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魂孵热土,笔墨绘山河。
万丈诗章起,志托鸿日何。
事在做中。跟事在审视中。事在想象中。这三者是不一样的。第一种,是最难的。因为做的过程,是牵动各方能量的过程。这些能量,有助力,也有阻力,一般情况下如何把阻力变成助力,考验是最大的。伟人就是这样坚持一辈子的人。第二种,审视有做之后的审视,也有没做的审视。这个过程,更多是思维的过程。是将自己代入当时的历史条件中省思。我们读伟人,就是这种。第三种,事,基本是假想的,是没发言权的。很多所谓的文化人看待伟人思想,就属于这种。既不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也没有自己的亲自实践。那末,他们的发言,基本可以不用理会。
今天我们讲一讲“八路军”。我党的“八路军”,实际是1937年7月国共合作之后,将我红军编入国民党编制内的产物,全称叫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是正总指挥,彭德怀是副总指挥。具有一定的独立权,作为战略游击支队,可独立自主进行游击战。所以,在抗日时期,我们常说的“八路军”,实际就是我党的红军,主要是原来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六方面军,以及陕北的地方红军。
后来耳熟能详,威震四海的各大将,就是从这里开始,借着国共联合抗日之机,大展拳脚、迅速发展起来的。而我党原来南方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即红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陈毅作为红四军第一支队的司令员。
值得注意的是,八路军下面共有三个师,共计约四万人。其中,最大的师是一一五师。全师近15500人。几乎是由原红一方面军原封不动改编过来。毛主席那位老人家,首先选择了林彪,坐阵作指挥。林,是湖北黄冈人,性格内向,但肯动脑筋。他参加过黄埔军校学习,在南昌起义中做排长。后随朱德参加湘南起义,受到朱德提拔为营长。后又跟随伟人打仗,其机智灵活,善用疑兵战术,赢到伟人赏识。当年1927年,他才21岁。伟人34岁。
1928年,红军因盲目执行当时中央的命令,遭受了著名的“八月失败”,林升任素有“钢铁团”之称的二十八团团长。到了1929年,升任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升任第四军军长。1932年,再升任红一军团团长。这是当初由朱毛亲自带领指挥的军团。可见,伟人对他的器重,并对他寄予厚望。
即使他犯了错,也只是对他大声吆喝“你是个娃娃,你懂什么?”充分体现了他对他的宽容和大度。长征胜利后,出任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在国共合作抗日后,红军改编八路军,担任一一五师师长,时年才30岁。是最年轻的师长。就是这样一位深受伟人赏识与器重的“年青后辈”,到了晚年,居然为了权力叛变,要加害于他,走上狂妄而亡之路。(关于林彪的个人发展轨迹,似乎值得研究。一探究竟他为何会背叛引领他一路成长的亦师亦长的人。)
聂荣臻任副师长,实则政委。一一五师率先出征迎敌,在平型关战役大捷后,聂荣臻拆分出来,留守五台山建立新的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到了1939年发展成为敌后第一块最大的根据地。而聂荣臻是少有的被伟人夸赞为“你是个知识分子,是个儒将,比我们强。”(早在1931年说过这话)。
1938年,伟人更是称赞他说:“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作《水浒传》,里面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是新的鲁智深。”后来,新中国成立,他作为十大元帅之一,统管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国防及两弹一星等的研发,便是由他领衔建设。
值得强调的是,我党只有在伟人正确路线下,才真正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以三个师的力量,点燃中华大地,充分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以游击战消灭敌人,发展自己,最终驱逐日帝,打败蒋美。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天然顺利的。
在抗日初期,伟人给出的作战战略方针:“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八路军的所有将领,包括周总理朱老总,并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战略的重要性,而是想着运动战,正面与敌军对抗。他们低估了日军在侵华期间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上的准备与实力,高估了蒋集团的配合度和坚定性。
在平型关战役,林彪一一五师以运动战的形式参与战争,虽然最终获得胜利,但敌我伤亡都甚惨重。伟人以为,我军太弱不能长期以往如此。加上,他认为,蒋集团在华北坚持不了多久。我军即使正面抗战,也改不了局面。只能建立根据地打持久战。于是连打几通电报叮嘱,我军还是要坚持游击战,而不是运动战。要在敌后方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但是没有人愿意听。
后来还是周总理首先明白过来,再说服朱德及其他人,再加上,不久太原失守,华北失去控制权,他们终于明白伟人的苦心:一方面,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一方面在实际上控制一些地区,为日后夺取国家政权打下基础。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
就这样,他们牢牢记住抗日时期的使命:创建抗日根据地。牵制与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保存与扩大红军。争取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最初只有四万余人的我军,终于在200万人的国民党夹缝间“合法”活下来。并在游击战中,消灭日军,发展自己。
此外,八路军下面,还有一二O师,由贺龙担任师长。主要由红二方面军和陕北红军改编过来。共14000余人。一二九师,则由刘伯承担任师长。主要由原红四方面军改编过来。共13000余人。但须留下4000人,留防陕甘宁边区。实际出征的9000人(约3个团),是八路军三个师中最后一支开赴抗日前线的队伍。后来晋冀豫根据地,是他带领部队通过游击战争,全师化整为零,分散各地活动,发动群众,开创出来的。
除了统领三个师的八路军,还有一个新四军,10000余人。军长由曾经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名将,后来南昌起义失败,脱离我党,逃离海外的叶挺担任军长。陈毅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谭震林担任第三支队的副司令员。
这些都是在战争中,在抗日游击战中,成长为赫赫有名的大将元帅人物。
在整个抗日期间,在伟人正确的路线指导下,1937-1939年成为我党极为重要的“在战斗中休养生息”之年。一方面,避免与国民党正面冲突,韬光养晦。一方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在敌后方将日军削弱。如此般,进入了伟人预言的“持久战”。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