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由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朱柏庐所写,出自其《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在拥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的朱家花园中,便可以阅览这篇家训的全文。7月17日上午,2025“多彩中国云南行”应用新闻传播融媒体实训营的师生们来到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翰林街的朱家花园,详细了解朱氏家族从商贾起家到成为滇南望族的辉煌历程。朱家花园不仅是朱氏家族繁荣的象征,更是家族文化的生动体现,彰显了其对家风家训的重视与传承。
穿过垂花门楼,三重飞檐下的木作雕刻令人惊叹不已:鱼跃龙门的矫健之姿、四喜齐至的吉祥之态、佛手桃梨的祥瑞象征,皆以透雕技法凝固于木构之上。门楣两侧阴刻的“循规蹈矩”“谨言慎行”八字家训尤为显眼,彰显着朱氏家族“诗礼传家”的治家理念。在今天看来,良好的家风家训已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呈现。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可见,家风建设可以通过道德浸润、价值引领和代际传承等方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每逢清明,朱氏家族仍会按古礼在宗祠祭祖,孩童需背诵家训再入席,这条规矩已延续五代人。百年家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为未来实现社会治理目标提供了一种可资镜鉴的实践样本。
作者:云南师范大学 白杨 南晶菁 罗梓轩 向恒
指导教师:王琳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