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重走联大路 续写强国梦丨建水寻井,请查收你的古井地图

发布时间:2025-07-18 23:07:50

  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的建水古城内古井众多,这些散落在街巷里的古井,是当地居民饮用水的源头,见证了数百年的建水历史。至今为止,建水古城内128口井依然保存完好。从明清匠人凿石开泉,到如今居民提桶汲水。一汪清泉里,盛着整座城市的生活与记忆。一座鲜活的“古井博物馆”,就在这一幅古井地图里。

  【大坂井】

  建水县临安镇西门西正街旁的大板井,建于明洪武初年,又名溥博泉,是建水乃至云南最富盛名的一口井。在建水人民的心里,这口井是建水至今留存下来的128口井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云南图经志书》说,“其泉清洁无卤而甘,日汲不竭,以之酿酒,味胜他泉。”这也是建水城区口径最大的水井。井口圆形,直径有3米多,井栏由6块石板和6根石柱接成,井边有供着水神的庙宇。

  大板井井水清澈,用来沏茶,有甘甜味;用来做豆腐,细嫩可口。建水有名的西门豆腐,就用此水做成。大板井不但记载着建水的历史,同时也是古城儒家文化兴盛的印证。

  【小节井】

  建水渊泉,当地人更习惯称其为“小节井”,位于建水县临安镇西正街。建于明中期,分布面积25平方米。井台青石板铺设,平坦宽阔。井栏呈圆形,由八块青石板围成,直径1.9米,高50厘米,厚15厘米。井深4米,内壁用青石镶砌,井圈溜滑光洁,井水清澈透亮,经久不涸,取而复满。每天来小节井打水的居民络绎不绝,也有很多职业送水人到此取水,将水送往建水古城街头巷尾的家家户户。

  渊泉是建水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水古城演变到重要实物见证之一。 

  【十二眼井】

  十二眼井,又名扇井,因其井眼呈扇形排列而得名。位于建水临安古城永宁街口,井深6米,水深2米。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清末士绅杨春辉重修,是临安古城历史悠久,颇负盛名的古井,十二眼井具有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扇形代表风,与井水共同暗喻中国风水阴阳理论,意指临安古城是钟灵毓秀之地;扇子是儒雅智慧的象征,以扇为井蕴含着培育君子品行、大雅民风的美好愿望。

  行走在临安街上,很难不注意到十二眼井。井旁常常有游客停留驻足,拍照打卡。

  【诸葛井】

  建水古城北正街西侧,历史上有一座供奉诸葛亮的诸葛庙。庙旁有一口水井,取名诸葛井,开掘于明朝中期,距今600多年,井圈上的凹痕是年代久远的印迹。名联:“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泉”,描述了建水的六大古井。井边有200多年前青石雕凿的香炉,祈求龙王保佑水源丰足,永不干涸。井上的绞车是对越自卫反击战驻军为方便取水,用废旧武器的钢材所制,是建水唯一仅存的井上绞车。

  诸葛井不但记载着建水的历史,同时也是古城儒家文化兴盛的印证。另有民间传说:诸葛井为“聪明泉”,能启迪智慧,促学业顺利、事业发达。

  【廉井】

  廉井,位于建水县临安镇翰林街中段。建于清唐朝年间,为三眼井,占地面积21.36平方米。井圈用一块青石雕凿而成,圆形三孔,外观呈三角形。 井水清澈透亮,冬暖夏凉,甘冽甜润。井台为四边形,青石板铺就。井台两面阶条石上置一石缸,方便周边居民日常浣洗衣物。

  【龙井】

  龙井位于建水县城城隍庙街。始建于明代,建筑占地面积为1.9平方米。井口有四个大小不一的井圈,西边两个井圈外径为60厘米,内径50厘米;东边两个井圈外径70厘米,内径60厘米。四个井圈厚度均为10厘米,高35厘米,井深约6米,井水清澈透亮,水质较好。井圈上绳索勒痕多而深,可见建水古城的居民用水之多。

  【东井】

  东井,始建于元代,占地15平方米,井栏由两块巨石凿合为圆形,高0.53米,厚0.14米,沿口直径0.82米,内壁用弧形青石镶砌,石料粗大,榫卯严密。明清时期几经重修,至今水源仍丰盛如初,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在商铺林立的迎晖路上,东井居于一隅,隐匿于繁华的市井中,任时光洗礼。

  【四眼井】

  四眼井位于桂林街,靠近南门阜安门。始建于元代,占地面积49平方米。井栏用四块青石凿成,高均为56厘米,直径均为58厘米,栏壁厚12厘米,井深约8米。水源丰沛,水质清冽。而今,四眼井井水仅被周边居民用来洗衣、洗菜,很少作为饮用水。

  建水古城还有很多较为小众,鲜为人知的古井,这些井也承载着许多建水人的珍贵记忆,是他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你走街串巷的时候不妨找一找这些古井。

  【绞车井】

  绞车井位于翰林街小巷内,云锦客栈旁。

  【竹叶井】

  竹叶井位于翰林街书院街54号民居附近,因井口勒痕酷似竹叶得名。

  【燃灯寺井】

  燃灯寺井位于燃灯寺门前。

  【东福井】

  东福井位于建水第三小学旁,古井古庙古树,相得益彰。

  【朱德旧居古井】

  此井位于朱德故居进门左转小巷处。

  期待你发现建水更多的古井,和我们一起探索这座“建在水井上”的古城吧。

  作者:云南师范大学 王畅 李慧玲 赵涵莹 高奎

  指导老师:覃榕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