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批判功能

发布时间:2025-07-19 10:17:29

  【按语】《资本论》不是纯逻辑著作,劳动价值论同样不是纯逻辑工具。劳动价值论不是价格解释学,是物质生产方式的革命发生学,——此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资产阶级劳动价值论之间的根本分野!同理,劳动价值论也不会是“思政版”,是“革命版”,乃是唯物史观的革命辩证法和思想武器——此为马克思主义和讲坛社会主义的根本不同!一句话,劳动价值论具有“行动的质”,不能作为单纯工具或中立的,它是政治经济学阶级性与科学性统一意志的集中体现。人们赋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理论逻辑美誉:“运思精妙”“逻辑层层推进”“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然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却丝毫不惮于走入历史深处,何故?求唯物史观主体逻辑也。“主体逻辑是将‘唯物主义’(主体的肉身论)提升为‘历史唯物主义’(主体的幽灵论)的思维学工具。以主体逻辑提炼主体范畴,复以主体范畴凸显主体逻辑,使这一工作逻辑普适于一切科学领域——包括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有力践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门科学’主张。”唯物史观将劳动价值论建立为自身史路的诗意工具,作为自己伸展革命羽翼的思维学武器。劳动价值论为此注定要成为史路、诗路意境中的“革命的形式逻辑”。诚如笔者先前所言:1、“这些不同层级的存在及其运动机制,形成为系统总体的差别的统一,完成了劳动价值论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构图。研究进一步表明:劳动价值论不只是一种理论关系,更为主要地是一种实践关系,是在寻求逻辑(方法)和认识(理论)的统一中实现的对事实的全部理解。”2、“是以为了写出总认识范畴,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特别书写,即作为唯物史观‘主体理论’‘主体逻辑’‘主体范畴’的工作合一,而非仅仅作为理论逻辑。依据这一线索,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完全殊异于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理论,在于它是理解研究对象的理论工具、知识工具。由此生出‘有机构成’思维学总工具,其书写主体的矛盾、结构和知识(如资本有机构成所落成的工作规定,即由价值形式所支持的资本一般的知识主体知识、阶级知识、经济知识)。以至于历史,思维,语言,乃是《商品》方法论为我们提供的有价值的认识的全部东西。”3、“革命辩证法坚持否定的辩证法与扬弃的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资本工作者一味地将生产关系唯心主义化,人为制造了从主观意识出发的唯心主义的生产关系现象学理论。其在给认识带来混乱的同时,也产生语言霸权。由此,走出霸权的出路在于坚持由矛盾的方法论实现向矛盾的世界观的羽化。”【网刊内容整理】  

  ——拙著《保卫资本论》第二部曰“思想深处:社会主观批判”。

  它和“历史深处:社会客观批判”相峙而立。

  从“革命思政”看,这是劳动价值论批判功能向其体系与革命建设功能的延伸……所谓劳动价值论的“亦知亦行”“亦建构亦瓦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读无字之心书。这是诗和志!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政治经济学批判“言的境界”。

  ——劳动价值论写实亦写意,将“意象一体”范畴学赋予其身的乃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这导致劳动价值论即可直接说成为“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所谓科学抽象法,不过是劳动价值论的“范畴学”工作规范。简言之,这是以事驭物的工作逻辑。为此,劳动必须视为价值的“范畴”,价值必须视为价格的“范畴”。

  ——在高度上,唯物史观即“革命写意版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求历史、逻辑在彼内部的“迴环自如”。

  何谓逻辑?

  用《红楼梦》的话语,即是: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无立足境,方是干净。

  何谓历史?

  也便是: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为例:劳动价值论何见?《导言》第一节求劳动价值论的“革命道路”,第二节求劳动价值论的“革命系统”,第三节求劳动价值论的“革命逻辑知识”,第四节求劳动价值论的“革命范畴学”!

  为此,“商品绝句”是这样的艺术设计:1、两仪→两因素;2、二重性→阴阳;3、价值形式→交换价值;4、拜物教→基本矛盾。  

  ——以“意”为批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将自身的体系建立为“言空的境界”。

  云空未必空,欲洁何曾洁?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是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明确肯定资本的历史进步性:它“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出一个新世界”,打破封建枷锁,推动生产力飞跃,甚至“为未来社会创造了物质基础”。

  马克思着力批判的是劳动异化下的资本主义制度与资本逻辑——当资本被“无限增殖” 绑架,当“人的需求”同样被异化为“资本增殖的手段”,即会呈现“吞噬劳动、撕裂社会”的算法异化形态。【这是韦辰经济文学中“资本兽”意象所能捕捉到的革命内容】

