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经典小说《三国演义》“写人,亦颇有失,以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见浙江文艺出版社西元2000年12月第1版《中国小说史略》第99页),他没有具体举出“近妖”的事例,但可以想见他指的是赤壁之战中的“借东风”、五丈原临终前的“七星灯续命”、预判魏延“反骨”、入川时“预设八阵图”后来以此震慑逼退陆逊等等故事情节。鲁迅之意,自然是说《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的“多智”写得太完美,使这个人物不“真实”。
可以理解,鲁迅这种看法,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受“新文化运动”期间大量引进翻译的西方19世纪文艺作品的影响——那些西方文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大都平庸凡俗、有德智缺陷或善恶杂糅,这被总结为符合人物塑造“真实性、复杂性”的“文学理论”。“新文化运动”有盲目崇洋的负面因素,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文学主将,不免“拿来主义”地用西方“文学理论”来批评中华古典小说,现在看来这是偏颇欠妥的。《三国演义》是由宋代兴起的市井“说话(说书,讲故事)人”的“话本”发展而来,以宏大壮阔的三国历史为背景,其主旨是“尊刘(备)贬曹(操)”,这必然要求把作为刘备一方首要英雄人物、也是全书首要英雄人物的诸葛亮塑造得多智如神,否则“说话人”就不能留住听众,这部经典小说就不可能存在了。
小说人物塑造的“真实性、复杂性”理论,虽然有其一定道理,但显然不能拿来作为批评一切文学(文艺)作品的绝对经文教条。小说人物塑造的“真实”不是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就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如果把他表现得时不时决断错误、遇事常常茫然无策、在帮着刘备打天下的同时还与曹操孙权辈拉拉扯扯暗通款曲,等等之类,这个人物塑造得倒是“真实、复杂”了,但这样的人物已经不是“说话”的听众或小说的读者所乐意接受的了。
由此,联想到近四十多年来“主流”文艺界对浩然的小说巨著《金光大道》,像打摆子一样时不时来上一阵的围攻批判——且不说那些政治构陷式的批判和泼妇骂街式的批判,只说其中含有一点儿文学性质的批判,一般都是老生常谈式地说主人公高大泉这个人物缺乏“真实性、复杂性”。他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说中的高大泉一心要走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人思想先进成熟,境界高尚无私,处事聪明睿智,眼光开阔长远,群众衷心拥护,毫无人品缺陷,而且整部小说对他的描写,完全没有涉及某些“文学评论家”迫切盼望从文学作品中窥探到的“前列腺问题”(“学术”地说是对男女“情爱”表现,通俗地说是描写男女“上床、性事”,本质地说就是黄色、淫秽展示)。“主流”文艺界的“评论家”们对此大大地不满,拼命地讥刺嘲讽,有“机灵聪明”者借谐音把高大泉称为“高大全”,以概括其对这个人物缺乏“真实性、复杂性”的痛恨,此后“主流”文艺界在“文学理论”文章中,在“当代文学史”中,在高校“文艺课程”中,以至在文科大学生的“论文”中,都自以为是地、武断蛮横地把“高大全”式的人物“开除”出文学(文艺)领域。用通俗直白的话来说,“主流”文艺界似乎只认定“矮小缺”式的人物才是文艺作品中唯一应该表现的,符合他们虔诚(愚顽)地膜拜的“真实性、复杂性”经文教条。
“主流”文艺界用“高大全”来批判小说《金光大道》及其主要英雄人物高大泉,就能够“盖棺论定”地抹杀《金光大道》的巨大文学价值吗?历史的回答将一定会是否定的。小说《金光大道》是一部以新中国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革命(改革)为背景的“英雄史记”性的文学作品,其题材重大,场景宏大,人类文明意义伟大,作为最主要英雄人物的高大泉当然应该近乎“高大全”,才能支撑起这么一部巨著小说的伟大主题,从而实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经典性的文学真实。塑造出真实、生动、感人的“高大全”式英雄人物,正是这部巨著的重大文学成就。
可以说,不仅《金光大道》里有“高大全”,许多宏大题材的文学经典里都有“高大全”。比如上面说到的《三国演义》,其中首要英雄人物诸葛亮不光多智如神(也就是鲁迅所不认可的“近妖”),而且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忠诚如山、识人善任、铁面无私、事必躬亲、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正是一位标准的“高大全”。还有《水浒传》里的首要人物宋江,不近酒色、仗义疏财、重情仁孝、善于团结、慧眼识才,就连他心心念念、屡挫屡行的寻求“招安”,也体现着当时“忠君爱国”的政治正确要求,同样称得上是一位“高大全”。《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取经事业的首要英雄人物,他意志坚定、本领超群、嫉恶如仇、轻财摒色、机智勇敢、火眼金睛、心胸宽广、忠实不移,更是一位令读者喜爱的“高大全”。就连《红楼梦》里的公子哥儿贾宝玉,他厌恶科举,蔑视功名利禄,不愿意搭理那些“浊臭逼人”的“泥做”的男人,只想和“水做”的“宝珠”般的未出嫁姐姐妹妹、丫鬟侍女在一起,关心她们,爱护她们,理解她们,同情她们,其心坚持不移,理想破灭后毅然抛家舍业遁入空门,在整部小说的主题思想范畴下,又何尝不是一种“高大全”呢?
所以,文学人物的“高大全”,或“矮小缺”,只要形象生动,体现出正面的思想意义,都有存在的价值。比如古典小说《三言二拍》、《儒林外史》等,在平庸凡俗的背景下描写了各种“矮小缺”人物,也堪为佳作。但事实表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样场景宏阔、主要人物形象“高大全”的英雄故事,比那些表现“矮小缺”人物的小说,更为读者大众喜闻乐见,口碑流传,成为当之无愧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由此可以说,小说《金光大道》因为塑造了高大泉这样的“高大全”式英雄人物,必将成为人类社会主义(大同)文明发展历史中的一部经典文学巨著。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