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共十九大“全面和彻底恢复斯大林历史公正性”,否定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和苏共22大决议,这是重大的历史进展,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一个胜利。有观察者留言评论决议“姗姗来迟”,但这是一个政党思想统一的结果。
从俄共决议看,肯定了斯大林和“列宁一道被永久铭刻在历史之中”。指出了赫鲁晓夫二十大秘密报告“政治上极端偏见的”、“歪曲事实”、“捏造指控”、“严重背离历史真相”;评价赫鲁晓夫严重违反和践踏了列宁所倡导的党内民主规范”;”决议指出,苏共二十二大的决议,严重损害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共运,“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深刻分裂”。
对于历史,俄国共运左翼人士在此之前早已多次总结。2021年11月14日,俄共中央新闻处、社会主义学者联合会新闻处发布俄共副主席Д.Г.诺维科夫的报告。这个报告,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60年前中苏两党论战的回复。
诺维科夫否定了苏共22大提出的全民国家全民党,无产阶级专政不再必要,指出这是“赫鲁晓夫修正主义一个严重的不良后果。”“赫鲁晓夫宣布国家是一个全民国家的说法就表明其忘记了列宁关于国家的阶级性的教导。”
其次,诺维科夫指出,苏共22大提出的和平共处原则背叛了列宁。“列宁制定的纲领和1947年纲领唯一没有本质变化的地方……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长期和平共处是根本不可能的”。
俄共十九大决议远未涉及这些,赫鲁晓夫被定性为“充分表现出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狂热与分裂倾向”,只是一般性安排深入研究、宣传斯大林“理论与实践遗产”。可见,对于历史和现实,俄国共运围绕列宁、斯大林,政治分歧或是策略差异,是鲜明的。
这种分歧和差异与俄共的议会斗争策略有关。普京对十月革命的态度长期持负面且批判性,否定一切革命,宣称俄国无阶级对立,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所有这一切包括普京反十月革命的政治态度和俄国的意识形态,正是六十多年前赫鲁晓夫的“全民党”洗脑和哺育的结果和派生物。
观察以上,可以感受到三点:
1,俄国共运经过沉浮,最有资格反思赫鲁晓夫的全民国家放弃无产阶级专政、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和平共处等对苏联解体的决定性作用。在俄国共产党人中,坚持列宁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者,大有人在,认识到列宁反对伯恩施坦、考茨基修正主义的真理性,不是来自书本,而是被人民抛弃后正反两方面的反思,是血的教训。今天的一切斗争策略,应当接受这个根本教训。
2,只有人民的实践才能发现历史的真理。在遭受被颠覆和分裂的巨大痛苦后,绝对多数人民仍然肯定斯大林。俄共翻案历史,标志着终于要从思想上和人民站在一起。俄国共运目前力量并不大,但只要路线正确,就会重新获得民心。
3,前苏联人民中始终存在着与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人并肩反对修正主义的力量。60年代,莫斯科的高层建筑上曾经出现署名“斯大林小组”的“不许干涉人民中国”大幅醒目标语,不久即被当局没收。60多年的历史曲折教育了真正的共产党人,俄共领导人高度赞扬中共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修正主义开展的历史斗争是“保持了荣耀”,“今天,时间已经证明当初中国同志的选择是正确的。正是因为拒绝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所谓“修正”,中国共产党才成功地永葆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俄国共运对斯大林的总结反思,可以对中国人有这些启示:
首先,俄共负责人对“全民国家”、“全民党”、无产阶级专政、和平共处的反思结果,在我党九评中已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能够听得进去,需要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反面教员,秋后要算账,何况花费了60年岁月。中国必须重视苏联解体反面教员的作用。
其次,俄共十九大决议提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们,对于共产主义者来说只有一条道路——历史真相之路。我们必须了解、捍卫并恢复历史真相。”这是饱经苦难的前苏联共产党人做出的刻骨铭心的总结。尊重历史真相,不仅谴责历史虚无主义,更要在久经考验的领袖去世后的重要关头,高度警惕歪曲党内历史的“种种伪造”,警惕阴谋谎言,才能遏制修正主义野心家从内部攻克堡垒。这是前苏共的重要教训,也是国际共运反修斗争的重要经验。
其三,重新评价斯大林时代,既要看到它经济体制的缺点,也要看到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上的解放思想;在批评个人专断时,要辨清西方敌对势力的政治斩首伎俩;在论及所谓大肃反大清洗时,应考察当时阶级斗争的严峻态势和党内路线复杂矛盾的发展过程等等。要把被帝修反污蔑了六十年的历史颠倒过来,认清二战前的斯大林苏联是被帝国主义纠集起来“群殴”孤立的时代,否则,严重影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准确总结和对教训的借鉴。
