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的驱动下AI技术有了实现商用的可能性,同时,随着智能化场景的不断扩大,用作于数据处理和存储的数据中心建设也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根据Arizton的报告显示,从投资额进行计算,预计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1276.4亿美元,在2020至2026年内该市场将以超过4.02%复合年增长率保持增长。
显然,通过收购的方式,是加快数据中心芯片布局的方式之一,而在这背后,也预示着,这四大芯片巨头决战数据中心的步伐也加快了。
根据IDC的预测显示,2015年到2025年,数据将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这些数据的增长带动了云端计算和边缘计算等市场的兴起,他们的增长也拉动了数据中心市场的成长。由此,芯片巨头们也在数据中心市场展开了布局。
英特尔是全球最大PC和数据中心服务器CPU制造商,2017年初他们更是将其以“PC为中心”的战略转移到“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中,从2017年初他们确立了这个战略后,到了2019年,数据中心业务便表现出了较好的成绩。到2020年,其全年财报体现出以数据为中心的转型取得了显著进展,数据中心业务呈迅猛发展态势——2020年相较2019年增长11%。
也因此,英特尔已经将以数据为中心业务的总体潜在市场规模由2021年的1600亿美元调整为2022年的2000亿美元。这将是公司 历史 上最为重大的机遇所在。CPU是英特尔在数据中心市场发展的基石,在此基础之上,英特尔新任CEO帕特·基辛格也在今年提出英特尔2023 CPU产品路线图——面向数据中心的Granite Rapids,我们将采用英特尔7纳米制程工艺生产计算芯片。
AMD是英特尔在CPU领域的竞争对手之一,凭借着 EPYC系列产品,AMD再次迎来其高光时刻,同时该系列产品也为AMD进军数据中心市场带来了希望——根据Mercury Research的数据显示,经过长达六年的重返数据中心的争夺战,到2021年第一季度,AMD的X86处理器在数据中心的销售份额达到了11.5%。
数据中心市场的增长也为AMD的营收带来了提升,从其2021年第一季度显示,AMD营业额同比增长93%,净收入增长超300%,数据中心营业额增长超一倍。此外,根据AM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博士Computex 2021时的演讲显示,今年还将会有100多款各大厂商的搭载EPYC处理器的服务器平台问世,以及400多个基于EPYC处理器的实例。
这也是Arm服务器芯片在数据中心市场获得契机的原因之一。其于去年推出的ThunderX3 也是针对云计算和HPC高性能运算市场中的特定工作负载而设计,公司希望通过 Marvell 的差异化优势为最终客户带来更高的性能成本比和性能功耗比优势。
与上述三家芯片巨头不同的是,英伟达则是以GPU上的优势进入到数据中心市场。从英伟达的财报中看,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他们营收当中重要的一部分。近几年,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的表现就开始逐渐露出锋芒——2021财年第一季度其数据中心业务首次达到了10亿美元,2021财年第二季度当中,其数据中心业务收入达到17.5亿美元,该项业务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45%,首超 游戏 业务,创 历史 新高。
但随着数据中心市场的成长,仅凭单一的CPU或者是GPU都难以支撑这个市场的发展。因此,这四大芯片巨头开始向更多的领域做拓展——原来在CPU领域有着优势的企业开始向GPU、FPGA等领域进军,而GPU企业在在试图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于是,我们看到了,这四大芯片厂商在数据中心市场的催化下,开始出现了交集。
英特尔曾在2018年提出XPU异构愿景,既由标量(对应CPU)、矢量(对应GPU)、矩阵(对应ASIC)、空间(对应FPGA)组成的架构,可以进行多种架构组合。英特尔认为,必须在CPU的基础上加入并完善GPU、FPGA、AI芯片、视觉处理芯片等不同类型的计算架构,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这也是他们能够在数据中心市场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他们也针对这个愿景进行了布局,在自研方面,英特尔于去年11月正式发布其全新服务器GPU,即首款数据中心的独显产品。