  ——以“象”为批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将自身的行动确证为“彼岸的革命曙光”。

  所谓“彼岸曙光”,是劳动价值论内在矛盾的自我解决——当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使技术和价值创造越来越不依赖直接劳动时间时,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逻辑便走向消亡。

  劳动的简单化、智能化既是资本扩张的工具,更是埋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不自觉的工具”。这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我扬弃后,人类迈向“自由王国”的解放图景,也是资产阶级解释学主观上予以拒绝的历史图景。

  这就需要真正去除“讲坛思政”的看法,仿佛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质上是一个为人类发展而设置的评价体系,它在评价个人对社会的作用上将劳动看作唯一的标准,认为个别生产者对社会的真正贡献只能是他所投入的劳动。”【左大培】

  “保卫《资本论》” 第二部  

  1、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工作地基:经济形态历史观批判

  发生学总议:

  《锦瑟·起联》(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第四章:隐忧词【劳动一般的理论与实践】

  曰:缺月怕潮平,孤桐冷寂寞,英雄具体无论。迢迢人间,身份无数;等闲识得,万紫千红。三十功名诗枕土,八千里路尘作书。兴亡百姓苦,悬殊两处。幻天幻海幻财缘,抽象拾级生。二重劳动,可堪熙攘座;红湿晓看,金风玉露。浮华公理,花谢花飞絮满天,忍看浮华公理!花径怎可倚?花絮未可析,惟有香如故。呜呼哀哉事与理,零落成泥事和为,物与人,行同路。  

  【释读】

  由劳动二重性及抽象劳动所带来的“知识革命”彻底扭转了资产阶级所熟悉的纯主观批判那一套东西,而真正走上了客观批判道路。

  这种生产方式规定不排斥主观批判,但高于主观批判。如生产关系批判具体运用于资本主义对象,则产生了价值批判和生产价格批判的工作联袂的奇妙效果。

  其又不同于纯粹客观批判的地方乃是在于:突出主体人的发展属性和批判属性,从而通过生产方式批判,使整个历史过程成为一块发展上的整钢。  

  3、第五章:阑干词【马克思主义概念】

  曰:红楼叠梦,紫气东来,义理不绝如烟。花香隔岸,家国行动,犹听浪淘沙。一唯二辩三历史,华台索书刊。郑笺柳拂,华夏博物,关内史地;经济几缕,计学劳动,中庸良言。仕途主体,莫问人家。众手志,共天才;瀚海出,奇阑干。气理心物,丛菊两开,无限江山。经文训诂,考据一脉,具表贺新郎。通古博今,亦族亦民重去。忠恕之间,滑向凡尘多修平。异域先声,市民特质,词章绝取承沿。  

  【释读】

  《资本论》为何是“周易象”?

  红楼两仪、三国围城、西游斗法、水浒成派是也。

  依照国学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体例,这是“马克思《资本论》的钢铁练成”。

  然则,深邃灵巧的思维,将会把人们引入广袤深远的思维科学领域。

  ——“说到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乃是解说对象性矛盾的理论工具,这是与一切唯心史观的方法论工具及其方法论学说的不同之处,也是它与资产阶级劳动价值理论的根本分野。”

  “一言以蔽之,劳动矛盾必须将自身的运动秩序规定投在历史的全体生产过程中。基于‘劳动价值论=唯物史观’意义解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工具内涵,则实质在于:既把这一理论视为物质生产的历史理论(商品史→资本史→剥削史),也将其同时作为进行唯物史观知识定义的逻辑力量和辩证方法(质→量→内容→形式→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既坚持历史考察,也坚持经济考察。”【拙文:《论劳动矛盾与资本矛盾——兼析〈资本论〉周易学之谜》】

  ——无论《周易》或《资本论》,在体系路径上均以“批判”为方法,以“批判”为学科规范,使得其必须作为“总体研究的规定”被看待。

  故曰:红楼两仪史家哀;三国围城亡连排;西游斗法设迷局;水浒成派谁胜才。  

  4、第六章:表通词【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曰:瑶台不是雪,何来思纷纷?绝地天通毁人心。在人唤作道,在道唤作天;天上修成道,人间重实施。离离财产客何用?天教地化,不即身份谁主庸!周公存史责,总理体用心,行动万重。资治图强,立教为功;天通地通,神学宗教影无踪。理异心殊,扞格抵牾;族有源,家有通。天人合一作归宗,一变,两变,顷而无穷。学科合,科学隆,自然社会说贯通。价值比附亦人心,生生不息即自然。待收拾,从头越,射天穹!  