其四,在“四史”学习中,应当重温“九评”。“九评”的有些内容受时代所限,但是反和平演变是跨越历史的主基调,不是有些人说的“空话”、“放炮”,而是深邃远见,是保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铁律,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全民族的命运前途。
2025.7.15
附一: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
附二:Д.Г.诺维科夫在社会主义学者联合会中央理事会上的报告
附三: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目录
附一: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
关于全面和彻底恢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历史公正性的决议
(2025年7月5日)
俄罗斯历史及其苏联遗产正引起社会日益浓厚的关注。我国当前正在努力克服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时期所遗留的破坏性影响。无可辩驳的是,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均发生于列宁与斯大林时代——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苏联的创建、战胜德国法西斯主义与日本军国主义、掌握原子能以及实现对太空的首次征服。正是在与内外敌人的艰苦斗争中,国家探索并确立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约瑟夫·维萨尼昂诺维奇·斯大林在劳动人民的历史记忆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他的形象与那些为祖国创造辉煌并将人民从奴役和灭亡中解放出来的伟大先辈们并肩并立,如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库兹马·米宁、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伊凡三世、彼得大帝、亚历山大·苏沃洛夫和米哈伊尔·库图佐夫。
他的名字与苏维埃国家创始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一道被永久铭刻在历史之中。数百万苏联爱国者曾高喊“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这一胜利口号,与法西斯侵略者殊死搏斗。
今天,当北约军事力量加紧对俄罗斯及“俄罗斯文化世界”的侵略之际,В.И.列宁与И.В.斯大林的精神力量再度与我们并肩作战,捍卫着祖国的自由与独立。我们向他们学习,从他们的事迹与著作中寻找时代重大挑战的答案,从我们的导师、我们的胜利纲领的共同制定者那里汲取决心与智慧。
苏联人民从未背弃И.В.斯大林。这位严厉而公正的领导人的形象被共产党员及广大非党群众悉心维护。“斯大林不适合你们!”——劳动人民曾如此谴责堕落的官僚、贪婪的寄生虫及掠夺社会主义财产的腐败分子。然而在权力斗争中,斯大林的一些追随者却走上了背叛伟大导师的道路。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不久,苏联部长会议主席Г.М.马林科夫在苏共中央主席团提出终止“个人崇拜政策”。Л.П.贝利亚予以附和,公开主张在党内谴责已故的斯大林。然而1953年7月的中央全会上,这种观点遭到А.А.安德烈耶夫、И.Ф.特沃斯扬等同志的坚决抵制。В.М.莫洛托夫亦坚定地使用令人信服的历史事实作为论据反对攻击斯大林。
历史转折点发生于赫鲁晓夫集团强加于苏共二十大与二十二大的错误决定。Н.С.赫鲁晓夫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二十大闭幕后,所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闭门报告未经中央委员会审议批准,报告内容仓促拼凑,歪曲事实,充满极强政治偏见。赫鲁晓夫严重违反和践踏了列宁所倡导的党内民主规范。
各代共产党人都应牢记布尔什维主义创始人В.И.列宁的遗训:“应更多相信全体党员的独立判断:只有他们才能缓和分裂集团的激情,才能用其缓慢而持续的影响在他们心中灌输对党纪的遵守,才能冷却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激情,证明那些分裂分子夸大的分歧其实微不足道。”
Н.С.赫鲁晓夫践踏了列宁的遗训,充分表现出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狂热与分裂倾向。他为了廉价的个人声望,将斯大林三十年的领导成果全盘否定,甚至宣称И.В.斯大林曾策划全球军事行动,并参与谋杀了他的亲密战友С.М.基洛夫。
围绕“个人崇拜”的炒作对忠诚的共产党员是沉重的打击,成为苏联敌人的礼物,导致了苏联在国际上的朋友与盟友产生动摇。
与此同时,赫鲁晓夫团队客观上缺乏能够充分抹黑斯大林的材料的事实也已经被历史证明。如今已经可靠证实,从国家档案中移除真实文献并植入伪造文件的行为甚至在М.С.戈尔巴乔夫和Б.Н.叶利钦时期都仍在继续。共产党员和爱国者В.И.伊柳欣同志已经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次“去斯大林化”浪潮,即苏共二十二大的决议,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最大损害。这场虚假且肆无忌惮的运动严重削弱了党的权威,并在苏联社会引发了道德与政治上的混乱,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深刻分裂。