在收购方面,英特尔于2015年完成了对全球第二大FPGA 厂商Altera的收购,2018年收购无晶圆厂eASIC开始向Chiplet发展,2019年四月收购为FPGA提供IP和定制解决方案的供应商Omnitek,6月,又收购了网络交换芯片厂商Barefoot(该收购旨在解决数据爆发式增长的问题,这些海量数据激发了对分析这些数据的计算能力的需求,也刺激了对在数据中心内交换这些数据的联网系统的需求),2019年还对以色列数据中心AI芯片制造商Habana Labs进行了收购(虽然Habana独立运营,但该笔收购也加强了英特尔在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产品上的实力)。
在英特尔重返独立显卡之前,AMD是业内唯一一家既能做高性能x86 CPU,也能做高性能GPU的公司。而随着新的竞争的到来,AMD也对其GPU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规划——AMD在其2020年财报会议上宣布,公司将在通用化GPU的基础上,将其产品定位成专注于 游戏 优化的RDNA和专注于运算导向的CDNA。
在对数据中心的布局上,最值得一提的是,AMD将对FPGA领域的龙头赛灵思的收购,这也是他们布局数据中心市场的重要一步——在拥有CPU 和 GPU 产品后,赛灵思可以为他们布局数据中心市场提供加速能力。
从英伟达方面来看,这是一个市值曾一度超过英特尔的巨头芯片公司,而市场对于他的看好,也来源于他们在数据中心这一市场的布局。而他们也开始突破GPU领域市场,开始向CPU市场进行发力——在今年4月,英伟达推出其基于Arm的数据中心CPU,据英伟达介绍,该芯片是专为大规模神经网络工作负载设计的,预计将于2023年在英伟达的产品中使用。
而针对数据中心方面的布局,英伟达也同样逃不过用收购的方式来进行发展。这其中包括,他们以69亿美元收购Mellanox获得的网络技术,与计划用4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m。
由于英特尔、AMD、英伟达针对数据中心的布局,使得他们的产品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也被行业成为是数据中心市场的三大巨头。但在他们的发展中,尤其是英伟达以Arm架构为基础推出了CPU之后,我们也看到了Arm架构对于数据中心市场的冲击力,而这就不得不再提一下Marvell,这个在决战数据中心市场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除了他们所推出的Arm服务器芯片以外,在数据中心市场方面,Marvell 凭借着广泛的存储、计算、 安全与网络产品组合带来了同类最佳的构建模块与架构,以优异的总拥有成本满足了基础设施需求,在数据中心市场而占有一席之地。
这针对这些领域的布局,marvell也进行了多笔的收购,包括在2017年以约60亿美元收购Cavium,2019年收购以太网网络连接产品领域的Aquantia、格罗方德旗下Avera半导体子公司。2020年,他们还收购了光芯片厂商Inphi。近期,Marvell还宣布将收购供应云服务器以及边缘数据中心的网络交换芯片等产品的 Innovium。这些收购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加强其在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
如果说,向更多的领域做拓展,是这四大芯片厂商为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而打下基础。近期,这四大芯片厂商又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DPU市场。
在英伟达看来,数据中心路线图包括CPU、GPU和DPU这三类芯片。英伟达也在今年早些时候的博客中表示:“DPU(即数据处理单元)已经成为以数据为中心的加速计算模型的第三个成员,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一次演讲中说:“这将代表未来计算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三者之间,CPU用于通用计算,GPU用于加速计算,而DPU在数据中心周围移动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因此,除了上文我们提到的,他们在CPU、GPU领域的成就外,他们也针对DPU这一市场进行了布局——去年英伟达发布了第一款DPU产品BlueField-2,今年的GTC上又发布了BlueField-3,BlueField-3会在明年上半年推向市场。
英特尔则在今年推出了名为IPU产品,按照英特尔的说法,英特尔官方的说法,IPU是一种可编程网络设备,旨在使云和通信服务提供商减少在中央处理器(CPU)方面的开销,并充分释放性能价值。在这种介绍下,也有人认为,这与当下主流的DPU作用类似。
