五年巨亏1.3万亿日元卖给富士康了。这不是主动放弃,而是蒋凯申的“胜利转进”,被中美韩的竞争对手挤压的结果。

  3)液晶面板产业,1995年,日本占据了全世界液晶面板90%的出货量,而2015年已经迅速下降到10%以下,韩国占有率39%,台湾30%,中国20%。这不是失去的20年是什么呢?

  夏普在2015年已经以35亿美元价格被富士康收购,日本面板产业只剩下JDI一家还在勉力支撑。

  全球液晶产业的利润,韩国的三星 LG获得了整个行业超过一半的利润,剩下的利润第三和第四是台企,第五,第七和第八是中国企业,日本利润份额最小,已经不如中国的京东方,华星光电。

  然而零部件日本就万事无忧了吗?

  手机零部件也在被中国侵蚀,中国有手机屏幕的京东方,华星光电,芯片的海思,展讯,摄像头的欧菲光,舜宇光电。指纹识别的汇顶科技…….

  即使是日本人擅长的电子元件,中国也在以快于日本的速度发展。

  2015年中国电子元件百强公司平均营业增速高达15%,增速远高于日本。例如作为手机声学元器件供应商的青岛歌尔声学占据微型麦克风市场份额世界第一,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深圳瑞声科技2015年净利润更是达到惊人的5亿美元。就连中国以前不擅长的PCB线路板,中国企业也打入了苹果供应链,例如广东超声印制板和依顿电子。

  当客户成为了中国,韩国和美国公司,而不再是日本公司,日本企业的命运实际已经被别人掌控了。

  中国有一家做手机触屏玻璃的厂家,叫蓝思科技,这家公司最大的两个客户是苹果和三星,2015年蓝思科技营收26亿美元,增长18.8%,净利润2.6亿美元,增长41.5%,看起来很棒是吧?而到2016年上半年,就变成营收大幅下降34.6%,净利润下滑63%,而原因其宣称就是主要受第一大客户苹果业务调整的影响,可见零部件厂家是依附于品牌厂家存在的。

  再比如中国浙江有一家做手机摄像头和镜头的公司,叫做舜宇光学,国产手机品牌异军突起后,大规模采用了舜宇的摄像头和镜头,舜宇光学2016年上半年收入达到9亿美元,增长高达27%,净利润增幅更是达到50%。而国产高端手机之前大多选用日系摄像头和镜头,可见品牌厂家对于零部件企业命运的影响。

  日本在新兴产业的反应迟缓,吃了大亏,智能手机的出现,几乎彻底的摧毁了数码相机行业,2010年全球数码相机销量有1.2亿台,到了2016年只有3000万台不到了。佳能,尼康和奥林巴斯都受到巨大冲击,奥林巴斯陷入了多年亏损。

  当然有人说了,日本还有高端单反相机,还有电视台用的摄像机,然而在人类社会的视频由手机等设备拍摄的比例越来越高后,在几年内,人类所有的视频和图片将有90%-95%来自人类持有的几十亿部手机和平板电脑,高端单反相机和摄像机的存量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这些只是总利润小的小众市场了,

  4)通讯产业

  日本完全落后中国和西方,4G领域已经只有中国和西方两大标准,到了5G日本话语权进一步丧失。不管是净利润,市场份额,还是标准,核心专利,日本都已经被华为 中兴彻底超越。5G将只有一个世界标准,且将由中国主导。不管手机,电视还是家电,日本要做任何有连接功能的设备,都需要用到中国的标准和技术专利。

  量子技术;

  中国在全球首次实现量子通信百公里隐形传态,量子通信的意义在于可实现无限距离完全保密通信 。

  光量子路线,2017年5月,中科大潘建伟宣布中国目前可以实现10个光量子纠缠,是世界上首台可以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原型机;

  超导路线,2016年底中国已经实现了10个量子比特,刷新了之前9个量子比特的世界记录(已公开的,一般认为美国已有更高水平,但是未公开)。

  量子存储器,2015年10月,李传锋研究组成功实现确定性单光子的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一次可以存储100个量子比特,创造了世界最高水平。

  2016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包小辉等采用冷原子系综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百毫秒高效量子存储器。

  2017年5月,清华大学量子信息中心段路明研究组首次实现具有225个存储单元的原子量子存储器,将原有量子存储器存储容量的国际记录(12个)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中国2016年量子通信卫星已经上天;

  北京到上海的1000公里级别量子通信干线已经开通,目前正在进行安全性测试。这些日本都不行!

  芯片设计,日本几乎已经全线崩溃了,根据IC insight 2017年的数据, 日本地区主要纯IC设计业者也仅剩MegaChips一家。虽然2016年该公司销售额年增20%,但整体日本地区业者销售额全球占比,下滑为不到1%。而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销售额,已经占了全球10%,是日本的10倍。

  5)机床产业;

  曾经的日本是世界机床产业产值第一大国,产值占全世界25%。到2016年,日本占世界机床产业产值比率从最高峰的25%下降到了20%,而中国从不到10%,增加到了30%。

  有人会说了,日本机床高端,中国机床处于中低端,这句话确实是没错,然而100元里面,以前中国赚走了10元,日本赚走了25元,中国那10%确实是低端,而现在100元里面中国赚走了30元,日本赚走了20元,已经不能简单把中国生产的机床就叫低端了。

  中国在逐渐往上升级,多赚了20元,其中有10元本来是日本的,那么请你告诉我,这从日本转移到中国的10元产值是高端还是低端呢?

