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东城社区作为典型“农居混居型”社区,兼具新型小区与老旧居民区治理复合型难题,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治理难题。该社区创新构建“114矩阵 五社联动”治理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96%、居民满意度98.7%。
构建“114”矩阵,打造服务治理主阵地
东城社区以智慧化平台为核心、书记工作室为引擎、4个特色服务站点为支点,构建“三位一体”治理服务网络。智慧枢纽强功能,提升治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按照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运行顺畅标准和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理念,投入资金42.5万元建成党群服务大厅、书记工作室、议事室、群团服务厅、书吧、村史室各1个。聚焦信息收集、问题交办、政策解读、线上民生等功能,完善“滇红慧”小程序,在原有5项服务功能基础上,新增慧服务、慧“一老一小”、慧慈善3项功能,实现治理需求“线上收集—线下处置—实时反馈”闭环,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智能化服务。书记工作室赋动能,强化领导干部示范引领。党组织书记依托“四下基层”实践适时下沉到书记工作室一线解民忧,形成“一线办公—难题会诊—诉求响应”机制。建立由103人组成的法律宣传、矛盾调解、业态培育、大数据运用等领域的基层治理人才库,从社区“两委”成员、新招录社区工作者中择优选取7名有潜力的培养对象作为学员,搭建交流互学、培训跟学平台,培养社区各类接班人。特色站点拓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按照8有标准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党群活动、协商议事、休闲娱乐等基础性服务,突出“一站一特色”布局4个服务站点。税务小区党群服务站围绕进驻部门特点,突出室内锻炼、法治超市特色;幸福里党群服务点发挥周边邻近多所学校的优势,突出课后服务、读书空间特色……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深化“五社联动”机制,激活多元共治新动能
以社区组织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组织为支撑、志愿队伍为纽带、慈善资源为补充,构建协同治理生态圈。议事协商聚民智,构建分级议事新体系。按照“民事民议”原则,分层级搭建居民议事会。以小区业主委员会或网格为一级议事单元,定期组织业主代表、居民代表开展议事协商;以社区为二级议事单元,定期召集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区慈善组织负责人开展议事协商,每季度召开1次议事会。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机制,提高社区治理民主化水平。社会组织解民忧,打造专业服务新矩阵。深化利益联结,聚焦培育孵化为“一老一小”、困难群众及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不断满足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体育、家政等社区服务需求。重点培育1个养老互助协会和1个青少年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社工队伍纾民困,夯实专业人才新根基。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社工包片 网格走访”机制,抓实18个县级机关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机制和21个县级部门分片包保网格制度。实行社区工作人员包片制度,推行包片员定期到片点办公、网格长定期与网格员会面、网格员定期到户敲门问需“三项制度”,加强与多方主体交流互动,做好社区矛盾化解、纠纷调解、心理服务等工作。志愿服务暖民心,营造全民参与新氛围。成立“志愿靓滇红”服务队,加强志愿者队伍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发挥志愿者区域和个人特长,完善分队分组管理体系,使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慈善资源惠民生,开创公益服务新路径。协调商会协会、市场主体、爱心人士等慈善资源,探索建立社区基金,常态化开展“一老一小”关爱、特殊人群帮扶等公益慈善活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小急难”问题。
着力“四向驱力”联动,实现治理质效新提升
以“114矩阵 五社联动”模式为基础,通过党建引领、协同发力、精准服务、主体参与,持续深化阵地功能集成、完善联动机制,治理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党建引领力实现从弱到强的跨越。“双网融合”使党组织工作覆盖辖区所有微网格,党员中心户带动居民参与治理,形成“党组织吹哨、各方报到”响应链条。县级领导年均下沉工作室2次、镇党委书记每月驻点办公,带动18个县级机关党组织237名党员常态化参与治理。治理协同力实现从散到聚的转变。“五社”主体从“分散作战”到“协同联动”,社会组织年均开展服务超50场次,志愿者年服务时长超1.2万多小时,社区基金带动社会捐赠同比增长300%。服务精准度实现从粗到精的升级。“15分钟服务圈”覆盖99%居民,智慧平台全覆盖处理群众诉求,特殊群体100%享受关爱服务,实现从“普惠供给”到“滴灌服务”的质效升级。群众参与度实现从低到高的突破。居民主体意识有效激发,参与治理事项比例从12%提升至47%,自发成立3个业委会、16个楼栋自管小组,3058户中近80%家庭参与志愿服务,形成“社区是我家”共建共治格局。
凤庆县委社会工作部 供稿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