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组团帮扶铸医魂 山海同心绘新篇——中组部“组团式”医疗帮扶金平三年答卷
在红河之畔、哀牢山下的金平县,医疗卫生事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帮扶专家们跨越千里,深入边疆,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帮扶工作。三年时光,帮扶专家们用专业与热忱,为金平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切实享受到了优质医疗资源带来的福祉。
破冰领航,实现医疗事业历史性跨越。2022年8月,医疗专家带着超前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踏上了金平这片土地。彼时,金平医疗事业正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而如今,通过帮扶专家们的破冰领航,金平已实现了从“滞后追赶”到“规范领跑”的华丽转身。在管理方面,他们对标三级医院标准,攻克制度建设滞后难题,新增制度57项、优化流程62项,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等先进体系成功落地,助力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第二阶段提质达标验收。在基建方面,专家们带领全院职工奋战40天,实现新院区零事故搬迁,并同步建成党员活动室、科教室,不仅提升了硬件设施,更筑牢了精神家园。同时,他们为医院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修订院训凝聚精神,编撰院志传承历史,搭建官网畅通医患沟通渠道,600余篇宣传报道让金平医疗故事传遍山乡。在专科建设上,专家们手把手培育出重症监护中心、肿瘤防治中心两个省级达标专科,补齐胸痛中心急诊急救短板;助力老年病科等薄弱学科实现突破,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48项。这些成就并非简单的“输血”,而是为金平医疗装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薪火相传,推动人才队伍本土造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不仅只是挂在专家们的嘴边,而是化作了三年间的点滴行动。他们深知,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才是帮扶的根本。手术台旁“放手不放眼”的细致带教,深夜灯光下为学员修改的课件,学术会上深入浅出的案例解析,让25名本土人才不断成长,医师考试通过率从2022年的33.33%提升至2024年的83.33%。66万元院级科研基金的投入,催生了22个立项项目,6篇SCI论文的发表,彻底终结了金平医院“零SCI”的历史。21项专利(含1项发明专利)的诞生,让边疆医院在科研赛道上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如今的金平医者,不仅能看病救人,更能钻研创新,这无疑是专家们留下的最宝贵财富。
枝叶关情,坚守全民医疗服务初心。“让边疆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是帮扶专家们始终坚守的初心。三年来,他们足迹遍布金平13个乡镇。村寨义诊时,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防治知识;乡镇卫生院里,他们手把手传授基层医生操作技能。如今,金平县域就诊率已达95.29%,门诊量、手术量、住院人次较2022年大幅增长。这组数据的背后,是专家们放弃节假日深入山区奔波的结果,是急诊室里专家们不辞辛劳长期坚守的结果,是手术室里专家们与时间抢道的结果,也是“大病不出县”从承诺变为现实的生动体现。老百姓质朴地说:“上海专家来了,我们得到专家的看病不用再跑远路了!”这简单的话语,是对专家们最高的赞誉。
山海情长,续写医疗帮扶未来之约。三年援金路,一生金平情。专家们用三年光阴,在边疆大地上写下了关于坚守、传承与希望的故事。他们留下的,不仅是脱胎换骨的医院,更是融入血脉的医者精神,金平的山水镌刻着他们的付出,金平的父老乡亲永远铭记着他们。
(通讯员 盘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