苏联与中国和阿尔巴尼亚关系的破裂即由此开始。这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危机的开端。反苏势力、西方情报机构和臭名昭著的“异见分子”借此掀起了针对我国和社会主义的全面信息战争。
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们,对于共产主义者来说只有一条道路——历史真相之路。我们必须了解、捍卫并恢复历史真相。И.В.斯大林的一生和斗争,伴随着某些众所周知的代价。但这些代价无法与他在捍卫列宁主义路线、维护和巩固共产主义者团结、建立苏联工业实力以及组织抵抗法西斯欧洲方面的巨大贡献相提并论。他在战胜德国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方面的贡献更是巨大。
将历史失败归咎于个人,即便是杰出人物,都与党的历史观和科学历史观相悖。
Н.С.赫鲁晓夫的错误行为在党和国家领导层内部已逐渐被认识,因此他最终被免职。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拒绝对И.В.斯大林进行全面否定的立场也是始终存在的。另外,中国共产党以明智的态度看待毛泽东的功过得失,树立了一个值得借鉴的典范。
苏联党和国家领导层曾意识到赫鲁晓夫路线的错误,最终解除其职务。在Л.И.勃列日涅夫领导时期,对斯大林历史作用的评价逐渐回归客观与公正,“个人崇拜”议题不在主导对斯大林的评价。К.У.契尔年科亦在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40周年前夕采取过一系列的重要措施,但历史正义仍未得到完全恢复。1985年4月,М.С.戈尔巴乔夫成为党的总书记后,党内的人为造成的危机开始出现,并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在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工作中,Н.С.赫鲁晓夫对И.В.斯大林的诋毁已多次被确认为政治上有害、道德上败坏的行为。正如苏联元帅Д.Ф.乌斯季诺夫所言:“没有任何敌人像赫鲁晓夫那样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如此巨大灾难,他对斯大林政策的批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俄共(布)、联共(布)、苏联共产党、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共产党的思想继承者,一贯坚决反对歪曲苏联历史的种种伪造和歪曲行为。因此,我们认为全面和彻底的恢复对斯大林的历史公正具有极其重要的必要性。因此,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现决议:
1)确认Н.С.赫鲁晓夫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二十大后的闭门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报告,是错误的和政治上有极端偏见的,歪曲和抹黑了斯大林的历史作用。报告内容歪曲事实,捏造指控,严重背离历史真相;
2)确认苏共二十二大关于И.В.斯大林的决议造成了极其重大的负面影响,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极其严重的损害;
3)呼吁俄罗斯联邦总统В.В.普京恢复伏尔加格勒市与伏尔加格勒州的历史英雄名称,即斯大林格勒市及斯大林格勒州,赫鲁晓夫主导的对该市和该州的重新命名缺乏历史依据,违背维护历史记忆、捍卫国家主权及打击新纳粹主义之战略目标;
4)要求俄共全党各级委员会和宣传鼓动部门积极引用本决议内容,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制定相关培训课程;
5)在直到俄共二十大开幕之前,进一步加强对И.В.斯大林的历史纪念活动,深入研究、宣传其理论与实践遗产,并积极将之运用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及左翼爱国力量现阶段的实际斗争中。
谨此决议。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025年7月5日
莫斯科市
(转自公众号《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
附二、俄共中央全面否定苏共二十二大政治报告、决议和纲领
——Д.Г.诺维科夫在社会主义学者联合会中央理事会上的报告
(摘译)
(2021.1.14俄共中央新闻处、社会主义学者联合会新闻处发布)
……第一个错误是代表们花了很多时间批评莫洛托夫、卡加诺维奇的反党集团是宗派主义。但是其批评的理由是不充分的,而且在一些同志的口中,指责斯大林和这群人不愿意接受1947年的新党纲的说法现在来看是完全错误的。
第二个错误是错误地将斯大林的灵柩从列宁墓中迁出。尽管一些代表反对将斯大林的遗体移出列宁,但他们羞耻地保持了沉默。当然,从传统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也是不符合党的伦理的。
