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险企加速布局养老产业,养老生态圈融合发展愈加明显

发布时间:2023-02-14 06:26:44

随着寿险行业逐步探索出医养驱动的服务新模式,目标在于打造养老“生态圈”的大型险企正在养老社区上加速布局。

第一财经注意到,中国平安旗下康养品牌“平安臻颐年”近日在上海落子“颐年城”养老社区,这也是从2022年3月其深圳蛇口项目面世之后不到一年第三个落地的“颐年城”项目,布局加速态势明显。

信达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市场上已有13家保险机构投资了近60个养老社区项目,布局全国20多个省市。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国内险企的养老生态布局整体而言仍在较为初期的阶段,但经过这些年的摸索,保险行业布局养老产业逐渐展现出几大趋势,即养老社区布局越发加速,全国版图逐渐形成,城心养老更受城市居民青睐;布局路径越发清晰,各家险企都在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赛道和模式;另外,“保险 康养”的组合优势正在凸显,养老生态圈融合发展态势显著。

趋势1:全国布局逐渐形成,城心养老更受城市居民青睐

在我国加速老龄化的背景下,“银发经济”也成为了各行业竞相角逐的重要赛道。

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商业养老市场规模达到732亿元,2022年预计可超过800亿元。预计到2026年,商业养老市场整体规模可突破2000亿元。

看到了养老赛道的巨大增长潜力,险企布局速度加快,而养老社区就是保险业切入养老产业的一大重要路径,其中尤以大型险企为甚。

根据公开信息,仅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就有中国太保的“太保家园”北京、三亚项目动工开建,太平人寿三亚“海棠人家”正式开业、全资收购广州仁和颐家和园养老社区项目,中国平安旗下“平安臻颐年”养老社区落地上海。

从全国约60个养老社区的布局趋势可以看到,目前大型险企旗下养老社区均逐渐形成了全国布局,且产品线愈发丰富。

例如,据第一财经粗略统计,泰康人寿旗下“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品牌目前已布局全国27城约31个项目;中国太保截至2022年末形成了11城12项目的格局,呈现“全国布局、东西并进、南北呼应”的局面;而中国平安深圳、广州及上海项目落地之后,杭州、北京等城市项目也将加速,全国布局逐渐形成。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清华大学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发展指数课题组、大家保险集团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2》显示,城心养老已成为超八成城市居民的青睐之选,具有离市中心近、生活便利、交通便利,拥有熟悉的生活圈或社交圈等优势,临近三甲医院、方便子女方探望的城心养老机构更受青睐。相比同等档位城郊养老机构,城市居民愿意平均多支付3161.27元/月养老费用来保障享受到优质的城心养老服务。

据了解,中国平安的“颐年城”品牌定位即为城市型康养社区,此次上海项目选址静安区常熟路8号,总建面约3.5万平方米,配置270余套自理及护理型公寓。这一选址周边环绕着衡山路、静安寺、南京西路等核心商圈。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大型险企的养老社区相关保费门槛大多在百万元级,社区选址也大多偏郊区。相对而言,平安已落地的养老社区在区位选择及服务供给方面的目标受众与其他险企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差异化定位,开辟了目前市场上最高端的康养品类。在平安人寿康养事业部总经理王宇科看来,臻颐年的目标就是通过美式的康复理念、日式的照护标准,整合全球资源为超高净值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养老体验。

趋势2:布局路径越发清晰

经过这几年险企在养老社区领域的探索,目前保险参与商业养老实体投资的路径越发清晰,可大致分为重资产、轻资产以及轻重并举三类。其中重资产通常被认为是险企投资自建养老社区,泰康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的养老社区均属于这一类;轻资产普遍被认为是以股权或合作的方式来帮助客户入住合适的养老社区,友邦人寿等属于这一类型;而太平人寿等险企则采用了轻重模式并举的方式。

从布局现状来看,三种模式中,选择重资产模式的险企较多。艾瑞咨询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重资产布局是保司最早探索尝试的布局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打造自有养老品牌价值、保障项目长期运行质量的诉求,自营自建的重资产模式更符合其在养老及健康产业链上的生态延展目标。事实上,保司自营的养老社区面向高端养老市场居多,核心是为品牌旗下高净值客户提供寿险产品的增值服务。

