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作为一个全国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份,人们对江西美食唯一的记忆点可能就是南昌拌粉和瓦罐汤了。众所周知,南粉北面,南方人喜欢吃粉,江西人甚之,除了南昌拌粉,吉安炒粉、景德镇牛骨粉、冷粉、新余米粉、鹰潭牛肉粉、抚州泡粉、铅山烫粉也都是非常有名的。
江西人凭啥这么会吃粉?江南一带自古便是鱼米之乡,据钱钟书《管锥编》考证,中华米粉最早起源于东汉时期的九江,江西九江曾是天下四大米市之一。江西米粉,凝结了匠人巧思,寄托了老表深情,让赣鄱儿女在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路上干劲十足。一碗出色的江西米粉,背后是过硬的原材料——鄱阳湖平原的稻米,好米产好粉,所谓“赣”饭人,“赣”饭魂,围湖嗦米粉,靠山尝山珍。各色各样的粉不但时刻满足着江西人的味蕾,也早已融入江西人的语言生活。在吉安及其周边地区,就有一种说法——“想粉恰”。
“想粉恰”这个说法,主要流行于吉安城区及周边城乡,并正在向外扩展,没有文献记载过准确意思。吉安话属于赣语吉安片,赣语一般把“吃”说作“恰”,“恰”是赣语的灵魂动词,赣语中一般不说抽烟喝酒,而是说“恰烟”、“恰酒”。说“想恰粉”好理解,就是想吃粉,那么,“想粉恰”又是什么意思呢?是形容一个人不切实际,想入非非,讽刺某人想要实现一个不可能办到的事情,类似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意思;在有些情境下也有对别人责怪和劝诫的意思,例如,“你不要想粉恰”,再比如苏大强被假的理财公司蒙骗,以为理财真的能赚大钱,此时身边若是有个吉安人,就会和他说:“你想粉恰哦。”
江西的“粉”是用优质稻米加工的粉条,不管是炒着吃、拌着吃还是和汤吃都非常可口。可是粉再好恰,难道能有肉好恰吗?本肉食动物觉着肯定没有,那为什么说“想粉恰”,而不说“想肉恰”呢?简单分析认为,过去物资匮乏,人民生活贫困,能有粥喝,有硬饭吃就已经很满足了,别提“恰粉”了,能“恰”上一碗粉是过去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很多江西人的梦想。尤其在统购统销、凭票供应食品的年代,米粉是集体或个人小作坊生产的,不但不会发票证出卖,还属于“资本主义尾巴”,时刻都有被割掉的可能,对普通民众来说属于“奢侈品”了。
这样看来,“想粉恰”这句方言,是具有深重的历史感和社会意义的,虽说现如今这一说法衍生出了许多变体例如“想屁恰”,但“想粉恰”中蕴藏的时代印记是难以磨灭的。爱默生曾说“language is the archive of history”,语言是历史的档案,对于国人来说,保护方言就是保护自己的历史、家族的历史以及整个方言群体的历史。
作者简介:向芷晗,江西九江人,2022级文学院(准)研究生,方言爱好者,热爱运动的快乐挖掘机。
主编:阮桂君
执行主编:张捷慧
作者:向芷晗
排版:庄承志
图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