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晚小品《坑》引起热议。小品刻画了一位“躺平式干部”郝主任。所谓“躺平式干部”是指“不担当不作为、不肯干也不敢干、卷起袖子在一边看”的体制内干部。郝主任正是如此,其管辖区域的道路路面出现了一个坑,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然而,郝主任并不打算将此坑填平,而是想无限拖延下去,任凭公共安全隐患存在。
1月10日,中共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就针对“躺平式干部”问题,明确提出要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并就整治“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担当、不用力”“玩忽职守不作为”等作风问题作出部署,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深挖根源、找准症结,精准纠治、增强实效。会议强调对领导干部巡视监督的重要性,并要求强化对领导干部工作绩效的科学评估与问责。
加大问责力度是惩治“躺平式干部”的重要利器,在官员治理中的作用不必赘述。但不能忽视的是,在地方官员选拔方面,我国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官员晋升体系。一方面,组织部门根据官员政绩进行晋升提拔,对有能力的地方官员进行选拔、培养和激励,作为事后激励。另一方面,组织部门始终强调对优秀官员的事前发掘和培养,即根据其工作实绩不断考察官员的能力才干和品行素质,最终量才用人。由此,基层公务员之所以能被提拔到领导岗位,肯定是在之前岗位干出过一定成绩,证明过自身能力。也就是说,即便是小品中选择“躺平”的郝主任,其能力也是经历过实践检验和组织考核的。
那么,这类“能工巧匠”为何后来选择了“躺平”?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部分地方“一刀切”的问责制度,严重束缚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经济工作非常考验地方官员两方面的能力。其一,协调能力。经济增长加速需要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就要求地方政府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充分协调资源的跨区域流动,表现为大量的跨区域大型工程、城市间结对合作项目等。但这类项目落地过程中往往存在地方官员之间的推诿扯皮,进而导致项目停工甚至烂尾。如小品《坑》中,郝主任便以需要协调多个部门才能顺利“填坑”、“坑”的另一边属于开发区责任范围等理由搪塞他人。而一旦跨区域、跨部门项目的建设运营中出现问题,主管领导干部将面临上级部门的问责。
其二,创新能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地方官员敢于突破既有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出地方经济增长新业态。然而,创新项目是一项风险性极高的投资。这类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还具有较高的失败可能。一旦项目失败,地方官员或许也会面临不同程度的行政问责。
基于此,地方官员会权衡经济绩效提升之利和问责风险加大之弊。一旦问责风险过大,地方官员进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并顺势“躺平”。更形象地说,基层干部不敢“摸着石头过河”时,就会选择“躺平”在岸边晒太阳。
要破此局,我们需要贯彻“三个区分开来”以为基层干部松绑。“三个区分开来”具体为: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牟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以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治理“躺平式干部”,主要有三方面作用。其一,推动政绩考核的精细化管理,倒逼“躺平”干部“起身立正”。基层干部的“躺平”现象与其政绩考核的标准、方法、程序等有很大关联。基层工作面广人少,干部承担的工作越多,责任越大,风险越大,加之晋升通道相对狭窄,部分人认为自己提拔无望,因此,“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的思想在基层有一定市场。反而,对于那些敢于推进改革的基层干部而言,他们主持上马的新项目可能因成功而政绩冒尖,也有可能因失败而政绩垫底。“三个区分开来”落实后,区别对待领导干部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可以让领导干部不至于因为创新项目失败而遭遇政绩垫底。进一步,对政绩得失的精细化治理有助于推动奖勤罚懒的激励问责机制有效运行,给实干者提供好舞台,更让“躺平”者不敢躺、不能躺。
其二,鼓励领导干部敢做先行者、敢垦试验田。“躺平式干部”多为政治风险的厌恶者。他们一般循规蹈矩,不愿意触碰规则边界。正如小品《坑》中的台词:“躺平式干部”追求政绩上不垫底、不冒尖。而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能够明确区分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使得领导干部愿意创新发展模式,孕育新兴产业。尤其在数字经济时代,基层干部将更愿意参与到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中。
其三,支持领导干部敢啃“硬骨头”、扛“重担子”、接“烫手山芋”。小品中的路坑之所以难填,是因为这个坑处于两区交界处,一旦哪个区的行政部门安排施工填平,也就意味将随之承担后续一系列安全责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能够明确区分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为敢于碰“硬”的基层干部提供强有力的保护、支持和宽容。即领导干部起点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的,项目执行中出现的意外插曲不会影响绩效。这意味着,基层领导干部不会因为害怕担责而“躺平”,而是更加追求“有为”而提高政绩。
深入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依赖于对基层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精细化治理。要厘清不同领导干部的职责和政绩表现之间的关系,缓解上下级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第一,政治方面,上级政府要加强对基层官员的监督和考核力度,严格把控地方重点社会经济项目的审批工作,尤其是跨区域、跨部门的难点项目。通过提高监督的频率和强度,上级政府可以有效降低在任官员“躺平”的可能性,进而减少实干官员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施政风险。
第二,组织方面,审计和组织部门要做好地方官员离任审计工作,最大程度地避免“躺平”干部安安稳稳、坐享其成的现象,让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政绩能够得到更科学合理的评估和界定。
第三,技术方面,各级政府用活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通过规范化、制度化、指标化的技术治理手段,强化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互动,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细化管理。让大部分公务活动有据可查,官员的人为干预在技术机制的制约下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减少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为科学合理评价和界定官员的政绩和责任奠定物质基础。
(作者就职于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