  【释读】

  在学科工作定位上,科学抽象法是旨在实现思维学与逻辑学的批判导向的有机结合,推动“规律方法”和“范畴方法”的统一,可谓是辩证逻辑与历史知识结构形成的工作典范。

  然则,它启动了实践议题。

  有了这个坚实基础——围绕“本质”的研究,对资本主义经济总过程的分析就可以利用这些“发现”,纳入一个更为有机的思考模式中;并且很显然,马克思揭示的关系结构实际上具有普遍意义,超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定的历史关系。

  为此,拙文《反思科学抽象法:解构与重建——〈导言〉和〈资本论〉商品章结构形成机理及机制转换研究》【《海派经济学》2020年第1期P151-171】希望讲明这一道理:

  “政治经济学领域内唯物辩证法的总形式或总道路是始源规定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行动主义(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它决定我们在理解和运用科学抽象法上必须摒除逻辑公式主义和解释学循环。”  

  5、第三篇  资产阶级工作地基:经济形态社会观批判

  解释学的总问题:

  《锦瑟·颔联》(唐)李商隐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6、第七章:释者词【解释学的谬误】

  曰:青鸟殷殷,软语细细;你侬我侬,算赋口赋;一块知识泥,塑了你,捏了我。将这方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蝶恋花,凭阑意;危楼伫倚无人会,蓬山此去无多路。把一块泥!重捏物性的你,再生物性的我。我侬你侬,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把栏杆拍遍,天际黯极!望断天涯路,春愁哪怕?分析综合,物理之水调和;归纳演绎,具象逻辑树。草色烟光残照里,概念扑朔。而今阅尽抽象术,欲将知识论全打破!  

  【释读】

  这一章是关于“资产阶级方法论秘密”的总揭示,乃是对资产阶级理论家“琴心简谱”的一次描绘——所谓“他思已穷我恨未穷”“他曲未终我意已通”。

  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不再可以辩护的。

  康德贬低知识,是为了给信仰开辟地盘;新古典推崇知识,则是为了重新给信仰(经济自由主义)开辟道路。

  一切都是为了上帝的学说。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致命的研究缺陷是从物对象出发,以物象关系形成(资源配置和社会契约)为宗旨建立解释学,和生产关系对象上的研究相抗衡,又能够巧妙地把后者纳入自己的解释体系。

  对于这个体系而言,解释永远是一种理论,理解活动的本质即在于有效利用解释对象。  

  7、第八章:凤逝词【古典主义批判】

  曰:鸿蒙开天不为情,世事似似磨人心。忽感孑孓仙境冷,藻耀高翔下凡尘。哪世修得同船渡?世与时,事与物,尘和土。初识为凡鸟,复识为凤凰,再识乌鹊鸣。梧桐不敢栖,但慕相思树;绕树三匝,何枝可栖?绝与通,批与判,劳和作。  

  【释读】

  资产阶级的古典主义自然不能同中华文明体系的古典主义相混同,但它一样很古老,也可以追溯很远。于是,古典学派引出“新康德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从新古典学家的眼光中流露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不屑:其将理论基础建基于“伪自然主义”,同时宣布自己是“社会唯物主义”。于是罗宾斯干脆宣称这一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作为目的和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关系的人类行为的科学。

  这是在纯粹的科学标杆上对人的经济行为进行的诠释——利字当头,而排开了“向善之心”,丝毫不顾及人的其他方面的发展特性。

  这是对资产阶级而言的激动人心的经济与政治截然分开的历史时刻。

  反击的历史力量有三波:

  第一波就是19世纪马克思的反对;

  第二波贯穿整个20世纪,以列宁的功劳最大;

  第三波则是“21世纪的中国”开始发力,所凭借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也。  

  8、第九章:求凰词【新古典主义批判】

  曰:惑者学,煞情多;物里物外两张皇,科学理性一张网。陋室空堂,衰草枯杨,巧把合事有限做。纵使对象也虚化,更吹落,星如雨。影影绰绰,当年笏满床;蓦然回首,曾为歌舞场。众里寻他,千百度;灯火阑珊,秦皇岛外打鱼船。  