而英特尔之所以能够在DPU领域取得成绩,这也离不开当时收购Altera。从DPU的本质上看,根据THENEXTPLATFORM的分析报告显示,在2020年,SmartNIC正在演变成DPU。SmartNIC可以通过从服务器的CPU上卸载网络处理工作负载和任务,提高云端和私有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性能。而针对多种SmartNIC的方案来说,由于FPGA是可重编程的,因此利用FPGA实现的数据平面功能可以任意并且实时地去除和重新配置,采用这种设计可以将网络功能提速几个数量级,因而,也被视为是数据中心市场发展的动力之一。
而赛灵思也是SmartNIC领域中的杰出玩家,据了解,该公司于2019年秋季收购了Solarflare Communications,并且Solarflare自2012年以来一直在构建基于ASIC和FPGA的NIC进行电子交易。由此来看,如果AMD收购了赛灵思,那么对于他们发展DPU来说也大有裨益。
除此之外,近期,Marvell也发布了一款DPU产品,根据半导体行业观察此前的报道显示,Marvell将推出OCTEON 10系列DPU,这是一个全新的SoC系列,建立在TSMC的5nm工艺节点之上,在这个处理器上,将首次展示Arm的新型基础设施处理器——Neoverse N2。根据公开消息显示,这将是Marvell第一个基于TSMC N5P工艺的芯片设计,实际上也是同类中第一个采用该工艺的DPU。
但对于未来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而言,这个市场可能会由这些芯片巨头厂商所主导,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厂商没有机会,一些细分领域的巨头和初创公司也将会是这个市场中另外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
不好说
2021年SOC币价格预测 你可还曾记得2011年,仅两个月比特币从0.75美金一下子飙到a30美金,40倍的涨幅。
智通 财经 app获悉,据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5G旗舰智能手机芯片发展趋势白皮书显示,全球 5G 智能手机的使用率在过去两年中正呈现快速上升。展望2022年,Counterpoint预计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8亿部,取代LTE成为移动设备的主流无线通信技术标准。 5G在未来半导体(尤其是SoC芯片组)的产值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Counterpoint相信在未来几年向更高级功能迁移的情况或将持续下去。
5G 无线通信技术升级: 除了5G网络覆盖面更广、传输速度更快之外,Counterpoint观察到全球5G向SA(独立组网)网络架构的加速升级。5G SA提供了近10ms的端到端业务延迟,支持需要更低延迟和大带宽的新兴的云 游戏 (或称服务型 游戏 )平台。另一个重大升级是最新的3GPP Release 16,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增强的上行(UL)能力,以及面向终端侧的全新的节电功能。智能手机设备的功耗优化给用户体验带来极大的提升,Counterpoint看到2022年即将推出的5G旗舰SoC将通过支持Release 16标准引入的WUS唤醒信号(Wake-Up Signal),辅小区休眠(Scell dormancy)和其他节能功能得到显著增强。另外在mmWave毫米波的使用上,全球范围内,Counterpoint认为2022年仍将限于少部分市场。
先进的计算架构: 最引人注目的新CPU架构是Armv9,采用最先进的X2/A710/A510内核,性能显著提升。此外,CPU中的高速缓存也越来越大,MediaTek新发布的天玑9000提供PC等级的缓存设计,在Armv9下结合了8MB L3和6MB系统级缓存。GPU是移动SoC的另一个重要元器件,ARM的新款Mali-G710现在应用于最新的5G旗舰平台,提供了更高的性能和能效。新GPU为移动 游戏 玩家提供了光线追踪和深度学习技术,在不牺牲太多电池容量的情况下追求屏幕分辨率的最高帧率。
提升内存带宽和速度: Counterpoint发现LPDDR5X将在2022年开始成为高端移动设备的新标配。据JEDEC称,与当前的LPDDR5相比,LPDDR5X旨在将数据处理速度从6400Mbps 提高到8533Mbps。MediaTek率先推出搭载美光支持的LPDDR5X天玑9000,与上一代相比,传输速度提高了17%,延迟降低了15%。AI、AR/VR等新应用的采用将更加依赖更快的速度,不仅在计算方面,而且在数据处理方面,DRAM在实现这些目标的旗舰智能手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技术节点迁移至 4nm 及以下: Counterpoint预计大部分旗舰智能手机SoC将在2022年将其代工节点迁移至4nm,未来将进一步迁移至3nm。据全球领先的代工厂商台积电称,其 4nm 芯片的芯片面积比 5nm 小 6%,但性能和功耗更好。三星和台积电将在未来量产工艺更先进的芯片,被视为智能手机SoC的主要技术迁移。