……苏联的被政变不是由于物理上的外部侵略,而是由于敌人巧妙地操纵了公众意识。这一切最终的结果就表现为社会主义的崩溃,而这同时表明苏共没有很好的应对这一挑战——苏联的被政变表明——培养和教育有着新社会精神和目标的人并非易事……造成这一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1961年的新纲领……
1961年纲领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出了和平共处的原则。总的来说,这个论点一点都不新鲜。它既反映在列宁的著作中,也反映在1947年的纲领中——而且列宁制定的纲领和1947年纲领唯一没有本质变化的地方就是提到了和平共处。但是列宁强调,和平共处是两种制度竞争的必然形式,也是是阶级斗争的特殊表现——因此,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长期和平共处是根本不可能的,两种制度的对抗迟早必须通过武装冲突直接解决,或者通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形式来解决。正如列宁所说——“要么我们是他们的,要么他们是我们的。”因此,苏共二十二大在这个问题上的绝对化立场就不是列宁主义的——没有考虑到在核冲突的可能条件下实现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的客观困难,也没有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长期斗争的基本事实出发。实践证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合作的可能性是有限的——正如我们现在所知,苏联和美国的对抗虽然得到了解决,但结果对我们社会主义一方不利——他们压倒了我们——这同时延迟了客观的历史进程。
……在这个纲领中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与马克思主义结论相反,1961年纲领宣布了一项新结论——即在国家消亡之前,无产阶级专政不再是必要的。这也是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一个严重不良后果。1961年纲领宣称,苏维埃国家是全民的国家,这一状态将一直存在到共产主义完全胜利。这是完全错误的。
这里有什么问题?因为这首先是对国家的概念不准确描述。国家从来都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一个全民国家。因为国家是一种政治管理制度,是统治阶级专政的机关……只要有国家存在,就永远是政治性的和阶级性的。因此,赫鲁晓夫宣布国家是一个全民国家的说法就表明其忘记了列宁关于国家的阶级性的教导。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无产阶级国家的一种形式是仍然存在的。事实证明,在社会主义阶段,人民是不能实现自己统治自己的。因此,我们现在可以说,在编写纲领时,关于全民国家和全民党的论断与现实完全不相符。而且,这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列宁在著作中证实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运动、范围、成就,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工具,是它的机关,是它的最重要的堡垒,它的最高目的是一是为了镇压被打倒的剥削者的反抗和巩固革命的成果,二是为了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到最后——以革命的方式完成社会主义的胜利。
(译者:冷西)
(转自公众号《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
附三: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目录
人民日报编辑部、红旗杂志编辑部
(1963.9~1964.7)
一、苏共领导和我们分歧的由来和发展——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三年九月六日)4
⒈苏共领导和我们分歧的由来和发展
⒉分歧是从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开始的5
⒊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引起的严重恶果10
⒋一九五七年兄弟党莫斯科会议12
⒌苏共领导修正主义的发展14
⒍苏共领导对中共的突然袭击16
⒎一九六○年兄弟党会议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9
⒏苏共领导修正主义的系统化22
⒐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逆流25
⒑附件一:关于和平过渡问题的意见提纲(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日)31
⒒附件二: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布加勒斯特兄弟党会谈上的声明(一九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⒓附件三:中共中央对苏共中央通知书的答复信中关于解决分歧、达到团结的五项建议(一九六○年九月十日)35
二、关于斯大林问题――二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三年九月十三日)36
⒈关于斯大林问题37
⒉第二部分39
⒊第三部分41
⒋第四部分44
⒌第五部分46