  【释读】

  所谓“经济自然”,即是用物性诠释人性,使之庸俗肤浅化;此种“唯物理之性”试图扫荡一切历史,到头来则将为自身所倚仗的数学工具所扫荡。

  这就是特殊的作为宗教信仰的唯物主义科学以及具有普世价值观的理性主义的科学拜物教。  

  9、第十章:兼包词【新制度主义批判】

  曰:意图萦萦,庸俗念念;功能脉脉,因果互锁。现象科学无限多,我侬你侬;提升了你,解释了我。忍把浮名,换作浅唱低酌!命意亲,真与假;孤舟一系,语言调合。一体莫辨,烦琐冗脞,景观自打门前过。塑一个你,塑一个我,昭昭昏昏交与通。烟花巷陌,你侬我侬,各种关系捏谐和。荦荦大端好了曲!自然社会齐译破,物象法场听笙歌。  

  【释读】

  对工艺学实施真正意义的社会拟制的资产阶级学派是新制度学派。

  新古典虚构表面上的统一,但于形式化方面对研究对象运动的过多强调,也即彰显实体的诡秘性,使人甚至难以觉察到它的存在。这引发“黑箱”的讥讽和热议。

  在试图挽救新古典危局,使其死而不朽,濒临崩溃而不倒和久涉困境而不衰,从而维护自由主义的价值理念方面,科斯发挥了极为关键性的作用。

  于是在一开始,这种现象学路径的科学就坚持:自然科学的“客观的”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于人文科学的研究,像逻辑实证主义那样全盘仿照自然科学来研究精神科学,必然陷入“客观主义”或“自然主义”谬误中,故此,研究市场过程尚要受到解释学格调的方法启发,需要一种足以推翻正统形式主义的精神方法。

  然则凯恩斯主义不幸地摧毁了资产阶级国家作为“市场国家”或“计划国家”的信条,即国家仅仅做短期调解人。

  1.0版的教科书从“捍卫市场”起步,但迫于“理性布局”的失败,“仿事格”制名法(无道伪器)已然失效。

  2.0版的教科书必须尽快粉墨登场!

  从“捍卫市场”到“捍卫私有制”:过,不及,犹者也。  

  10、尾记:劳动价值论与判词【所谓“文化版劳动价值论”】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新时代的中华学术需要“文化自信的中国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作品序列的横空出世。

  ——为什么劳动价值论能够统一科学和文化?

  内涵有三点:1、质、量统一;2、意、象一体;3、历史、逻辑相一致。

  一言以蔽之,新时代的我们需要不断从经典著作汲取智慧学,以推动社会主义研究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形成。

  于是从历史的高度阅读《资本论》,确实具有“拨乱反正”之学科工作效果。

  ——写意=文化版。

  “历史不容假设”“史实唯能神会”。历史的众生相是以意驭物、以情索人。

  然则,政治经济学是怎样的科学?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回家就是踏河流,回历史也!盖因《资本论》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现实的资本主义财产私有制的批判,也是对理想中的未来共产主义之公有制社会的科学规划与指导。

  所以回中国是合流入海,相而然也!

  ——写实=科学版。

  劳动价值论的写实是史笔纪事的“四证法”(无证—求证—境证—不证),书写主观史和客观史——笼而统之是“科学发生史”。

  所谓科学的思维学,即古今贯通,中外融汇,文理会通!这是一漂流历史河川的科学船舶。肇因康德主义,现有经济学始终陷于体系之分裂,其状况可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

  大体说来,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的原理可用六句话概括:无“母”无“体”;皆“子”皆“用”;以“母”设假;以“子”设用;以“子”假设;以“用”结论。前两句是三段论推理之大前提,中间两句是三段论推理之小前提,后两句则是三段论推理的结论。

  其改造为“革命的形式逻辑”的路径是拒绝单边主义的理性假设,整体实现“革命大前提”“革命小前提”的史笔书写。

  ——于是,一旦缺少劳动价值论这一革命工具,人们便势必沉迷于执迷于现象学的认识构图,摆弄着其自以为聪明理性的“研究的狡黠”。

  所以,资本主义经济规律要被说成是“资本主义基本定律”。它们被分割成认识解决各自不同问题的“会计公式”或者“经济指标”。它的意义是把“分配”重新拉回到经济学的中心位置,不足之处是缺少了“历史过程分析”。这导致皮凯蒂不认可“价值范畴”。它不可避免带来错乱和颠倒性认识。对其进行“拨乱反正”同时是建立“辩证叙述”的条件。

  综合以上阐述,可以下一个结论:皮凯蒂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毋宁说,是通往马克思主义道路的“非马克思主义者”。例如,他不赞成《共产党宣言》中有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论断,更不赞成《资本论》为此所做出的科学结论。尽管他的资本研究是非常独特和富有时代感的。

  (作者系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博导;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