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企客拥有多年的区块链服务经验,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服务信息,接下来介绍巨头想花,以及,选择帮企客可以为您随时随地解决玩币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让你不再为职称评级繁琐事务而烦恼。
我一个年轻的同事说话很有意思,他说,自己本来是一个从不欠人钱的好孩子,用了花呗后每月都要还款,还款日前总感觉就像有点欠了别人钱一样。
关于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我曾经办过三张不同银行的信用卡,但是由于平时不常用,还款日期不一样,不用还要交年费,每月都怕忘了还款,还要核对账单,太麻烦,所以最后只保留了一张。
同样,我开通了花呗,也开通了京东白条,加上信用卡,又变成三种信用消费了,最终还是把京东白条关闭了,京东上买点东西就直接通过绑定的信用卡,我还真不愿意到处欠钱, 每个月都要想着还钱,太麻烦了,就怕 忘了还款会影响自己的信用。
现在微信终于也沉不住气,据说要推出“ 微信版的 花呗”--分付,如果微信再加入信用消费行列,那真的是硝烟又起了,现在用的花呗会用吧?分付初期估计有优惠,也会用吧?信用卡使用场景广泛,也要用吧?这样每月需要还三个账单,想起来还是很麻烦的,就像题目中说的,“还嫌我欠的不够多吗”,又弄出一个信用消费来?
其实我想题主可能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我上面说的,拥有多种信用消费方式后,每月还款多次太麻烦;另一层意思是有了信用消费,管不住自己的手,花钱的时候好像不是自己的,还钱的时候就困难了,然后采用分期,结果还要多交手续费和利息,其实购买的东西也没有多大用处,这其实就是信用消费的一个隐含诱惑。
所以,关于信用消费, 我的观点是 能用的时候可以用,因为能省下自己的现金,但是要管住手, 不要认为信用额度就是自己的钱,这只是你能借的账。
对于我这样的做事比较专一,不能分心的人来说,我还是喜欢常用一种信用方式,三种信用方式能够把我绕晕了。
微信花呗明显是来“圈钱”了,面对支付宝花呗的“屡屡获利”,微信估计也是眼红了。此时宣布上线微信花呗,不过是题中之义罢了!微信花呗选择在马云退休时候发布虽然蹭了一波热度,可是就算马云不这时候退休,微信花呗还是会如期上线。多上一天,就多一天的利润!
但是,我并不看好微信的花呗!就拿类似于借呗的微粒贷,我估计使用的人也寥寥无几,知道借呗的人多,知道微粒贷的人少,原因是:我们对于微信在金融方面的不认可。
即使现在微信已经在支付领域占据着大半个江山,可是用户大额资金,似乎更我愿意放在支付宝。
自然,为了微信的分付(微信花呗),微信提前已经布局,从微信支付分的出现,就是最好力证。 微信,想用同样的信用方式,来吸引消费者使用分付。(任意找到某免费租借充电宝的小程序,按照步骤开通就可以,不用真实充费使用),然后在钱包中——支付分。
芝麻信用——支付分,微信的局确实够大;从微粒贷——借呗,从微信分付——花呗。微信的想法何其单纯,凭借强大的微信用户群体,来获得微信用户使用微信花呗的机会,这是微信的优势!
然而,微信的劣势:
我对于微信分付,并非十分看好,实际情况,还得看微信怎么发展?
微信版花呗将上线,目前已经内测,但我相信想要借马化腾的钱并非这么容易的。至于网友称 “是嫌我欠的钱还不够多吗”? 这话有种自作多情,自甘堕落的话语,下面说说我个人看法。
现在是信用时代,信用时代就是凭借信用都可以借到钱,只要你信用没不良记录,一张身份证都是能借到钱。正因为这样,总有人认为现在的钱非常容易借,没钱花了就借钱花导致很多人时间久了,欠债窟窿补不上了,成为老赖,把自己一生信用搭进去了。
而网友称“是嫌我欠的钱还不够多吗”?从这句话的语气来看就是属于一个已经欠了钱的人。比如说银行信用卡的,支付宝借呗和花呗的,网上各大金融机构的欠款,已经让很多人都头疼了,连这些金融机构的钱都还不上,现在微信又来花呗了,又可以借钱了,意味着再度给这些人增加负债吗?
其实并非这位网友所说的这么实在,我告诉你马化腾的钱要远比马云的钱更加难借,并非你想借就借的。最典型的就是微粒贷,微信用户这么多?又有几个人有微粒贷么呢?所以微信版的花呗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马化腾买单,首先你要有一个借钱的资格,而假如微信不给你分付的功能,你想花马化腾的钱已经成为虚的。
但假如有些微信用户有分付功能,可以花马化腾的钱,但微信分付也是要上征信的,也是会监测每个人的经济能力和欠债能力的!假如本身已经欠很多银行的钱,或者征信有污点,已经成为老赖的用户有功能没额度,或者根本就没资格开通微信版花呗。
总之不管是信用卡,花呗,借呗,微信分付等,大家都要根据个人经济能力来量力而行。假期你用的好,拿来短期周转还是挺好的,但用不好成为长期借款就是给自己很大压力。这种情况的话建议还是主动关闭这些借钱功能,这样才能管好手,才能真正的别让自己挖坑往里面跳。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句话“是嫌我欠的钱还不够多吗”?这有种抱怨,有种自甘堕落的。微信开花呗不管你事,你不用可以关闭,马化腾有没有强求借钱给你,而是自己手贱去借钱。而借钱就要还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只有真正远离这些借钱的渠道才能真正的避免很多问题。
看支付宝凭借“花呗”大赚特赚之时,最擅长“复制”的腾讯怎么可能不眼红,不借鉴一回呢! 之前,可能受制于应用场景较少的问题,微信一直未推出自己的“信用消费、分期支付”类产品,而此时推出,就是想来分一杯羹的!
