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国家的财政扶贫、金融扶贫、社会帮扶等在脱贫地区形成了庞大的帮扶资产,成为集体经济的新生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21年底,据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统计,全国共有农村集体账面资产7.7万亿元,其中已摸清扶贫项目资产2.77万亿元,已确权2.7万亿元,帮扶资产占到了集体经济资产总额的36%。
管好用好帮扶资产,特别是盘活闲置低效资产,成为脱贫地区面临的现实工作挑战。调研发现,只有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引入有能力的企业家和市场运营人才,采取因地制宜的资产管理与运营模式,才能更好发挥帮扶贫资产价值,持续助力农民就业增收。
2022年下半年,笔者作为中国扶贫发展中心《2022年乡村振兴前沿热点问题智库专报项目》课题负责人,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雄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处长戴燕等调研组专家一起,前往新疆南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尉犁县及喀什地区疏附县、疏勒县等地展开一线调查研究。本文将结合四个典型案例,总结和分享新疆南部相关州县帮扶资产盘活利用的有效经验。
一是让内行人做专业事,资产盘活贵在经营有道。
在南疆多个帮扶资产盘活成功案例中,能够发现资产有效运行的背后,都有着专业敬业的经营者和运营团队。比如,巴州库尔勒市的综合体育运动馆,是采用TOT模式建设的国有资产,该中心拥有6个场馆,1.5万平方米,2016年场馆建成后,因最初引入的运营方运行不力而陷入僵局,由州文旅局临时代管。2021年,当地的海豚体育发展公司承租入驻,该公司负责人是退役游泳运动员,作为专业的体育教练,他引入各种体育产业资源,将该场馆申办成为该州的官方体校训练基地,与石河子大学、巴州师范等高校签署实习、就业合作协议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将游泳馆打造成了全州乃至全疆知名训练中心。
2022年暑假是游泳客群高峰期,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仍有1200人报名游泳班,人均学费900元,成为该馆生源最大、效益最好的培训项目。下一步,该公司策划在场馆组织和承办更多品牌性运动赛事。该场馆闲置资产有效运用的成功经验,在于运营方作为体育产业的行家,对市场行情有着精准把握,能够胜任对大型场馆高水平组织运营,以及外部资源的持续导入。
二是企业运营拥有核心技术,具备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决定了一家企业的市场空间和生存能力。以巴州尉犁县团结镇家庭农场项目为例,2010年,团结镇通过国家帮扶资金投资设施农业,建成39座大棚,引进一家农业种植公司,5年内先后投资近800万元,2016年因经营失败退还给村委会,大棚基地就此闲置将近5年。
2019年底,团结镇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和大棚设施,再次启动招商引资,引进家庭农场入驻。该农场负责人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承租了160亩大棚,其中每亩400元给村委会,600元给农户。该农场从阿克苏引进专业技术员,在拥有水肥独特配方及丰富种植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当地运输到全疆的物流系统,调研摸底当地市场需求,确定了温室大棚与露天品种互补种植、错季上市的策略,按照一棚多用、一棚多产的思路,重点种植高附加值特色瓜果蔬菜。由于该农场在土肥水等方面拥有专业技术和丰富种植经验,西红柿反季种植冬季上市供不应求,羊角蜜甜瓜以香脆、皮薄、含糖量高等特点备受市场青睐,市场表现远超同类产品。
该农场承包第一年便获利16万元。2022年,农场种植了34个大棚共85亩的羊角蜜甜瓜,每个大棚年产达4~5吨,目前甜瓜每公斤市场售价25元左右,每棚销售额预计10万元左右。该农场的特色农产品已覆盖新疆的乌鲁木齐、库尔勒、阿克苏等地。通过专业化农业技术应用,该农场能够在零起点、无广告的基础上,依靠过硬品质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并获得高价值的利润回报。
三是引入内地有经验的企业家,实现帮扶工厂资产有效运营。
帮扶资产的有效运营,需要持续优化乡村基层的市场机制和营商环境,不断引入外部的先进经验、优秀人才和社会资本。
2013年,喀什市疏附县站敏乡艾日克贝西村合作社两位村民承包了本村的纺织卫星工厂,后由当地一家大型服装加工企业接收,2016年初该企业经营效益不佳退出,形成了1000多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和设备资产。同年,疏附县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帮助该村引进浙江金华一家民营服装加工企业,成立了由本村青年股东占股49%、浙江企业家占股51%的制衣公司。两位创始人先后投入400万元,进行车间改造和生产线设备购买,带动了本村及周边210余人持续稳定就业,疫情之前的高峰时期最多达到300人以上就业规模。
疫情三年期间,该企业承受了多方面重大损失,但最终抵御住了市场封闭期的极限压力,维持了公司持续运营。该公司在喀什的成功运营,主要得益于三点:一是浙江企业家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畅通的市场渠道,并能够有效联动新疆和内地市场;二是充分利用了南疆劳动力充裕的成本优势,具有产品成本方面的市场竞争优势;三是通过与当地村民股东合伙,保障了高质量的日常管理运营,并与当地群众和政府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
四是地方政府协助构建电商产业孵化平台,打好乡村电商牌。
巴州尉犁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于2016年设立,隶属于县国投集团,同时承担了该县电商协会职能。该中心利用县国投集团开发后闲置的商务楼宇资源,投入资金购置办公设备及直播带货设备,为当地初创期的电商个体企业提供孵化服务。2017~2021年电商园区房租全免,并免费提供相关技术和培训,吸引了众多初创期的个体电商企业入驻。此举将该县繁华地段空置多年的园区底商盘活,并带动了更多商铺前往(水电费由商户支付),先后有200多家企业入驻。
个体成功孵化后,这些企业逐步退出孵化模式在园区自主运营。2022年起,电商园区开始收取租金,以往闲置的楼宇物业资产开始产生收益,60平方米的商铺,目前一年租金可达2万元左右。该电商平台拥有26名员工,去年纯盈利50多万元,带货的营销总市值500多万元。
该平台主要代理尉犁县特产的瓜果蔬菜、罗布泊特色羊肉、水产,以及新疆其他地域的特色物产,货物平台同时也开放给园区内的个体电商企业共享。该平台下一步目标是走出新疆,在内地大城市设置1~2级代理商,建立特色产品体验店。目前,该县国投集团出资在广东、河北等地租用了4个前置仓。
随着数字经济在乡村地区的普及推广,电子商务成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种新型商业形态有助于乡村经济向企业化、品牌化、生态化发展,有助于农民从卖“农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生活”转变。这种数字技术打通了产供销全链路,缩短了产品销售中间环节,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县域和乡村。巴州尉犁县的电子商务典型案例,为脱贫地区帮扶资产盘活及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前景广阔的发展路径。
(作者系中投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总监)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