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正在创作《毛主席在人民中》。
徐悲鸿(1895—1953),著名画家,江苏宜兴人,早年留学德、法、意等国,中西绘画兼长。所画奔马、人体,享誉海内外。曾在南京中央大学、广州南国艺术学院任教,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担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毛泽东在建国前后,与徐悲鸿有过多次交往。
希望他留下来
毛泽东最早关注徐悲鸿是在1948年底。当时,党中央和毛泽东还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指挥着与国民党的最后决战,解放战争形势一片大好。在这种背景下,一批批各界民主人士,辗转来到中央驻地,戏剧家田汉便是其中一个。毛泽东和周恩来接见他时,问到徐悲鸿和一些文艺家的近况,表示对他们未来去向的关切。
当听说徐悲鸿仍滞留在北平时,毛泽东表情凝重。因为,平津战役已经打响,有的文化人开始南移。毛泽东得知田汉与徐悲鸿青年时代就是要好的朋友,便提出希望田汉设法转告徐悲鸿,希望他留下来,新中国需要像他这样的艺术家。田汉表示一定完成这一重托。
田汉潜回北平后,专程来到徐悲鸿的住处——东城受禄街,高兴地对他说:“我刚从解放区来,特向你报喜!”
“喜从何来?”
“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让我转达口信给你,希望你不要离开北平,北平即将解放,新中国需要你这样的美术家。”
◆徐悲鸿
徐悲鸿听后非常激动,当即表示,一定不跟蒋介石走,等待北平解放。
徐悲鸿是一位爱国画家,几十年的沧桑经历,使他认清了国内政治派别的优劣,确定了自己的是非判断。况且,早在1945年前后的数年间,他与周恩来在重庆就有过许多接触,是进步文化界为批评国民党而发表的《对时局进言》的签名人之一。毛泽东与国民党谈判期间,他出席过毛泽东与文化界人士的见面会,聆听了毛泽东鞭辟入里的谈话,敬仰之情犹存心中。1945年12月28日,重庆举办“渝延木刻联合展”。翌年1月2日,又举办“延安生活、艺术展览”。这些展览对徐悲鸿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他著文称颂延安木刻家古元是“中国艺术界中卓绝之天才,乃中国共产党之大艺术家”,中国新版画界的“巨星”。当时就对解放区和毛泽东向往之至。所以,此时听了田汉的谈话,便毫不犹豫地表示留下来,为新中国出力。
参与国是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徐悲鸿心中充满阳光。
同年7月,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选举徐悲鸿任主席。之后,又由全国文联推选他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9月下旬,徐悲鸿高兴地参加了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讨论,见到久仰的毛泽东。
在商讨新中国的国徽、国旗和国歌时,代表们提出多种方案,且争论激烈。
9月25日晚,毛泽东邀请徐悲鸿、郭沫若、田汉、马叙伦、陈嘉庚等部分代表座谈。徐悲鸿与毛泽东握手,并致问候。会中,毛泽东就国徽、国旗和国歌问题,再次征询大家的意见。
徐悲鸿曾留学法国,对于法国将《马赛曲》作为国歌的历史情况很熟悉,他便提出:“我建议,我们的国歌以《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是比较好的。法国就是用产生于18世纪的《马赛曲》作国歌的,效果相当好。”
周恩来当即表示赞同,并说:《义勇军进行曲》节奏鲜明,雄壮有力,很能表现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这个提案可以考虑。
与会的一些代表在讨论中,也表示赞同徐悲鸿的意见。
毛泽东认真听了徐悲鸿等的发言,觉得有理,最后也表示同意以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
后来,经过充分协商和讨论,在这次政治协商会议上,一致通过了这个提案。10月1日,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奏响。
题写校名
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成立高等美术学院,为新中国培养人才,是徐悲鸿梦寐以求的事。所以,他愉快地投入了紧张的筹备工作。
徐悲鸿知道,毛泽东非常关心艺术事业,而且书法很好,他致信毛泽东,请求为学校题写校名。毛泽东接信后,虽然正值建国伊始,日理万机,但仍欣然命笔,题写了“中央美术学院”校名,并附一信,派人送给徐悲鸿。
◆1949年11月29日,毛泽东应徐悲鸿请求题写校名,并复信。
悲鸿先生:
来示敬悉。写了一张。未知可用否?