目前,腾讯系的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是对标支付宝来设计、开发的。比如,微信所推出的“微粒贷”,参考的就是支付宝“借呗”;而微信主打临时备用金的“周转”,对标的也是支付宝“备用金”。
现在,微信“分付”,被广大网友戏称为微信版“花呗”。足可见,这种复制——粘贴,不仅广大网友会用,腾讯更是个中高手、运用自如啊!
从以往的经验来说,几乎所有支付宝的优质客户,都曾开通过“花呗”,但不是所有微信的优质客户,都能开通“微粒贷”的!
同样的道理,微信版“花呗”,肯定不是面向所有的微信客户的,哪怕你经常使用微信付款,也不一定有资格开通!
或许,微信审核的标准更高、审核更严,但这岂不是也反映出,微信自身风控能力的更为薄弱呢! 微信,虽然有10亿多的用户,但如果担心用户逾期、造成坏账,只授权1000万人开通“分付”,那么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另外,还有一点,微信的应用场景很较少,并不值得开通! 借呗有天猫、有淘宝,白条有京东商城,这才能获得不错的发展;而微信有什么,就一个入股拼多多还算可以,但只凭借拼多多,能支撑起多大的消费潜能,这尚未可知啊!
“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各有各自的地盘,不会一股脑的去做货款、支付,但现在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做金融”。当年360的周鸿祎这么讲的,但最后他也开干了。企业道德被抛之脑后!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将小微信用借款或者虚拟信用卡产品作为了未来盈利增长点。 最后的结果就是:借款人多重负债, 社会 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都去放贷,实业谁肯干? 假如都干这行, 社会 就岌岌可危了。
别看这些互联网巨头,做搜索,做手机,做电商好像各有各的强项,但最后放贷才是他们的必争之地。 有个段子说“乌镇互联网大会开完,如果不走,直接换个名字,可以接着开互联网放贷大会” 。
我们可以看看目前市场中有多少此类产品?
微信在这些巨头中走的属于比较晚的,之前也是比较保守的,但是也是一样,我也要放贷。 除了微众银行的“微粒贷”是借助微信和QQ平台进行放款,后面又上了一个“周转”借款产品,但是这个产品也非常保守,是以理财通中的理财产品作为抵押获得借款,条件很苛刻。还“周转”还不是一个无信用的个人小微借款,在上线之后应该效果很一般。
但是虽然微信有着10亿用户,上线后应该也会有不少用户,但这绝对不是一个在恰当时机推出的一个大众需求的产品。为什么?
1.现在全民负债率越来越高,很多年轻人都已经不堪重负。 每月就为了如何还款而绞尽脑汁,无法安心工作。据统计,90后在消费贷群体中占43.48%,而且都是互联网巨头的放贷目标,拆东墙补西墙的以贷养贷的用户占比近三成。
2.现在监管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这将极大的增加不稳定因素,对于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的负面危害。 所以自上半年开始,先从金融机构抓起,从客户的跨行和跨机构的总授信管起来,针对乱发信用卡,套现违规使用贷款等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然后进一步又延伸到网贷行业,打击非法违规网贷,关掉协助扣款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目的就是想降低负债水平。
3.针对虚拟信用卡类产品,过去央行一直不肯同意开设此类产品,未来会出手管理吗? 但自从支付宝花呗打开缺口之后,京东白条等产品都已经推向市场,用商业保理的模式,经营着先透支后还款的产品。目前市场占有率都很高,但是因为其不是一款有牌照的金融产品,针对其灰色套现,实质借款的行为,无法打有效打击和防范。那么未来人民银行会不会要求降低额度甚至取消此类产品呢?
当然互联网巨头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用户那么多,如果不放贷,积累的流量和数据就是浪费。所以他们就是要挣这个钱。
但德先生想问这些互联网巨头,包括腾讯即将推出的“分付”,“你认为你的企业是一个有道德的企业吗?”估计他们都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们是个商人”
原本我比较看好微信推出花呗功能,但看了网上一些评价,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1、
前几天在群里聊天时,一个喜欢玩王者荣耀的小朋友问在哪里找人工客服。我,作为一个热心肠的人,帮助她在百度查询了半天,又在QQ/微信寻找了半天,真的没发现哪里有人工客服,只能找到机器人。
试想一下,如果我的微信花呗出现问题,应该去哪里寻找客服呢?在这一点上,支付宝真的做得很好。我室友曾经兼职过支付宝客服,他们对员工的要求很高,即使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至少态度不差,回应也非常即时。
2、
支付宝对我们而言,是一款理财工具,但微信对我们而言,意义要多得多。除了聊天外,很多腾讯系 游戏 需要使用微信登陆。而且大家都知道,腾讯 游戏 是比较严厉的,如果你出现了违规行为,情节严重会封号,偶尔会出现误封。
如果自己因为一时失误被封号,那么花呗应该怎么处理呢?不及时还,大概率会扣征信,但是封号又不好找客服,这就很尴尬了。
还有很多人认为,支付宝是很人性化的产品,这才是支持花呗的理由,不会选择换微信花呗。
我个人观点是不看好 ,微信用户群体大,腾讯实力强,但一些问题不解决,很难让用户放心选择。像美团也推出了类似的功能,叫美团生活费,可以这个月点外卖,下个月还。但使用的人并不多,如果微信不能好好运营这个功能,预测结果也会不了了之。
不是嫌你欠的不够多,是出来混的总要还!
有心的朋友有没有发现,现在只要你使用支付宝付款,系统会默认用花呗,哪怕你选了自己的银行卡,下次付款默认还会是花呗。
知道这是为啥么?
