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云南省作物学会组织专家组,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实施的优质粳稻香软米品种“云资粳7号”“云资粳25号”全程机械化侧深施肥技术百亩示范进行现场机收测产验收。
测产结果显示,“云资粳7号”示范面积105亩,平均株高106.6厘米,穗长21.1厘米,结实率90.1%,千粒重23.9克,落粒性中,耐寒性强,稻瘟病综合评价5级,直链淀粉含量6.8%,胶稠度90毫米,碱消值7.0级;“云资粳25号”示范面积165亩,平均株高107.8厘米,穗长20.26厘米,结实率87.56%,千粒重26.82克,落粒性中,耐寒性强,稻瘟病综合评价3级,直链淀粉含量10.1%,胶稠度87毫米,碱消值6.8级。两个品种分别以605.50千克/亩和591.97千克/亩的产量交出了一份圆满的“丰收答卷”。
测产验收专家组认为,作为“云南特色稻麦豆作物重要性状鉴定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和云南种子种业实验室“优质粳稻品种选育”项目的重要成果,“云资粳7号”“云资粳25号”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体系的每个环节都体现着科技赋能特点:精准定量播种同步工厂化育秧,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追肥及病虫草害无人机统防统治,田间长势均衡,无病虫害发生,成熟转色好,丰收态势一目了然,彰显了“云资粳”系列优质粳稻品种的优良种性,突出了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节本增效作用,让农户看到了科技种田的实效。该品种及技术模式将为西双版纳及全省类似生态区的水稻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助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迈向现代化、高效化新阶段。
云南网记者 陈云芬
责任编辑: 董明强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