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牟燕红 许卓皓 实习生 叶帅)7月17日至23日,第八届聂耳音乐周在昆明、玉溪同期举办。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音乐周系列活动将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擦亮聂耳音乐文化品牌,传承爱国精神,奏响时代强音。
采访现场 许卓皓 摄
在此期间,云南网记者采访著名指挥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先生,围绕艺术成长、聂耳作品传承及音乐教育等话题展开交流,他分享了诸多植根于云南沃土的艺术感悟。
作为从云南走出去的音乐家,李心草的艺术启蒙与云南山水紧密相连。12岁至17岁,他在云南省文艺学校(今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度过成长关键期。当时学校开设音乐、戏曲、舞美等多个学科,让他得以在戏曲唱腔、民族民间音乐的氛围中浸润。
“每天练功房里飘出的京剧、花灯调,滇池畔同学间的即兴哼唱,都是最好的教材。”他坦言,正是这段耳濡目染的经历,让他对戏曲节奏、民族音乐风格形成了独特敏感度,为日后指挥融合戏曲元素的交响乐奠定了基础。
云南的民族音乐宝库更成为他艺术创作的“根”与“源”。他认为,演绎民族音乐需溯源,正如弹好《黄河钢琴协奏曲》要先唱会《黄河大合唱》,“找到音乐的魂,才能传好它的神”。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重点项目,由李心草担任总策划并执棒的大型多媒体合唱剧《聂耳的歌》,演绎了聂耳短暂一生中的音乐创作和辉煌故事。
《聂耳的歌》云南首演现场 供图
他分享了这部作品的幕后创作故事:“剧中特别注重展现《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通过分析聂耳在这首歌曲中使用的音乐素材,我们创作出了一段既好听又激烈的音乐。这段音乐在创作中,我们将主旋律倒置发展,逐步形成由慢到快、由舒缓到激烈的主题演进,最终达到戏剧性高潮。”
在戏剧处理上,聂耳演员将曲谱交给指挥的场景象征历史时空的交接,随后乐团奏响国歌,全场起立合唱,配合国旗色彩的视觉冲击,形成全方位的震撼效果。“观众热泪盈眶,这正是音乐与历史共振的力量”。
《聂耳的歌》云南首演现场 供图
谈及音乐教育,李心草感慨今昔差异:“现在的孩子面临更多诱惑,教育者要学会‘与时俱进’。”他以自身经历举例:“在云南省文艺学校时,老师带我们去西山采风、同学间的切磋等经历,比课本更鲜活。”因此,他主张强化课堂与舞台的衔接,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音乐不是技巧堆砌,而是生命体验的表达”。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