因为你如果选了自己的余额或者借记卡,那么支付宝基本上收不到什么结算服务费。
但是,如果你选了信用卡,支付宝收0.6%的服务费,也就是说你用支付宝绑定信用卡付款1000,商家只能拿到994,剩下的6块钱被支付宝和信用卡发卡银行瓜分了。
是不是有种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的感觉?
支付宝这个时候就想啊,既然我能雁过拔毛收钱,干嘛我还拉着银行呀,我自己搞个花呗,功能和信用卡差不多,只要人家用,那0.6%不是全都进我口袋了么?光这一项业务每年给支付宝创造的利润估计都在数十亿,你说微信能不动心么?
微信支付(财付通)作为目前市场占有率仅次于支付宝的支付结算机构,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账上这么多流水却只能和银行信用卡分享0.6%的服务费,心里肯定是不甘心的。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微信的"分付"绝对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蓄谋已久,是把自己的用户流量变现的一步大棋。
在这里我也要提醒各位,花呗和分付用起来确实方便,只需要轻轻一点就透支消费了,还不需要去银行开卡。
但是这两家机构借给你的钱都是从银行来的,他们就是个中介机构,所以资金成本是比银行高的。最直观的就是,他们的最长还款期只有30天,而银行可以有45天,他们的分期手续费也远远高于银行。
微信版花呗将上线,目前已经内测,但我相信想要借马化腾的钱并非这么容易的。至于网友称“是嫌我欠的钱还不够多吗”?这话有种自作多情,自甘堕落的话语,下面说说我个人看法。
现在是信用时代,信用时代就是凭借信用都可以借到钱,只要你信用没不良记录,一张身份证都是能借到钱。正因为这样,总有人认为现在的钱非常容易借,没钱花了就借钱花导致很多人时间久了,欠债窟窿补不上了,成为老赖,把自己一生信用搭进去了。 而网友称“是嫌我欠的钱还不够多吗”?从这句话的语气来看就是属于一个已经欠了钱的人。比如说银行信用卡的,支付宝借呗和花呗的,网上各大金融机构的欠款,已经让很多人都头疼了,连这些金融机构的钱都还不上,现在微信又来花呗了,又可以借钱了,意味着再度给这些人增加负债吗?
其实并非这位网友所说的这么实在,我告诉你马化腾的钱要远比马云的钱更加难借,并非你想借就借的。最典型的就是微粒贷,微信用户这么多?又有几个人有微粒贷么呢?所以微信版的花呗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马化腾买单,首先你要有一个借钱的资格,而假如微信不给你分付的功能,你想花马化腾的钱已经成为虚的。
但假如有些微信用户有分付功能,可以花马化腾的钱,但微信分付也是要上征信的,也是会监测每个人的经济能力和欠债能力的!假如本身已经欠很多银行的钱,或者征信有污点,已经成为老赖的用户有功能没额度,或者根本就没资格开通微信版花呗。
总之不管是信用卡,花呗,借呗,微信分付等,大家都要根据个人经济能力来量力而行。假期你用的好,拿来短期周转还是挺好的,但用不好成为长期借款就是给自己很大压力。这种情况的话建议还是主动关闭这些借钱功能,这样才能管好手,才能真正的别让自己挖坑往里面跳。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句话“是嫌我欠的钱还不够多吗”?这有种抱怨,有种自甘堕落的。微信开花呗不管你事,你不用可以关闭,马化腾有没有强求借钱给你,而是自己手贱去借钱。而借钱就要还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只有真正远离这些借钱的渠道才能真正的避免很多问题。
微信版“花呗”将上线, 不是嫌“你”欠得不够多,而是嫌“我”赚得不够多!
微信上的金融产品,其实大家都清楚,可以看成是复制版的支付宝,所以才会有“微信版花呗”一说,微信就是照着支付宝的金融产品去开发对标产品。支付宝搞了“借呗”,微信就搞一个“微粒贷”,支付宝搞了“备用金”,微信就搞一个“周转”,支付宝搞了余额宝,微信就搞一个“零钱通”。这一点,恐怕腾讯自己也不会辩白,说白了就是见一个抄一个。
现在,腾讯又要对标支付宝的“花呗”搞自己的信用分期支付产品了,微信支付的这款类似于“花呗”的信用支付产品,名字叫“分付”,不过目前还在内部孵化中。
现在很多人已经形成了支付宝使用花呗支付的习惯,花呗业务这几年发展迅速,并且持续盈利,2015年的时候花呗业务仅贡献700万元的利润,但在2017年时,花呗业务已经达到20.39亿元,增长速度超快。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年腾讯不搞的原因,因为当时觉得不赚钱,现在看到别人赚钱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所以,微信现在要搞消费分期产品,要搞自己的“花呗”,不是嫌你欠得不够多,你欠多少腾讯不关心,只关心你能不能还,这他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做风控。他更关系的是,自己赚得够不够多,哪里能赚钱,就去哪里。
马云退休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微信是来了一个重磅炸弹。在今年的第四季度将要上线微信版花呗,名字暂称是分付,不过这个名字听起来并不好听,不知道后面会不会修改。
其实对于微信版花呗,只能说来的太晚了,不过也有网友称,干嘛还要来,难道嫌我欠的钱还不够多吗?那微信为什么现在要上线这个分付,完全是看到了支付宝花呗强大的吸金能力。
根据我们收到的消息,现在的蚂蚁花呗拥有3亿用户,2017年营收是高达65.98亿元。净利润有34亿元,而现在花呗用户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营收上,都是远超这个数字的,那对于这么一块大的蛋糕,腾讯肯定是不会放过的。
只不过微信的脚步慢了,不是一般的慢。京东白条2014年2月份上线,支付宝花呗是2015年4月上线,到现在算下来是有四五年的时间,不管是在制度上还是经验上,都是有着自身的强大优势。
而微信在这方面只是一个零,为了能更好的上线分付,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是上线微信支付分,只不过是内测。用户想要开通,必须使用指定的充电宝,但因为这个微信支付分支持的使用场景太少了。
和支付宝的芝麻信用相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也就慢慢的被用户遗忘。到目前为止,依然只能免押金使用充电宝。那为什么还要上线分付,前面也说到了是它的吸金能力太强。
腾讯看着眼馋了。第二个是微信的流量变现,即便微信有着庞大的用户数量,可是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软件或者成果出来。几年前的微信公众号确实火了一把,可是到现在被自媒体、短视频给打压下去了。
加上微信朋友圈泛滥的广告,用户存留时间明显变短。看一看、搜一搜根本了解不到最新的消息,所以才有微信公众号内测直播功能,只是这个路还很长。腾讯旗下的天天快报、微视、企鹅号等发展都没有多大起色。
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能是在其他领域发展。根据腾讯第二季度财报来看,金融 科技 及企业服务已经成为腾讯的第二大业务。这一块业务主要有理财、支付、证券和创新金融四大版块,唯独少了消费金融。
自然要把精力放在消费金融上,因此综合这些因素,微信版花呗上线是正常的,就是有点太晚了,比别人晚了几年。不知道你们对分付怎么看的,希望它上线吗?
