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寻求解放的斗争中,从正反两方面获得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尤其是用鲜血换来的惨痛的历史教训更是刻骨铭心。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念念不忘无产阶级专政。
只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的深刻的阶级斗争理论,才能使我们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才能使我们看清剥削阶级的本性,看清阶级斗争的形势。不至于被动听的言辞或狡猾的政治伎俩所蒙蔽。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阶级分析方法,才能使我们看清每个阶级背后隐藏的实际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才会想到,为了夺回失去的经济、政治利益,可能会发生疯狂的反攻倒算。有了这种精神准备,才可以保证共产党人在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中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随时准备应对最激烈、最残酷的阶级斗争,从而,也就勇于并善于牢牢把握无产阶级专政。
以往的机会主义者、修正主义者,之所以犯错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他们也许可以承认阶级斗争,但是,仅仅存在于口头上,他们不懂阶级这一现象的本质,不懂得阶级斗争的深刻内容,不懂得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他们惧怕斗争,不敢胜利。正如马恩给倍倍尔等人的通告信中说的:“在阶级斗争被当做一种不快意的‘粗野的’事情放到一边去的地方,当做社会主义基础留下来的就只是‘真正的博爱’和关于‘正义’的空话。”离开实际存在的阶级斗争,迷恋议会里、谈判桌上的空话,谈来谈去,谈掉了胜利的机会,谈到人头落地,丧失了发言权,宣告革命失败。这就是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带来的一幕幕历史悲剧。一八四八、一八四九年的欧洲革命是这样,一九〇五年的俄国革命也是这样,一九二七年的中国革命也是这样。
新的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说明,即使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阶段,也会因为离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执行一条修正主义路线,处理不好阶级问题、制度问题、道路问题、改革问题,从而导致国家逐步和平演变为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官僚特权社会。这是一种畸形的反动的社会形态。扮演这种历史角色的执政党,不管它叫什么名称,都已经不再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进步政党。这样的党,必然是腐朽的、软弱的,其命运自然是或迟或早交出政权,自己退出历史舞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就是这样一部历史。这些应该是共产党人不能忘记的反面的历史教科书。从中应该深刻体察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是一种严肃的科学的理论,它如同自然科学一样,不照它的规律办事,是会吃亏的,历史是要走弯路的。
当然,首先吃亏的是劳动人民。能否坚持阶级斗争的观点,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就是它直接和能否坚持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以及其它阶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
自从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因为他能够始终牢牢把握住阶级斗争观点,这不仅保证了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在数次大风大浪中,领导全党克服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坚持正确的斗争方向和策略,转危为安,夺取一个个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更突出的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当时的整个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个反复强调、明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阶级、阶级斗争的观点,并为党制定了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基本路线,保证了党和国家在他的领导下没有改变颜色,这就从根本上保护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道理很简单,很通俗。
为什么要干革命,还要继续革命?为什么要夺取政权,还要巩固政权?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还要不断改革社会主义?是吃饱了撑的吗?是马克思主义喜欢闹事吗?不,绝对不是。
谁不知道,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还有好不文明的一面!至今也没有一位文学巨匠的如椽大笔能够完全真切地描绘、表达人类,尤其是劳动人民在数千年间所经历的苦难。不错,历史是有许多辉煌的篇章,但是,不要忘记,这每一次文明的辉煌,都是拿人类的头颅做铺垫,用人类的血泪书写的。这血泪凝结了多少人类绞心的痛苦。正是这血泪斑斑的文明,才导致了一次次犯上作乱,一次次逼上梁山。虽说在这造反的历史插曲中,也有天才的呐喊,天国的设计,但说到底,还不就是为了有口饭吃,有件衣穿,一家老小能活着。然而,一次次都在慷慨悲歌中失败了,想办的办不到,总而言之说,历史没有给予机会。
历史好不容易才走到了一个可能的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发现,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搞马克思主义,说到底,还不就是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不再受压迫、受剥削,建立一个真正的人类都能得到解放的社会吗?
这是一个并不神秘、但又触及根本的大道理。正如毛泽东正确说过、却一再遭人反对的,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理论一大套,可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劳动人民求解放。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搞阶级斗争,就干社会主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造反有理!
如果尊重历史,就不能不承认,搞阶级斗争是迫不得已,坚持阶级斗争也是迫不得已,是没办法的办法,是客观规律所要求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不得不去做的。
毛泽东正是坚定地、牢固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时时考虑人民的利益,一刻不敢放松对阶级斗争形势的观察,对阶级斗争观点的坚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这样。
一九六五年在杭州,毛泽东有一次关于哲学的重要谈话。在谈话中,他批评有人说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他说不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是阶级斗争,无产阶级要解放,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的说法和列宁的说法是一致的。是对的。讲阶级斗争,坚持阶级斗争,是和劳动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是一个立场的问题。正因为这样,所以,一遇大风大浪,基层工农群众反而比上层领袖人物更能够经得住考验,不会发生左右摇摆。这是因为基层群众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坚持不坚持阶级斗争观点对谁有利。
这个道理,毛泽东有论述,马列也有论述,历史更不乏证据,毛泽东强调知识分子要和工农群众相结合也是这个道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