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红河学院有鸣坛报告厅的大屏幕上,正滚动播放着学生创作的作品:《720°的翠湖,你见过吗?》全景的VR技术,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昆明之眼"的历史脉动;在建水古城里,跟着像素小人《用AI解锁云南建水游玩攻略!》;在《“多彩强国梦 正如您所愿”系列融媒报》里,用AI技术复原联大课堂,让闻一多、朱自清等先生的讲学声再次回响在校园……这场由全国8所高校师生共同完成的以“重走联大路 续写强国梦”为主题的2025“多彩中国云南行”应用新闻传播融媒体实训活动,在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后,以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创新性的成果展示画上句号。
“当00后用vlog记录联大旧址探访,用数据可视化呈现西南联大西迁路线图时,他们正在创造联大精神的新表达。”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毛志荣在采访中提到,此次实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高校 媒体 地方政府”的三维联动,为青年学子搭建了从课堂到一线的桥梁。
实践过程中,学生们以“青年观察”视角挖掘出诸多鲜活故事:建水分队跟拍昆明陆军讲武堂保安十年如一日的巡逻轨迹,以平凡视角折射历史厚重;金平分队蹲点金水河口岸,镜头里是边贸商户的忙碌身影,笔记本上更写满数学模型优化跨境物流的青年方案;河口分队则将镜头对准联防员守边护边的温情故事……这些细节被参与师生称为“历史与现实的温柔互动”。红河学院学生丁文武分享道:“当我的镜头对准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时,突然读懂了‘刚毅坚卓’四个字的重量——它不仅是刻在石碑上的校训,更是此刻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无数人正在书写的故事。”
“同学们在基层实践中锤炼了‘四力’,也通过新媒体技术让联大故事焕发新生。这种‘历史记忆 当代实践’的双线叙事,正是我们探索媒体融合与青年思政教育的创新尝试。”毛志荣感慨道,这种“历史记忆 当代实践”的双线叙事,正是媒体融合时代青年思政教育的生动注脚。
结营仪式的掌声渐息,联大故事、AI复原影像、田野调查报告等内容,正通过融媒体形式在更广泛的平台上继续传播。正如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娜所言:“这场实践不是终点,而是无数个起点的集合——当青年用镜头丈量土地,用代码续写历史,他们早已成为联大精神的新注脚。期待未来有更多青年学子,以传媒之力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听见新时代中国的铿锵足音。”
云南网记者 赵芸瑞 实习生 张自然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