  6)航空与航天产业

  航空;民航客机

  这个全球超万亿美元的市场,中国ARJ支线飞机2016年交付后已经累计载客3000人,日本的MRJ支线客机试飞完成还遥遥无期,计划在2018年交付,实际至少到2020年。

  中国在2002年,日本在2003年几乎同时开始研制支线客机,中国从无到有建立了一整套民航飞机适航试飞体系,实现了成功试飞和交付,日本借助美国的适航试飞体系,反而进度慢于中国。值得一提,研制MRJ客机的是当年研制日本二战零式战斗机的三菱重工,当年零式战机在中国吊打中国空军不可一世,遇到了更强大的美国空军才被完虐,时过境迁,三菱如今在技术竞赛中落后于中航工业公司,不知道日本人心里是啥滋味?

  更进一步的,中国大型客机C919已首飞,而日本至今还没有启动大飞机研制计划,按照MRJ的研制进度,即使日本今年开始启动大型飞机研制,等试飞和交付至少也是2035年以后了,这个万亿美元超级市场,只能中美欧瓜分。

  军用航空和无人机

  中日不在一个量级上,中国的军用无人机翼龙和彩虹,尤其是彩虹无人机由于在伊拉克战场的出色表现,实现大量出口,已出口13国。日本是空白。

  民用无人机的中国已经形成大疆创新,亿航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全球占有率超过71%,日本则基本没有发展起来。

  军用航空中国运20,歼15舰载机,直10/19直升机,歼10/11及歼20/31的三四代飞机完全超越日本。

  航天;

  从飞船,重型火箭,卫星,反导弹反卫星,激光到导航,探月。。中国都超过日本。

  中国已经发射了四十多颗北斗导航卫星,2015年北斗导航系统产值已经接近300亿美元,中国A股已经有了数家北斗产业相关公司,2016年已经有4万多艘船装上了北斗终端系统,2020年会进一步爆发性成长,而日本20年内不会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

  7)特高压输电技术

  这个技术是过去20年全球电网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原始创新,在中国主要指±800千伏直流输电和1000千伏交流输电技术。中国不仅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而且这项技术在世界上是唯一的。”过去,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俄罗斯、前苏联和日本做过这样的工程实践。但是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没有成功,也没有实现商业化运营。

  中国目前已经在全球率先建立了特高压技术标准体系,形成特高压国际标准4项,特高压交流电压成为国际标准电压。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就设在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已经全面掌握特高压交流和直流输电核心技术和整套设备的制造能力,在大电网控制保护、智能电网、清洁能源接入电网等领域取得一批世界级创新成果,目前建立了系统的特高压与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编制相关国际标准19项,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被定为国际标准电压,将向世界推广。

  世界电网特高压改造已经拉开序幕,中国相关技术装备出口以每年40%增长,例如2016年6月中标的巴西美丽山二期特高压项目,就带动国产装备8亿美元出口,

  再比如中国向埃塞实现15亿美元特高压设备项目出口。日本完全无此技术能力。

  8)新兴独角兽公司;

  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新型独角兽公司;

  2017年,美国独角兽公司106家。中国达98家。日本只有一家。

  可见日本在新兴领域的创新基本停滞了,日本已经很多年没有出过新兴的创新公司了。

  9)家电行业日本全面溃败;

  中国2001年开始就以电视和空调为开始,依次在电脑、冰箱(2004年)、包括DRAM和非存储器的芯片(2006年)等领域超越韩国日本。

  从电脑产业的情况来看,中国从21世纪初期开始就具有全球最高竞争力,并在占有率方面超越韩国和日本。去年居全球第二位的联想,今年超过惠普(HP)登上全球第1位。

  中国企业在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电领域的飞跃更加引人瞩目,2012年,冰箱和空调全球排名第一的企业分别是海尔和格力。在中国电视国内市场中,海信、创维、长虹、TCL 、康佳等中国企业包揽了前5名。中国的招牌跨国企业海尔,所掌握的研发、产品企划、生产、营销能力与其他跨国企业相当。海尔去年的总销售额达到233亿美元,每年保持20%的高增长。

  2013年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发布最新的全球家电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排名第一,海尔大型家用电器2013年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9.7%,第五次蝉联全球第一,

  2015年华为净利润超40亿美元,海尔集团净利润为29亿美元,格力和美的集团净利润为20亿美元。VIVO,OPPO都超过10亿美元,小米则接近10亿美元。

  其中华为集团和海尔集团如果放到日本,则是日本家电和电子工业净利润第一名,美的,格力如果放到日本,两家都可以排到日本电子工业净利润的第二名,VIVO,小米,oppo放到日本,三家都可以排到日本电子工业净利润第三名。

  且中国这六家企业除了小米以外的净利润2016年上半年全部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日本则在下跌,例如松下2016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下滑63%,索尼2016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下滑75%。

  日本的松下,索尼市场份额已经急剧萎缩,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家电三巨头格力,海尔,美的,以及韩国三星,LG的急剧发展。

  三洋家电被海尔收购,东芝被美的收购。

  20年前,中国市场上家电都是日本货,现在不仅中国市场上日本货极少,日货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已经跌到了可怜的3%-5%左右。在日本市场也开始出现中国货,中国已经反攻到了日本,华为平板电脑是日本市场占有率第二名,市占率9.2%。

  海尔日本2014年营业额人民币26亿元。

  美的2016年3月收购日本东芝之后,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达到多少了呢?