会员制仓储超市这个经营的模式在国外其实很早就有了,只是在国内不怎么常见,现在国内也有一些零售商纷纷加入了这样一个商业的模式,这个模式到底是怎么搞的?就是有一定的会员门槛,你要去这个超市买东西,你必须得先办会员卡成为这个超市稳定的客户。
因为这个超市他有了稳定的客户,你已经花钱去办会员卡了,并且花的钱还不少,那你觉得我钱都花了,我要是不去这个超市买东西,我肯定不太合适啊,我钱不相当于白花了嘛,所以你要去这个超市买东西,你是这么想的,所有办的卡的这个人都是这么想的,所以只要是办卡了,那就相当于多了一位顾客,至少90%的可能性是没问题的,超市本身的会员数量越多顾客越多,然后超市就可以进行规模化经营。
因为我这个商品不担心卖不卖得出去的问题,我有很多顾客量很大,我可以和那个商品的供应商统一去谈价格,也可以准备很多新鲜并且价格低的食物,蔬菜,因为我不担心流转率的问题,没有什么浪费都能卖得出去,所以这个经营的模式在国外是有很大的应用的,比如说山姆超市有一些商品确实很便宜,只不过你得先办会员卡,你得先花钱才可以,所以国内。很多超市他都不这么干,因为按照国内人的想法,你让我提前花钱,那我肯定不愿意花呀。
现在之所以也出现这么高,就是因为现在国内的年轻人也逐渐发生了这种仓储式的超市有好处,因为它减去了很多中间环节,价格上更便宜,虽然说我办了一张会员卡,我好像是提前付出了一些,但我买东西的时候便宜啊,而且在超市我能享受到更大的优惠,这个超市慢慢规模大的,全国连锁式的,我买东西也不受什么影响,所以慢慢的年轻人接受了,那这个东西就能起来,因为未来终究是年轻人的天下呀。
首先,你的自制力就不够,欲望强烈到自己也控制不住。 然后你的贪念让你的思想控制不住要花钱。 最后可能是因为你的生活条件不太富裕让你认为,这是我自己的钱,我花花也没什么地!所以可能就想要花更多的钱去花,让自己的心态平和些。 还有一种就是购物狂,你属于吗?那要看看你想买的是高档货还是一般货了, 不管是什么货,总之你可能就是没考虑到花钱之后的痛苦。 我建议你列张清单,将一部分存起来,一部分生活费,另一部分为自己随便花或奖励自己的费用。
域名是一种开放性资源,谁注册的就属于谁,只要有人注册了某一个域名那么其他人就再也不能注册这个域名了。如果你是第一个注册这个域名(以.com域名为例)的,注册成本仅需要一年几十块钱,以后每年也就交几十块钱就行了。而由于现在域名越来越紧俏,导致想从其他人手中购买极品域名的话,可能就需要很多很多钱了。所以在二十年前,没什么人重视“域名”这个东西的时候买了好多极品域名的话,现在基本上吃喝不愁了。
今天再想用.com域名做网站的话,如果手上没什么存货,基本就只能从其他人手中高价购买了。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好的.com域名基本已经被注册光了。现在要想买一个好点的拼音域名可能动不动就得花成千上万。
阿里巴巴(淘宝)、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们的域名当初又是多少钱买的呢?