除上述这些技术迁移外,Counterpoint观察到OEM在其定制设计中与芯片组提供商有更深入互动的趋势。用户案例中的差异化因素,如相机、多媒体和 游戏 ,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旗舰智能手机中。 5G开放式架构在市场上越来越多地被采用。MediaTek的天玑5G开放架构已成功获得认可,通过向OEM厂商开放天玑平台的底层资源,并深度参与整机系统的软硬件联合调优,包括支持OEM在显示、计算摄影摄像,以及安全等关键功能的自研算法,助力OEM实现更丰富的、差异化的功能卖点。
不好。
wicc是属于世界杯利好的币,成交量显示在2月份有巨量买入,之后潜伏了2个月,终于迎来一波强劲的拉升。所以山寨币一定要选有大的买入量,这种安全,只是需要的时间长一点。在世界杯其间,有一个高位整理平台,之后快速下跌。既然已经跌到前期位置,4年才有一次世界杯,利好已经况现,近期暂时不考虑。
soc在世界来临的前期时候,成交量显示买盘极大,后来有一波极强的拉升。在世界杯期间在一个高位整理平台,之后下跌。这种属于世界杯利好,现在利好已经结束,演变成下跌的行情,估计会跌到前期的平台整理。利好已经全部兑现了,剩下的是比较长时间的整理。
“我认为我们已经度过了最糟糕的时期,”丰田 汽车 全球采购经理Kazunari Kumakura近日公开表态,我们看到了复苏的迹象,并预计产量将从12月开始恢复。
过去一年时间,因疫情和全球 汽车 芯片短缺给 汽车 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造成车企阶段性减产以及零部件供应商业绩低于预期的状态,或许很快就会得到缓解。
国际评级机构预测,随着新的芯片产能开始投产,全球芯片供应将从2022年年中开始全面改善。然而,在2023年中期之前,一定程度上仍然会出现结构性短缺。
按照高工智能 汽车 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以国内市场为例,从今年3月开始,新车上险量连续数月小幅滑坡,但从9月数据(165.85万辆,环比增长7.28%)来看,下滑态势有止步的迹象。
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同主机厂的芯片短缺情况会在接下来的四季度出现分化。 部分类似丰田(主要Tier1电装参股瑞萨)这样的厂商,可能会优先得到供应保障,而依赖第三方Tier1的车企,则需要被排队“分配”。
日本主要的 汽车 芯片制造商瑞萨电子上周三宣布,计划到2023年将 汽车 用芯片(尤其是高端MCU)和相关电子产品的关键部件供应能力提高50%以上。
“我们一直在增加市场供应,但需求也一直强劲。”瑞萨高级副总裁Takeshi Kataoka表示 ,公司还将把目前缺货严重的低端MCU产品产能提高约70%,主要是通过扩大内部工厂的产能。同时,高端MCU则将借助外部第三方芯片代工厂。
不过,按照瑞萨电子的评估,“至少要到2022年,才能解决需求供给失衡问题。至于具体时间是2022年下半年,还是2023年初,现在还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英飞凌是另一家全球 汽车 半导体的重要供应商,尤其是大众集团这个大客户,后者去年开始上市的ID系列纯电动车中,英飞凌提供了超过50颗不同应用的芯片。
该公司负责人披露,目前一辆普通燃油车大概有价值450美元的半导体元器件成本,用于从信息 娱乐 系统到各种不同的车身控制等功能。而一辆智能电动 汽车 的芯片成本大概在900-1000美元左右。
在谈及结构性需求问题时,该负责人认为,短期内电动化需要的芯片(比如,功率半导体)短缺影响相对更小,而涉及到车身及控制类芯片影响更大,因为这些产品和消费类电子共通性更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一轮 汽车 减产潮 ,并没有对纯电动车产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英飞凌在去年完成对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收购,继续保持其在功率半导体和安全控制器领域的全球份额龙头地位,同时借助赛普拉斯的规模补充,跃居成为全球第一的车用半导体供应商。
近日,该公司宣布计划明年将原计划投资额增加50%至约24亿欧元,将主要用于厂房和设备等产能扩张项目。上个月,其位于奥地利的新工厂正式投产,投资约16亿欧元。按照披露的数据,英飞凌预计今年营收将达到110亿欧元,明年将继续增长15%左右。
影响后续产能供应的积极因素,来自于英特尔和三星。
英特尔在今年宣布未来十年在欧洲将投入800亿欧元开启 汽车 芯片扩产计划,并寻求为 汽车 行业提供代工业务。按照计划,英特尔将 汽车 行业视为关键的战略重点。