  是的,不仅30%的日本人购买联想笔记本,现在连15%-20%的日本人冰箱和洗衣机也买中国的。

  10)高铁 轨道交通

  曾经,日本的川崎重工和日立多么强大,日本在2007年世界市场份额是22%,2015年只有9%了,下降了一半以上。对比之下,中国中车的世界市场份额2015年占到70%。

  日本高铁技术在海外输出目前为止只有台湾高铁项目,而且连年亏损。

  中国在短短6、7年时间里建成2.5万公里高铁网,中国的高铁建设成本大约为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二,09年至2015年,中国高铁和动车组累计出口5000辆,出口额达1100亿美元,遍布101个国家地区;

  11)核电;

  中国自主的华龙一号的核电技术已经对外输出。日本核电技术自从2011年福岛事故之后,基本丧失输出海外能力。

  入选日本全球百大创新企业的日立公司的核电技术,在和中国中核集团的海外竞赛中全面处于下风。

  中国和阿根廷15日在土耳其签署两座核电厂协议,全部投资金额150亿美元,中国投资占比为85%。 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出口拉美签150亿美元大单。

  环保型系列核级防护材料实现国产化,1.5万吨/年环保型系列核级防护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正式在江苏签约。该项目建成后,可满足中国核电工业对高性能、环保型核电涂覆材料及核废物处理等技术产品的需求,标志着我国环保型系列核级防护材料实现国产化,对我国核电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成功自主研发乏燃料贮存格架实现科技突破,乏燃料贮存格架是核燃料循环中的核心设备,广泛应用于乏燃料在堆贮存、中间离堆贮存以及后处理厂贮存。

  “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试验装置取得重要进展,该装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蒸汽发生器综合性能试验装置。它的建成及实验的顺利开展,标志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全面掌握了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的关键实验技术,对验证ZH-65型蒸汽发生器的设计,保证设备质量,实现“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出口具有重大意义。

  格力电器自主研发核岛“冷罩”技术 打破国际垄断,由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核电制冷“中国芯”——百万千瓦级核电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日前经国家专家组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12)造船

  日本造船曾经在二战后稳坐世界第一半个世纪,一度世界份额占到40%以上,然而世界市场份额在2000年被韩国超过,又在2009年被中国超过。市场份额一度大幅跌落到10%以下,日本从2000年-2016年没有新建过一个船坞。

  2016年上半年新接造船订单,日本只占8%左右,而按照修正总吨计算中国占了38%的世界市场份额。真正具备大型军舰制造能力的,只美俄中英法日数家而已。同时具备制造航空母舰、核潜艇、三四代主力战机能力的,只有中美两国。

  现在,日本除汽车业,小众的数码相机业和机器人业,别的行业都不行啦,被中国超越啦。

  总体上,中国科技已领先日本;

  中国在核武、核潜艇、航母,深潜器,神盾舰,火箭导弹和航天(飞船,太空站,反导反卫星,高超声速导弹,激光,导航卫星,洲际和巡航导弹),核电,核反应堆、三四代飞机、无人机、发动机、大飞机、加油机、直升机、超级电脑、下一代网络技术、下一代通讯技术(光纤和量子)、3D成型技术、022隐形艇、造船,陆军武器、家电、智能电网,煤变油技术,超级高产杂交稻等技术上领先日本;

  日本在半导体、电子技术。汽车,数码相机、部分机器人技术,高端轴承技术,碳纤维材料(2017年中国中复神鹰完全自主研发的百吨级T1000碳纤维生产线实现投产,中国已追上日本),即使再加上部分医疗设备,汽车发动机(中国有10几款自主汽车发动机),数码相机等8项日本是领先中国,但也不过就这8项技术,(且只是技术领先,并非中国完全无技术)等技术上领先中国。

  现在中国的产业已向高端升级,在所有高端产业都向日美欧发起挑战。

  中国已向德国出售高速高精度五轴数控机床、向美国的福特公司出售汽车生产线。

  济南二机床集团囊括福特汽车美国堪萨斯和底特律两个工厂的全部5条大型冲压生产线订单,并于2013年再次赢得福特汽车美国肯塔基工厂大型冲压线项目。中国自主开发的汽车/支线飞机,也已经进入中东,中东欧,俄国,北非等多国市场。

  现在中国是第一工业国,几乎无所不产。拥有这样工业实力和产能的国家是不可战胜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