一、自己几十块钱成本价注册,并沿用至今的。
现在的互联网巨头基本上都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所以往前倒退十几年的时间,那时没多少人在意域名,所以基本上想注册什么域名就能注册到什么域名,只要花几十块钱的成本价就能买到。比如搜索引擎的巨头百度的baidu.com;比如搜狐网的sohu.com;比如淘宝网的taobao.com等都是域名成本价购买。在那个时代建立的各种门户网站,只要不是太极品的域名基本上都是以成本价自己注册的。
二、自己先几十块钱成本价注册,中途再高价换域名的。
京东最初的域名是360buy.com,360度全方位购买的意思,域名购买费用仅几十块钱而已。自1998年京东成立以来,一直用到2013年,然后换成了jd.com。在2000年左右,互联网上确实比较流行使用这种组合域名,比如前程无忧的51job.com。而京东为了买jd.com花了3000万,虽然3000万是一笔巨款,但是换成jd.com之后节省了一大笔的的各种推广费用。
360公司的全称是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建立之初使用的是qihoo.com这样一个仿照yahoo.com的域名,成本低廉。但是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尤其是360安全卫士系列的深入人心以及国际化的推进,360开始了更换域名之旅。花1个多亿买了360.com域名作为官网。是一个比京东更壕的公司。
还有一个指的一提的就是吐槽很多的腾讯域名qq.com,腾讯公司建立于1998年,最初使用的域名是oicq.com和oicq.net,但是因为oicq是“学习”的icq,所以后来被icq母公司美国在线给告了,美国在线胜诉,这俩域名也就被人家免费拿走了。然后腾讯又低价注册了tencent.com用了两年。到2003年马化腾纠结以后该怎么办的时候,发现了qq.com正在挂牌出售。原qq.com的主人的售价是200万美元,但是腾讯公司的人给这个原主人发邮件说,打算做一个个人网站,希望便宜点。结果qq.com的原主人可能因为这个“要做个人网站”的原因,最终仅以10万美元的“超低价”卖给了这个要“做个人网站”的公司。然后加上律师费1万美元,腾讯最终以11万美元拿下了qq.com,建立了新的腾讯网。相比jd.com和360.com省了好多好多钱。
三、直接高价从其他人手里购买。
现在有野心的互联网公司在建站之初都会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产品的域名,不管花多少钱都会把域名拿下。但是在十几、二十年前的时候也有这样一个人愿意花大价钱买一个好域名建网站。在1999年,马云还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就舍得花3000美元(还有的版本说1万美元、5万美元的),就为了买alibaba.com这个域名建立阿里巴巴的网站。在那时候人们都不在意域名而且马云也没什么钱的时候,花这些钱买个域名无疑是巨款了。现在阿里巴巴集团俨然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龙头老大,只能感慨马云的眼光毒辣了。
微信公众号:domain265
天上没有白掉下来的馅饼儿,没有任何一支夺冠队伍所花的年薪是联盟最少的,而随着工资帽的大幅上涨,现在的球队要想夺冠还必须得靠钱砸出来!不花个一两亿美刀,总冠军可别想!一句话:钱多才是最真理!
近些年,联盟球星“抱团风气”盛行,各队薪资都水涨船高,16年总冠军骑士队总薪资突破了一亿美元大关,是该赛季的联盟第一,而09-10赛季的总冠军湖人队总薪资同样高达九千多万美元,也是该赛季的联盟第一。16-17赛季,勇士“老三巨头”:库里、汤普森和追梦-格林的总薪资不过4400万,这也使得他们有足够的薪资空间去追求杜兰特,在此之前的十年,每年的总冠军球队薪资平均都是联盟前十水平,总冠军基本上与廉价绝缘了。
特殊的情况也有,例如14-15赛季的勇士,由于汤普森和格林还处在新秀合同内,而库里当时的年薪也不过1063万美元,但就是这样,他们的总薪资也排在联盟第十四,处于中游水平。况且,彼时的库里、汤普森和格林肯定不止这点身价。
13-14赛季的马刺也相对“廉价”,一年马刺队内最高薪是拿着1250万美元的帕克,邓肯是1036万美元,吉诺比利是750万美元,已到生涯晚期的GDP都不同程度的选择了降薪,那一年马刺的薪资总额排在联盟第十九位,可以说以“白菜价”阵容拿到了总冠军。
但并不是一味砸钱就能带来成效,所谓的性价比也要考虑,联盟每年都会出产一些高薪低能的水货,最典型的莫过于在灰熊领着两千多万的帕森斯了。再参考当年德隆、加内特、皮尔斯和大洛佩兹的篮网,篮网队是出了名的花钱大手大脚,但同时它也是出了名的“鱼腩”球队。
所以,要想夺冠,钱肯定是要花,关键是怎么花,必须得花在“刀刃”上!
在NBA,钱不是万能的,更不会和总冠军挂钩,否则的话,湖人和尼克斯年年都会是夺冠热门。尽管有不少总冠军是靠金钱堆砌出来的,但也有些球队在队内核心主力尚处于新秀合同期内,就以较低的花费夺得了总冠军,性价比极高。考虑到近年来NBA球员薪资暴涨,因此如今NBA球队的薪资总额肯定要高于很早以前。因此,本文只选取21世纪这20年来的总冠军,来看看谁最“便宜”。
