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铁牛鲤鱼”新滋味
□本报记者 祁道鹏
郑州黄河岸边,张铁牛做的大鲤鱼是一绝,远近闻名。
“冲的既是渔家美食,更是黄河文化。”7月17日晚,郑州市惠济区后刘村,“铁牛渔家”食客络绎不绝,从外地到郑州看黄河的游客李宁与家人慕名前来品尝这道“硬菜”。
现场掌勺烧制黄河大鲤鱼的张铁牛说:“从我爷爷那时起就在黄河一带打鱼卖鱼,后来为了保护黄河生态搬离河道,钻研起了豫菜美食。”
说起如今的新生活,祖辈都是渔民的张铁牛感慨。
张铁牛忘不掉过去那光景。“人与黄河相依相生,从最初的打渔到后来在渔船上经营渔家乐餐馆,最多的时候光南裹头附近就有六七十家。人气越来越旺,但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却越来越差,小时候那种鱼鸟成群的景象也越来越少。”张铁牛回忆。
着眼黄河流域生态长效保护治理,2019年以来,郑州市纵深推进沿黄滩区综合整治,拆除违章设施、各类别墅项目,清退大批小散乱污企业,包括河道内的农(渔)家乐、鱼塘等全都实现有序退出,沿黄滩区“四乱”实现“动态清零”,沿黄1800多个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到位,花园口断面水质连续五年达到Ⅱ类。
大河之畔,岸绿景美,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增至290多种。“生态向好,黄河水质更佳,鱼类明显增多。人与河的关系,就像鱼跟水一样。”世代伴随黄河晨昏潮汐,张铁牛总结出这么一个朴素的道理。
黄河岸边开启“渔家”新生活。这两年,渔民张铁牛的变化也不小,不仅在黄河南岸的后刘村安了家,还凭借一手黄河大鲤鱼的秘制做法,将农家小院美食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传承的是黄河渔民祖辈留下的烧制技艺,为此还申请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鱼吃出了更多的文化滋味。”张铁牛笑着说。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