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云龙县推动林业经济高效转型——三链融合 青山兴业

发布时间:2025-07-20 09:07:40

  云龙县林地面积4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74%,是滇西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该县聚焦林业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短板,以生态链、产业链、利益链“三链融合”为抓手,推动林业经济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型。2025年一季度,全县林草产业产值达4705万元,同比增长9.22%。

  破题资源转化

  构建“林 ”立体生态链

  “过去核桃林效益低,现在套种药材,亩均产值翻了两番。”云龙县正军家庭农场负责人吴正军指着成片的核桃林说。烈日下,十几名农户正弯腰在核桃树下栽种当归苗,村民杨素丽擦着汗笑道:“以前光种核桃,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现在套种药材,合作社包技术、包收购,我家去年增收了9000多元。”

  该县创新“核桃 道地药材”套种模式,推广高垄覆膜、菌根共生等技术,建成示范基地1个,亩均产能提升26%。目前,全县发展林药复合种植3.65万亩、年产值2.56亿元。正军家庭农场通过“有机种植 订单收购”模式,带动2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6000多亩低效林变身“增值田”。

  “这筐蕨菜要发往韩国,大家抓紧时间分拣。”在团结乡梓涵合作社的加工车间里,负责人杨红方一边检查生产线,一边叮嘱工人。正在把蕨菜装箱的村民施玥妹笑着说:“以前野菜烂在山里没人要,现在合作社按斤收,我一天能挣200元。”

  依托野生蕨菜、香椿等资源,云龙县构建“轮采—加工—销售”全链条,擦亮“云龙山珍”品牌。2024年,合作社加工干货100余吨出口韩国,带动1200户农户户均增收1.67万元,年产值达1336万元。“从山间野菜到出口精品,附加值提升了近10倍。”杨红方自豪地说。

  鸡粪发酵成有机肥,让核桃树长势更旺了。在瑞通牧业公司的林下养殖场,公司技术员介绍,鸡粪处理后变成肥料,一年能省下30%的化肥钱,土壤肥力还提升了。

  通过推广上层核桃、中层禽畜、下层饲草的立体种养模式,全县年处理粪污11.7万吨,减少化肥使用量25%,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0.3个百分点。瑞通牧业通过“合作社 农户”模式,与302户脱贫户合作加工火腿,户均年增收1.2万元。

  聚力强链补链

  延伸特色产业链条

  在漕涧镇万亩巨菌草产业科技示范园,村民正将菌草捆扎装车。厂房内,两条崭新的生产线正在建设,负责人杨正伟介绍:“项目投产后,年产值能达到1.2亿元,还能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户就业。”

  该县实施“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机制,培育专业合作社42家、省级示范社2个,推动小农户嵌入标准化生产体系。引进大理优易公司开发核桃油、中药饮片等精深加工产品,加工率从15%提升至35%,产业链综合效益增长32%。

  “使用低温压榨技术做出来的核桃油又香又纯。”在苗尾乡核桃油生产车间,技术员正向参观团演示新设备。种植户王正武抓起一把核桃仁说:“以前卖青果每吨6000元,现在加工成油,产值翻番。合作社还教我们疏密降冠,亩产量提高了30%。”

  云龙县通过联合省林科院攻关关键技术,推广核桃疏密降冠、高接换优等7项技术,亩均增产30%。建成年产1000吨核桃油生产线,有机核桃油溢价率提升30%。

  晚龙核桃皮薄肉厚,宝丰镇万亩核桃基地负责人介绍,今年订单已排到年底了。按规划改良品种后,亩产提高了15%,还拿到了省级良种认证。

  云龙县以漕涧新胜、宝丰大栗树等5个万亩核桃示范基地为依托,重点加强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控、品种改良及林业复合经营,推动品种改良5.2万亩,全面提升核桃基地建设水平。推广“四方果”“晚龙核桃”等地方特色品种,其中“晚龙核桃”已获得省级良种认证,为生态链注入科技支撑。

  创新利益分配

  健全共享机制

  “菌种免费领、技术有人教,我家的羊肚菌卖了5万多元。”在漕涧林场的菌棚里,种植户何万里正弯着腰采摘菌子,脸上满是笑意,“湿度再调低点,产量还能增长。”深化“党支部 合作社 龙头企业 农户”四方联动,漕涧林场通过“无偿菌种 技术扶持”模式,扶持9户脱贫户种植羊肚菌,户均增收超过5万元。

  在团结乡益创合作社,社员们数着刚领到的分红乐得合不拢嘴。合作社理事长介绍,代养代销模式让社员零风险,云凤山鸡供不应求,今年还要扩建鸡舍。

  通过创新“三变改革”,云龙县引导农户以林地、劳动力入股合作社。同时,依托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成核桃初加工厂、工业辣椒加工厂、菌草加工车间等设施,30%的加工厂收益用于反哺村集体,实现产业增效、集体增资、农民增收目标。

  “大家看,这诺邓火腿纹理多漂亮,切片直接吃,香得很!”在云龙县电商直播间,主播举着火腿与网友互动,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一场直播能卖500多单,比线下销售效率高。

  依托“云品出滇”工程,2024年云龙县线上销售额1.13亿元、同比增长9.7%。加快农文旅融合,推动天池森林康养基地与“梨花节”等文旅活动深度融合,全年接待游客190.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36亿元、同比增长18.02%。

  云报全媒体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尹涵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