说到21世纪最成功的球队,马刺自然是不能绕过的。他们从1999年开始到2014年6进总决赛5次夺冠。此外,马刺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有2点,其一是他们为联盟奉献了数不清的球队主帅、总经理和其他运营者们,形成了所谓“马刺系”;其二,马刺树立了以最小花费夺得最高荣誉的典范。
2004-05赛季马刺的那次夺冠就很有代表性,他们该赛季的花费仅为4712万美元,总薪资在该赛季的NBA竟只排第24位。与之相比,该赛季花费最多的球队是尼克斯,达到1亿美元,但尼克斯仅获得33胜49负,和猛龙并列东区倒数第4。
4712万美元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利拉德在2019年和开拓者续签4年顶薪合同,他在2022-23赛季的年薪就将高达4725万美元,合同后2年他的年薪更会突破5000万大关。换句话说,马刺当年不过花了如今利拉德一年年薪这么多的钱,就“买回了”一座总冠军,着实划算。
该赛季的马刺当然还是吃了主力球员(托尼-帕克)仍在新秀合同期内的红利。该赛季,邓肯是队内最高薪球员,年薪1426万;而帕克是NBA生涯第4季,年薪只有155万;吉诺比利刚和马刺续约,起薪也仅为660万。
此后NBA球员身价暴涨,但马刺总薪资的涨幅是有限的。2013-14赛季,马刺最后一次夺冠,全队薪资总额也仅为6463万,在联盟仅排第21位,而那个赛季篮网的薪资总额已达到1.12亿。该队在2013年掏空选秀权,从绿军打包换来KG、皮尔斯和特里,和大洛佩斯、乔-约翰逊和德隆-威廉姆斯组成豪华阵容,但仅夺得44胜38负,止步东区次轮。
该赛季,小卡当选总决赛MVP,但他仍在新秀合同期内,年薪仅为189万美元。此外,邓肯年薪1036万,吉诺比利年薪750万,帕克年薪1250万。
再翻开近10年的NBA总冠军球队薪资榜,会发现从2016年的骑士开始,总冠军球队的总薪资就没再也没低于1亿美元。这期间花费最少的除了2013-14赛季的马刺,就属2014-15赛季的勇士了。该赛季勇士总薪资仅为7358万美元,联盟第14。他们和2014年的马刺也是近10年仅有的2支总薪资在该赛季联盟前10名开外的冠军队。
该赛季,勇士队内第一高薪不是水花兄弟,而是全明星内线大卫-李,为1501万;库里迎来生涯第6季,年薪1063万;克莱-汤普森迎来生涯第4季,当年仍身背新秀合同(在2014年已续约,但新合同在2015年生效),年薪308万;追梦格林年薪甚至不足100万(91.5万)。
其实,2019-20赛季总冠军湖人总薪资达到1.26亿,看似不少,但在联盟却仅排第17位,也算是很划算的总冠军。
说到这里,貌似也可明白为何独行侠在今年休赛期准备“只争朝夕”,花大价钱引进第三球星了。尽管波尔津吉斯以2728万美元独占队内薪资榜头名,但东契奇仍在新秀合同期内,768万的年薪在队内仅排第7位,而他最早也是在明年续约,全队在新赛季薪资总额仅排联盟第15位。独行侠的意图很明显,想要在东契奇签下肥约前尽快跻身争冠行列,和当年马刺、勇士一样吃红利。(仰卧撑/毛毛)
在我印象之中,04年的活塞算是平民球队干掉豪华之师的代表了,队内没啥大牌,但是实力却不容小觑!
比卢普斯——一个高顺位的却没怎么证明出自己的球员!
汉密尔顿——俗称跑不死,连科比都说:“防守他是压力最大的,你要全场不停的跟防、追访,因为他不知疲惫!”
拉希德华莱士——怒吼天尊,技犯之王!直臂投篮的行家!
大本钟华莱士——铁血硬汉,曾经揍过阿泰斯特的男人,防守悍将!
小王子普林斯——左撇子选手,臂长,侧翼防守非常出色!
以上就是活塞五虎将,由于当季的球队战绩出色,队中除了普林斯外其余四人都入选了全明星赛,虽然这样,但是,这几个人都没有过高的薪水!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当季球队中工资最少的,但是他们绝对是最“草根儿”的!
备注:没找到拉希德华莱士的薪资情况!
我是BLAH!
每一年工资帽不同,不太好对比。例如从2016年至今,工资帽已经暴涨接近3000万。
从每个赛季中,选择几支球队总工资没有超过工资帽的球队。(工资帽从1984年开始实行)
1995–96赛季,工资帽是2300万,公牛队夺冠阵容总工资为2320万,只超工资帽20万。
当然这也是时代变化造成的。
当时NBA联盟的新电视转播合同,工资帽从1600万,暴涨到2300万,而球队中核心球员乔丹、皮蓬之前的长约合同都未到期,只拿300万左右的工资(他们签下合同时,工资帽只有1000万)。
用联盟倒数第六的总薪资,赢得最终的总冠军,还有哪支球队比马刺更懂得“花小钱,干大事”。
现如今的NBA联盟,夺取冠军的最好方式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都能异口同声的说道: 金元时代,巨星抱团。 尽管方法简单粗暴,但却往往能获得极为有效的结果,代价就是球队老板得花大把大把的美金。
那NBA 历史 上有没有哪支球队用了很少的钱,却最终获得了总冠军呢?还真有,这支球队就是04-05赛季的马刺队。
五年夺三冠
04-05赛季,马刺队以常规赛西部第二的成绩打进总决赛,最终夺取了当赛季的总冠军。而从02赛季开始,截止到06-07赛季结束,马刺队在五年的时间一共拿到了其中的三个总冠军,堪称新世纪初期NBA最成功的球队之一。
02-03赛季、04-05赛季、06-07赛季马刺都获得总冠军。
04-05赛季,马刺总薪资联盟第24位
尽管球队夺得了总冠军,尽管球队当时有联盟最好的大前锋邓肯,但马刺队那个赛季的整体薪资可一点不高,仅排名联盟第24位。(联盟一共有30支球队)
04-05赛季,NBA球队工资帽是4380万美金,而马刺队的球队总薪资是4712万美金,排名全联盟第24位。当赛季总薪资第一的球队是尼克斯,高达1.02亿美金,但却只取得了东部倒数第三的成绩,季后赛都没进。