该公司CEO帕特·基辛格表示,到2030年,芯片将占 汽车 成本的20%,这一数字相较于在2019年的4%比例上翻了五倍。到2030年, 汽车 芯片市场规模将翻一番,达到1150亿美元。
而三星公司通过此前布局 汽车 座舱及ADAS芯片业务,以及为特斯拉代工FSD芯片已经尝到甜头。该公司目前正在制定新的 汽车 行业发展计划,壮大 汽车 行业的芯片代工业务,与台积电、英特尔进行正面竞争。
10月7日,三星公司对外确认将在2022年投产3纳米工艺,从2025年开始量产2纳米芯片,并且预计今年资本支出将达到370亿美元左右,目前,英伟达和特斯拉已经是合作伙伴。
此外,现代 汽车 上周披露,为了减少对第三方芯片供应商的重度依赖,计划自主开发芯片。目前,该公司正与韩国晶圆代工厂(有可能是三星)和芯片设计公司进行实质性合作谈判。
“芯片短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现代 汽车 全球首席运营官(COO)José Munoz表示,原因正是类似三星、英特尔等传统芯片巨头为 汽车 行业扩大晶圆代工产能进行了大规模投资。
而对于 汽车 芯片行业来说,接下来还有一波技术升级战。
车规级、ISO26262等行业规范,是 汽车 行业的传统准入门槛。如今,辅助/自动驾驶、联网、软件更新使整车电子系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和网络化。网络安全评估,正在成为 汽车 半导体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目前,整车分布式ECU架构已经成为过去时,减少ECU的数量和集成度更高域控制器的上车,从同时运行多个虚拟机的域控制器,到用于传感器融合、制动、转向、信息 娱乐 、远程信息处理和车身控制的模块集成,加上OTA带来的迭代升级,也引入了更大的网络安全风险。
一项名为ISO21434的标准(道路车辆-网络安全工程),定义了 汽车 中所有电子系统、组件和软件以及外部连接的网络安全工程开发实践规范。这个标准在今年8月31日正式发布。
瑞萨电子在本月已经宣布,旗下 汽车 微控制器(MCU)和SoC解决方案将从2022年1月起,全面符合ISO/SAE 21434标准规范要求。 目前,该公司的16位RL78和32位RH850,以及R-Car SoC系列产品主要面向 汽车 行业。
按照公开数据,欧洲、日本和韩国自2022年7月起,对于新车型审批,要求整车企业配备获得 汽车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CSMS)认证的硬件产品,对于 汽车 芯片厂商来说,将是一个新的时间窗口期,市场门槛也将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新的功能,如远程诊断、互联网服务、车内支付、移动应用程序,以及车路协同、车云互通等重度联网功能,都增加了车辆安全的攻击面。”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在满足法规要求的前提下,车企和供应商将共同决定安全级别和成本之间的平衡。
NXP是全球第一家通过TÜV SÜD认证的 汽车 半导体供应商,符合最新的 汽车 网络安全标准ISO/SAE 21434。这意味着,接下来满足该标准的芯片,必须从原型设计阶段开始,一直到产品生命周期结束都必须考虑网络安全。
目前,对于车企和供应商来说,最快的方式就是从ECU/域控制器开始,同时增加硬件安全模块(HSM)以及安全软件堆栈,防止未经授权的车内通信和车辆控制访问。 目前,英飞凌、ST、瑞萨、NXP等几家 汽车 芯片厂商都有相应的产品线。
比如,英飞凌近日推出的SLS37 V2X硬件安全模块(HSM),适用于V2X的即插即用安全解决方案,基于一个高度安全、防篡改的微控制器,为V2X应用程序的安全需求量身定制。从目前行业进展来看,智能网关及车路云相关硬件会率先成为网络安全细分赛道的主力军。
以芯驰 科技 G9X智能网关芯片为例,作为面向新一代车内核心网关设计的高性能车规级芯片,采用双内核异构设计,搭载独立完整且支持国密标准的硬件信息安全模块HSM,满足高功能安全级别和高可靠性的要求。
同时,这款智能网关芯片提供对OTA固件数据的来源安全验证、传输安全加密和本地安全存储和完整性校验的支持。此外,HSM加密模块还包含了一个800MHz的处理器,可支持未来多种安全服务软件。
因为火币的SOC币转到OKEX会有大量手续费,并且操作过程存在一定风险。
火币的比特币移动到OKEx不属于内部转账,所以会收取一定额的手续费,里面应该有相关告知,你可以注意看一下。提币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地址问题,地址错误不仅会造成无法提到想要移动到的地址,并且会造成比特币资产的丢失,在数字交易里,比特币要是丢了,可就真的是丢了啊,所以一定要小心。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