而随着入局商业养老市场的保司增多,市场其他模式的探索逐渐增加,轻资产相对于重资产也有其自身优势。艾瑞咨询认为,轻资产布局机构养老市场的方式既可以降低前期固定投入、缩短回报周期,又能够保障项目经营质量,对拓展中端人群市场有利。

业内人士认为,重资产模式更适合资金体量大、可持续投入的大型险企,中小险企虽也有以重资产方式进军养老地产行业的,但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且资金投入负担较重,对其现金流将形成一定压力;相对而言,更多中小险企选择通过合作的方式提供相应养老服务,灵活、丰富且能快速提升服务网络,但这种形式对于合作方的资质及品质控制则有较高要求。

而银保监会于今年1月下发的《关于规范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服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提高了险企涉足养老社区的门槛,从净资产、综合偿付充足率、风险综合评级、公司治理评估结果、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等方面对保险公司开展“保险 养老社区业务”提出要求。信达证券认为,保险资金的长期属性匹配养老社区建设和运营周期普遍较长的特征,相关资质要求利好资金实力强大、经营稳健的头部险企。

趋势3:养老生态圈融合发展态势显著

在养老产业的赛道上,显然不止保险这一个行业。不过,在业内人士来看,养老服务与保险业务和外延服务相契合,无论在负债端还是资金端都有着天然的匹配性。

招商证券分析认为,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和负债经营的特征,决定了保险资金必须采取均衡投资模式——关注长期收益与短期回报、兼顾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这恰与养老风险的管理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一方面,“保险 养老”模式可以将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与保险产品有机结合,促进大额保单销售,有助于高端客户经营;另一方面,险企资金规模大、周期长,需要寻找稳定的投资回报,而养老社区经营现金流稳定,需要低成本、大规模的资金支持,特征匹配。

目前,各大险企正在往养老“生态圈”融合发展的方向发展。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保险公司可以以养老保险产品作为核心,发挥养老金支付端的特殊优势,驱动养老服务和养老社区的发展,打通社区养老、护理和传承的完整养老服务链条,推动建设‘大养老’生态圈。”

从大型险企的业务形态来看,旗下通常包含多个板块,保险、养老金管理、养老服务、健康管理之间可形成“生态圈”的布局,用保险和养老金管理解决养老资金支付问题,用养老社区及其他养老服务满足养老需求,而用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来解决“长寿时代”下的健康问题;同时,养老社区也可反哺保险业务,健康管理则可在帮助客户同时降低理赔风险。由此,各个板块之间可形成相互促进的协同作用。

从数据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养老社区对保费的推进作用。第一财经联合长江养老发布的《长三角养老金融生态融合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太保寿险已发放养老社区入住资格函18400份,对应新保单首年保费逾106亿元。泰康人寿相关人士在此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亦表示,在上海的养老社区申园开业运营,直接拉升了上海分公司的保费收入和件均保费等指标。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在险企投资及运营养老社区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挑战。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晓玲就曾公开表示,整体来看,养老社区所对应的产品门槛较高,费用较高使得受众群体仍旧较少,养老社区的配套医疗设施也不够充足。优质的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欠缺,好的养老社区一床难求。此外,专业服务人员严重不足。

另外,在“9073”(即90%居家、7%社区、3%集中养老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传统养老格局规划下,目前光靠中高端养老社区也被认为无法解决大部分民众的养老需求。因此,部分险企在进行养老社区布局的同时,也在发力居家养老市场。例如,在中国平安的养老战略中,居家养老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去年其发布了自身的居家养老服务品牌,涵盖10大养老服务产业。招商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32个城市,超1万名客户获得服务资格,4000余名客户开启服务体验,并计划2023年覆盖全国40余城市。

“我们相信,未来针对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老年消费需求,适老产品与养老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升,保险行业通过不断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以‘保险 综合养老服务’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越发明显,行业护城河将不断加深,并有望站上‘银发经济’发展的新风口。”招商证券表示。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