那个赛季马刺队只有邓肯一人的工资超过千万美金,达到1426万美金。至于“GDP组合”的另外两位球员,吉诺比利年薪660万美金,而帕克更是因为身处“新秀合同期”,年薪只有155万美金。
所以,在同年度对比中,04-05赛季的马刺用排名联盟24名的总薪资夺得了最终的总冠军,绝对是用最少年薪获得总冠军的球队代表。
关于NBA 历史 上花最少的年薪但却获得了总冠军,这个横向按时间轴的比较肯定没有意义,因为就拿这两年来说,工资帽暴涨,超级球星抱团,所以基本夺冠的球队薪资总额都是过万亿的,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们通过纵向比较该球队夺冠时在当赛季球队当中的排名比较实际。根据查实的NBA自85年之后有具体球队薪资总额和排名的,笔者做了一份数据统计如下:
86年总冠军:凯尔特人;薪资总额:656万;排名联盟第5;(87年缺失)
88年总冠军:湖人;薪资总额:911万;排名联盟第2;
89年总冠军:活塞;薪资总额:753万;排名联盟第6;(90年缺失)
91年总冠军:公牛;薪资总额:1004万;排名联盟第22;
92年总冠军:公牛;薪资总额:1683万;排名联盟第3;
93年总冠军:公牛;薪资总额:1854万;排名联盟第4;
94年总冠军:火箭;薪资总额:1676万;排名联盟第19;
95年总冠军:火箭;薪资总额:1758万;排名联盟第23;
96年总冠军:公牛;薪资总额:2318万;排名联盟第12;
97年总冠军:公牛;薪资总额:5827万;排名联盟第1;
98年总冠军:公牛;薪资总额:6133万;排名联盟第1;
99年总冠军:马刺;薪资总额:4339万;排名联盟第6;
00年总冠军:湖人;薪资总额:5502万;排名联盟第3;
01年总冠军:湖人;薪资总额:5897万;排名联盟第6;
02年总冠军:湖人;薪资总额:5426万;排名联盟第12;
03年总冠军:马刺;薪资总额:5318万;排名联盟第16;
04年总冠军:活塞;薪资总额:5344万;排名联盟第17;
05年总冠军:马刺;薪资总额:4712万;排名联盟第24;
06年总冠军:热火;薪资总额:6073万;排名联盟第15;
07年总冠军:马刺;薪资总额:6565万;排名联盟第8;
08年总冠军:凯尔特人;薪资总额:7438万;排名联盟第6;
09年总冠军:湖人;薪资总额:7825万;排名联盟第6;
10年总冠军:湖人;薪资总额:9138万;排名联盟第1;
11年总冠军:独行侠;薪资总额:8541万;排名联盟第3;
12年总冠军:热火;薪资总额:7412万;排名联盟第8;
13年总冠军:热火;薪资总额:8177万;排名联盟第5;
14年总冠军:马刺;薪资总额:6463万;排名联盟第21;
15年总冠军:勇士;薪资总额:7355万;排名联盟第17;
16年总冠军:骑士;薪资总额:10596万;排名联盟第1
17年总冠军:勇士;薪资总额:10129万;排名联盟第15;
18年总冠军:勇士 ;薪资总额:13536万;排名联盟第3;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NBA的工资帽基本一直都在往上涨,而NBA又有一个穷人线规则,所以各队每赛季的总薪资基本都是在往上涨。
如今的工资帽一亿美元左右,球队最低薪资总额也接近一亿美元,而在以前,比如八九十年,那时的工资帽只在一千万美元左右,球队总薪资最高也就一两千万美元,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挂上 历史 是不对的,应该设定一个时间范围,比如近十年。
NBA近十年夺冠球队总薪资数额
2010-11赛季:达拉斯独行侠,8541万美元,联盟第三
2011-12赛季:迈阿密热火,7412万美元,联盟第八
2012-13赛季:迈阿密热火,8177万美元,联盟第五
2013-14赛季:圣安东尼奥马刺,6463万美元,联盟第二十一
2014-15赛季:金州勇士,7355万美元,联盟第十七
2015-16赛季:克利夫兰骑士,1.0596亿美元,联盟第一
2016-17赛季:金州勇士,1.0158亿美元,联盟第十五
2017-18赛季:金州勇士,1.3536亿美元,联盟第二
2018-19赛季:多伦多猛龙,1.3440亿美元,联盟第四
2019-20赛季:洛杉矶湖人,1.2111亿美元,联盟第十九
综合来看,13-14赛季的马刺是近十年花钱最少的总冠军球队
马刺在13-14赛季的薪资总额不仅为十年最低,而且其在当年也只排在球队薪资榜第二十一,所以不管你从哪个角度来谈这件事,马刺都是近十年花最少钱拿总冠军的最佳典范。
因为马刺老板是买拖拉机的,其身价一直都位居联盟倒数的2亿美元左右,所以马刺一贯的传统就是花小钱办大事,但马刺之所以能靠花小钱就能取得成功,这其中无非有两大因素。
1、马刺的选秀眼光与培养能力
自从马刺97年用状元签选中邓肯之后,在波波维奇和邓肯的带领下,马刺往后连续22年打进季后赛,因为战绩很稳定的原因,马刺的选秀签位最好也就在首轮二十顺位附近,我们都知道,选秀顺位越高,选到好球员的几率就越大,而马刺的顺位一直很一般,所以想要选到好球员或较好球员就需要凭借非常出色的眼光了,而马刺在选秀,尤其是低顺位淘宝这一块做得非常好。
马刺二十余年最出彩的两次低顺位选人:1999年,用次轮第28顺位选中了马努-吉诺比利;2001年,用首轮28号签选中了托尼-帕克
虽然伦纳德坑了马刺一把,但还是想说,2011年马刺用乔治希尔换伦纳德的交易非常棒。
