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我国如何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发布时间:2024-07-10 22:41:43
在近期闭幕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各式各样的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特斯拉Optimus二代人形机器人首度亮相中国,同时,宇树科技的中国国内首款实现奔跑功能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H1也同台展出。会场外,由我国自主研发并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人形机器人夸父正在蔚来、江苏亨通集团等工厂进行检测验证。
自1969年首台人形机器人问世以来,其发展已走过50余载。如今,伴随着生成式AI的爆发式发展,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进程也在加速。众多国际科技领先企业如英伟达、OpenAI、微软、特斯拉等纷纷加入人形机器人赛道,我国的人形机器人领域也异常火热,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新前沿。
根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0亿元,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40亿元。预计到2029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占全球总量的32.7%,并有可能在2035年达到3000亿元规模。
那么何为人形机器人?它是模仿人类形态和行为的机器人,结合了机器人技术和AI技术,拥有高度仿真外观和强大的人机交互能力,被视为AI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服务、特种和通用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主要由上游零部件、中游人形机器人本体和下游终端应用三部分构成。其中,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和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而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技术难点在于模拟人类的“感知-认知-决策-执行”过程。
尽管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与欧美日在核心技术领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追赶空间。尤其是在高端芯片、传感器和算法、模型等核心技术以及软硬件集成等方面,我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然而,近年来我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已超过美国、日本、欧洲、韩国等国家,居于全球首位。此外,我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专利多为重点专利和一般专利,表明我国在核心技术布局方面还存在欠缺,需要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的话语权。
从区域布局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地区已经成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其中,上海作为发展核心,已经集聚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和研究机构;深圳则以创新为主导,已经孵化出了一批优秀的人形机器人企业;而珠三角地区凭借完善的制造业基础和活跃的产业金融氛围,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包括强化国际标准引领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布局、优化技术创新体系结构以及强化重点区域优先布局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