三、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三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六日)
⒈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49
⒉南斯拉夫城市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51
⒊资本主义在南斯拉夫农村的泛滥53
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蜕化为资本主义经济57
⒌美帝国主义的附庸61
⒍美帝国主义的反革命别动队65
⒎从无产阶级专政蜕变为资产阶级专政68
⒏中共对南斯拉夫问题的原则立场71
⒐简短的结语74
四、新殖民主义的辩护士――四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三年十月二十二日)76
⒈新殖民主义的辩护士76
⒉取消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任务77
⒊取消被压迫民族革命的药方79
⒋反对民族解放战争81
⒌当代世界矛盾集中的地区83
⒍歪曲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领导权思想84
⒎民族主义和蜕化的道路85
⒏社会沙文主义的一个典型87
⒐驳“种族论”和“黄祸论”88
⒑老修正主义的借尸还魂90
五、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五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九日)
⒈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93
⒉历史的教训94
⒊最大的骗局97
⒋关于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可能性问题101
核迷信、核讹诈是现代修正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指南105
⒌是斗争还是投降109
⒍保卫和平的道路和导致战争的道路112
六、两种根本对立的和平共处政策――六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⒈两种根本对立的和平共处政策115
⒉列宁和斯大林的和平共处政策115
⒊中国共产党坚持列宁的和平共处政策120
⒋苏共领导的所谓“和平共处”总路线122
⒌三个原则性的分歧124
⒍苏共领导的“和平共处”总路线适应美帝国主义的需要129
⒎苏美合作是苏共领导的“和平共处”总路线的灵魂132
⒏劝告苏共领导几句话135
七、苏共领导是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七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四年二月四日)
⒈苏共领导是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136
⒉历史的回顾137
⒊经验和教训140
⒋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143
⒌驳所谓“反苏”147
⒍驳所谓“争夺领导权”150
⒎驳所谓“抗拒多数的意志”、“破坏国际纪律”153
⒏驳所谓“支持兄弟党的反党集团”155
⒐目前的公开论战158
⒑维护和加强团结的道路162
八、无产阶级革命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
――八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四年三月三十一日)165
⒈无产阶级革命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165
⒉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门徒165
⒊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168
⒋我们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斗争170
⒌诡辩改变不了历史173
⒍谎言掩盖不了现实177
⒎驳所谓“议会道路”181
⒏驳所谓“反对左倾机会主义”183
⒐两条路线,两种结果187
⒑从白劳德、铁托到赫鲁晓夫190
⒒我们的希望194
九、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
――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四年七月十四日)196
⒈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196
⒉社会主义社会和无产阶级专政197
⒊苏联存在着敌对阶级和阶级斗争202
⒋苏联的特权阶层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207
⒌驳所谓“全民国家”211
⒍驳所谓“全民党”216
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219
⒏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教训224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