顺颂
教祺!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徐悲鸿收到题名和书信后,非常高兴,连连称赞校名写得好。之后,学院很快制成漂亮的校牌,于1950年4月1日美院成立时挂出来,师生们鼓掌欢呼。
在学院成立大会上,徐悲鸿致词时说:“现在人民作了主人,一切为人民服务。毛主席指示我们首先应为工农兵服务,因为世界是他们创造的。”他还号召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办好学校,不辜负毛主席为我们学院题名……
毛泽东题写的这款校名,一直延用至今,印制在该校的刊物、信封和校徽上。
1950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遇见徐悲鸿,一边握手,一边询问他:“学校办得怎样?”再一次表示对徐悲鸿和中央美院的关怀。
重托
毛泽东对徐悲鸿非常器重,每有美术界大事,常去信托办。
1950年8月26日,毛泽东收到画家李苦禅一封信,诉说自己在美术学院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快之事,希望得到解决。为此,毛泽东致函徐悲鸿,并将原信转去,请他查询解决。
悲鸿先生:
有李苦禅先生来信,自称是美术学院教授,生活困难,有求助之意。此人情况如何,应如何处理?请考虑示知为盼。
顺颂
教祺!
毛泽东
八月二十六日
徐悲鸿接信后,立即了解情况。原来,李苦禅受到美术学院某些人的歧视。先是把他的专职教授改为兼任教授,限定他每周只能讲两小时课,其余时间到陶瓷工作间工作,在茶壶、茶碗上画画。以后,他又被调离教师队伍,分配到工会干起看门、卖戏票之类的杂事,每月只能领到12元的生活费。在这种情况下,他才给毛泽东去信申诉。徐悲鸿将了解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报告。
后来,毛泽东派秘书田家英专程去看望了李苦禅,使他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1950年10月上旬,徐悲鸿的一位在天津做过中学教师的朋友石永懋,将其所著《论语正》寄给他,希望他方便时转呈毛泽东阅示。并述说了自己生活上的艰难情况,有请求政府帮助之意。
徐悲鸿按照朋友的愿望,于10月13日将《论语正》一书寄给毛泽东,同时附信,介绍了石永懋的情况及生活困难,希望予以关照。
毛泽东接到徐悲鸿的信并看了《论语正》后,于1951年1月给徐悲鸿写了回信,表示同意对石永懋照顾,并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
悲鸿先生:
十月十三日给我的信并附石永懋先生所为书二本均已收到。同意先生的意见应对石先生予以照顾。最好在先生所办的学校予以位置,如不可能则请持此信向中央文教委员会接洽酌定解决办法。此复。
顺致
敬意!
毛泽东
一月十四日
后来,石永懋在徐悲鸿任院长的中央美术学院安排了工作,领到了工资,生活有了保障,困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石永懋看了毛泽东给徐悲鸿的信,知道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对毛泽东十分感激。
情长谊久
195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60寿辰。此时徐悲鸿尽管自己身体欠安,但他仍记得这件事。上半年他就开始考虑如何向毛泽东表示祝贺。他是画家,便以画达意,先后画了两幅画。
第一幅是中国画《奔马》。画的是一匹骏马昂首奋蹄,向前奔驰,观之令人振奋。徐悲鸿还在画上题了词:“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
◆徐悲鸿《奔马》(1953年)。
另一幅是巨幅油画《毛主席在人民中》。这是他对毛泽东深厚情感的体现,经过较长时间的构思和创作,想在毛泽东六十大寿时献上。画上书写一联:“言论文章放之四海皆准;功勋伟业长与日月同光。”
可惜,毛泽东寿辰还没到,徐悲鸿就因脑溢血复发,于1953年9月23日逝世。
周恩来代表毛泽东亲往吊唁,并向其家属转达了毛泽东的慰问之意。
后来,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将这两幅祝寿画献给毛泽东。
毛泽东没有忘记徐悲鸿,也惦念着他的家属,可谓情长谊久。这年的12月,毛泽东派秘书田家英,持信去看望廖静文,极表关怀之情。
静文同志:
十月间的信和徐先生所绘奔马,早已收到,甚为感念。兹派田家英同志询问你的情况,如有困难,请告知为盼!
顺致
敬意!
毛泽东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十三日
廖静文读信后,感动得哭了,并请田家英转达她对毛泽东的诚挚谢意。
后经周恩来指示并题名,修建了徐悲鸿纪念馆,名曰“悲鸿故居”。可是,在“文革”中却遭到破坏。毛泽东得知后,于1973年7月15日作出批示,要求派人查明,恢复纪念馆。
第二天,周恩来即将毛泽东的关怀,用书信转告廖静文。
毛泽东既赞赏徐悲鸿的绘画创作,又肯定他的绘画理论。1967年8月4日,毛泽东在一封关于绘画使用模特儿情况的来信上,作出这样的批示:“画画是科学,就画人体这问题说,应走徐悲鸿素描的道路,而不走齐白石的道路。”
毛泽东心中一直记着徐悲鸿,记着他的作品,记着他对中国美术的贡献,也记着他的理论。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