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外国古代教育史演变历程?(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核心内容?)

发布时间:2023-06-23 19:19:31
外国古代教育史演变历程?(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核心内容?)

1、外国古代教育史演变历程?

古巴比伦教育:泥板书舍

古巴比伦教育史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身是苏美尔文化。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就地取材,利用泥土和水调匀,制成泥板,将字可在上面,就形成了“记板书”但是由于笨重、不便,后来发展成了契约文字。

泥板书和契约文字的发明,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巴比伦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可能,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所以当时的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2.古埃及教育:宫廷学校--是最古老的学校

僧侣学校--以学术为中心

职官学校--职业教育性质学校

文士学校--古埃及一般奴隶主的教育目标为“学为文士”

宫廷学校是苏联教育家米丁斯基认为公元前2500诶及学校是人最早的有史可查的古老学校,是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一教育皇子皇孙和朝廷臣子为目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委以重任为官吏。

僧侣学校或寺庙学校,是设立在寺庙中的学校,重视科学技术教育,是以学术为中心。

职官学校或书吏学校,是古埃及职业教育性质的学校,招收贵族和官员弟子,负责基础训练和业务训练的双重任务。

文士学校是一种低级的教育机构,对学生分出身限制较宽,以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为主,招收人数较多,所以也是当时创办最多的学校。

3.古印度教育教育控制在婆罗门和佛教手中

最高级教师:僧侣

教育内容:《吠陀》

教育活动:背诵经典

公元前6世纪印度教育,一般称为“婆罗门教育”。教育的对象主要为佛教和婆罗门教为主,其中婆罗门教为最高等级的教派,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学习用梵文写《吠陀》经,以背诵为主要方法。到了公元前8世界后,印度出现了一种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即“古儒学校”

4. 古希腊教育、罗马

(1)城邦制教育制度

(1)古罗马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雄辩家

在古罗马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西塞罗、昆体良和奥古斯丁。西塞罗提出了培养雄辩家的教育思想;昆体良论述了实现这一教育理想所需要的各级教育,尤其论述了教学论思想。奥古斯丁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教育哲学成为西欧中世纪教会教育的理论基础,影响深远。

2、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核心内容?

《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正文第一句话就让人印象深刻:“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而不是宗教。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大多数民族通过宗教来满足这一欲望,而中国人通过哲学找到了更直接的追求更高价值的途径,因此于中国人而已,哲学代替了宗教。

中国的哲学是既入世又出世的,我们所追求的“圣人”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他要做的事就是修养自己,连续地、一贯地保持无私无我的纯粹经验。

对中国人而言,每个人都要学哲学,因为哲学的目的是使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也因此中国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也就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大多是存留了他们的语录书信。这些记录中国哲学思想的文字,往往彼此联系不大,甚至又相互矛盾的地方,也就可以预料了。中国哲学家的表达方式明晰不足,暗示有余,“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些都是与西方哲学非常不同的地方。

3、20世纪西方文学经典作品?

《词与物》是于1966年由Gallimard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法)米歇尔?福柯 Michel?Foucault,本书主要讲述了自文艺复兴直至20世纪的整个西方文化和知识史。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男,博士,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索邦大学。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

著有《疯癫与文明》《性史》《规训与惩罚》《临床医学的诞生》《知识考古学》《词与物》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