除了选秀眼光之外,马刺的球员培养能力也非常好,常常会有球员在马刺变废为宝,然后离开马刺后又废,这说明马刺的球队氛围和球员培养能力很好,而之所好,这主要还是因为GDP三核心的领袖能力确实好,也因为波波维奇的执教非常能因材施教。
2、马刺三驾马车都愿意降薪
球员主动降薪这事好像就是马刺的GDP组合带起来的,就比如说13-14赛季,马刺队内最高薪是托尼-帕克的1250万美元,然后是邓肯的1036万美元,马努-吉诺比利的年薪为队内第三的750万美元。
按理说啊,即便邓肯、帕克、吉诺比利当时的实力已经不值得顶薪,但不管如何,以这三人的地位、贡献与实力,他们都该拿顶薪,尤其是邓肯最该拿顶薪,但是这三人在中后期拿的薪水根本跟他们的地位、贡献与实力明显不相符合。
说实话,马刺能同时拥有邓肯、帕克和吉诺比利是真的舒服,如果这三人都想拿顶薪,马刺的薪资早就爆表了。
在薪资亿元时代,19-20赛季的湖人是花钱最少的总冠军
因为2016年夏天工资帽暴涨两千多万美元之后,NBA各队的薪资总额开始进入亿元时代,如果湖人19-20赛季没有夺冠,那16-17赛季的勇士就是亿元时代花钱最少的总冠军,当赛季的勇士拥有库里、杜兰特、汤普森和格林的巅峰四巨头阵容,而以这四人为核打造的球队阵容竟然只花了联盟位居第十五的1.0158亿美元。
说起来,湖人本赛季之所以花这么少的钱就拿到了总冠军,其中这当中还有很多无奈,作为联盟最不怕花钱的球队,湖人本赛季也想花更多的钱去打造阵容,但是奈何有规则在限制啊,湖人本赛季的阵容中,除了库兹马、卡鲁索和詹姆斯三人之外,其余的都是19年夏天才加盟湖人的,所以湖人只能用1.09亿美元下的剩余薪资空间签人,也就是2350万美元左右吧。
你看看湖人的阵容构成,除了詹姆斯(3744万美元)、戴维斯(2709万美元)和格林(1463万美元)和波普(809万美元),其余的人都是要么是新秀合同和特例,要么就是底薪,所以这样来看,湖人本赛季能夺冠,这足以说明詹姆斯和戴维斯两人的能力确实强悍。
结语
想要打造一支总冠军球队,光知道花钱、光知道花大钱是没用的,最要紧的是一定要学会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除此之外,球队的内部挖潜、选秀淘宝能力也非常重要,因为当一支球队常年战绩稳定时,这就意味着你无法获得较高的选秀顺位,无法腾出很充足的薪资空间去签球员,一旦如此,内部挖潜、选秀淘宝和签约操作能力这三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因为NBA的收入大幅上涨,工资帽也上涨很多。所以近些年的球员收入激增,夺冠球队薪金与之前的相比并不公平。所以就看一下近些年夺冠薪资最少得球队吧。
近些年夺冠薪资最少的无疑就是13-14赛季的马刺队。这个赛季马刺队全队薪金只有6463万美金,只排名联盟第21位。可以说性价比超高的一只队伍。这一年全队只有帕克,邓肯,斯普利特年薪过千万,最高的是帕克的1250万。这一年马刺的薪水甚至比06-07赛季夺冠时还要低。
当然在往前比就没法比了,毕竟工资水平相差太多。 05年马刺夺冠薪资只有4712万,04年活塞达到5344万。看来这么多年马刺夺冠都是花钱最少的。在球队建设上,马刺真是厉害。当然遇见邓肯,帕克,吉诺比利这几位不在乎薪金的球星,也是马刺薪金不多的原因。
13-14赛季的马刺可以说真的将团队篮球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总决赛的发挥,很难想象一只整体年龄偏大的球队,能够以那种绝对的优势击败热火队。
天上没有白掉下来的馅饼儿,没有任何一支夺冠队伍所花的年薪是联盟最少的,而随着工资帽的大幅上涨,现在的球队要想夺冠还必须得靠钱砸出来!不花个一两亿美刀,总冠军可别想!一句话:钱多才是最真理!
近些年,联盟球星“抱团风气”盛行,各队薪资都水涨船高,16年总冠军骑士队总薪资突破了一亿美元大关,是该赛季的联盟第一,而09-10赛季的总冠军湖人队总薪资同样高达九千多万美元,也是该赛季的联盟第一。16-17赛季,勇士“老三巨头”:库里、汤普森和追梦-格林的总薪资不过4400万,这也使得他们有足够的薪资空间去追求杜兰特,在此之前的十年,每年的总冠军球队薪资平均都是联盟前十水平,总冠军基本上与廉价绝缘了。
特殊的情况也有,例如14-15赛季的勇士,由于汤普森和格林还处在新秀合同内,而库里当时的年薪也不过1063万美元,但就是这样,他们的总薪资也排在联盟第十四,处于中游水平。况且,彼时的库里、汤普森和格林肯定不止这点身价。
13-14赛季的马刺也相对“廉价”,一年马刺队内最高薪是拿着1250万美元的帕克,邓肯是1036万美元,吉诺比利是750万美元,已到生涯晚期的GDP都不同程度的选择了降薪,那一年马刺的薪资总额排在联盟第十九位,可以说以“白菜价”阵容拿到了总冠军。
但并不是一味砸钱就能带来成效,所谓的性价比也要考虑,联盟每年都会出产一些高薪低能的水货,最典型的莫过于在灰熊领着两千多万的帕森斯了。再参考当年德隆、加内特、皮尔斯和大洛佩兹的篮网,篮网队是出了名的花钱大手大脚,但同时它也是出了名的“鱼腩”球队。
所以,要想夺冠,钱肯定是要花,关键是怎么花,必须得花在“刀刃”上!
这就是人的正常心里呀,有钱就想花呀,本来自己挣钱就是为了花呀,你花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不是失去钱,而是钱变成了另一种方式陪伴在你身边。
只要你仔细阅读了上述,那么你就已经了解了的相关知识,如果屏幕面前的你还有什么对巨头想花好的建议和想法,欢迎各位再下面评论区评论出来,我们将及时回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