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张纯如有什么贡献?她为什么吞枪自杀?

发布时间:2022-08-10 17:18:48

张纯如作为出生在新泽西的第二代美国华裔,其在1997年出版了《南京大屠杀》(又称《南京暴行》),先后被翻译成15种语言,打破了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长达60年的沉默,迅速轰动世界。然而,由于写作过程中和出版后带来的影响,张纯如却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再加上服药带来的副作用,导致她最终于2004年11月9日开枪自杀。

出版《南京大屠杀》,迅速轰动世界张纯如作为美国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其最擅长以新颖独特的手法描述华人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揭示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和美国华人史,其先后出版了《钱学森传》、《南京大屠杀》、《华人在美国》等作品。

1994年12月,当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立即就感到了无与伦比的愤怒,而当她发现在所有英文的非小说类书籍中,居然没有一本提及这段历史后,她毅然决然的决定要填补上这一空档。于是,从这一年开始,她开始在世界各地访问幸存者,查阅历史文献,为写作做准备。

在当时的美国来说,一个年轻女子花数年时间完成一本历史著作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毕竟当时大部分人都在忙着奋斗赚钱、成家立业,而张纯如却说,“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为了确保资料的准确,张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

1995年7月,张纯如曾前往南京搜集史料,待了25天左右,据帮助其搜集资料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回忆,当时27岁的张纯如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的工作一点也不耽误,每天坚持工作10多个小时。而曾担任张纯如中文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则回忆说,“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了。她这个人通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真觉得她有些偏执”。

1997年12月,在南京大屠杀60周年自己,张纯如撰写的英文版《南京大屠杀》出版,对于这本详细记录了侵华日军南京犯下的大屠杀、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的书,一经问世便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迅速震惊西方世界。而此后数年内,《南京大屠杀》再版十余次,先后印发近百万册,并被翻译成15种语言。

因写书而患上抑郁症,张纯如最终开枪自杀很多人认为张纯如的自杀,与《南京大屠杀》这本书有着密切关系,其实并不准确。毕竟张纯如第一次精神崩溃发生在2004年8月,而此时距离该书出版,已经过去了六年时间。因此,张纯如的自杀虽与《南京大屠杀》这本书有关,但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密切。

在撰写《南京大屠杀》时,张纯如的确已经出现了一些身体上的问题,由于这本书中详细描述了日本军人的各种恶行,因而导致她出现了如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等问题,而在该书出版之后,又接连收到威胁信件和电话,这使其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如果说《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出版前后带来的精神压力是根源,那么张纯如在2003年4月出版的《华人在美国》(The Chinese in America)以及随后准备撰写的关于“日军对美菲联军的暴行”的书,便是最终导致其精神崩溃的导火索。

《华人在美国》这本书讲述的是华人在美国生活中持续受到的边缘化对待,例如其在书中曾说“刮开每个在美国成名的,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美裔华人的外表,你会发现无论他们获得的成就多么杰出,无论他们为美国社会做了多少贡献,事实上他们所有人的身份都曾经受到过各式各样的质疑。”由此可见,在写这本书时,张纯如又“吸收”了多少负面情绪。

2004年8月,当张纯如正在搜集整理自己的第四本书,描写“日军对美菲联军暴行”的书时,在路易斯维尔市患上了应激性精神病,后被送往医院,而在张纯如三张遗言字条中的第二张,她曾写道,“你们最好记住那个曾经的我,那个作为畅销书作家如日中天的我,而非那个从路易斯维尔市回来后变得失魂落魄的我”。张纯如的病情,显然是由于长期的负面情绪和精神压力所致。

经过治疗后,张纯如虽然得以出院,但这次发病却让她患上了严重的被迫害妄想症,她在第三张遗言字条上曾写道,“我实在无法动摇一个信念,即我被某些比我想象中更为强大的力量雇佣或迫害。这个力量也许是CIA,也许是其他组织,我永远不知道。只要我还活着,这些力量将永不会停止对我的追捕。”由此可见,张纯如的病情已经严重到了什么地步。

张纯如曾在第一张遗言字条中写道,“我承诺我会早晨起床并走出房子,我将进行一段长长的散步,并顺路拜访我的父母。我将遵照医嘱按时服药。我承诺不会伤害我自己,我承诺不会访问那些讨论自杀的网站”。可见,她是清楚自己病情的,也曾努力恢复正常生活,可惜最后还是因精神疾病和药物副作用走上了不归路,最终于2004年11月9日将自己的白色轿车停在一段荒僻的公路旁,然后掏出手枪,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

关于张纯如之死,正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所说,“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

张纯如的贡献?她让西方民众看清了二战期间日寇的真面目,唤醒了当时西方民众的集体良知!

张纯如吞枪自杀?她因为写《南京大屠杀》这部书时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再加上日本右翼势力对她和她的家人的疯狂侮辱和恐吓,让她最终崩溃,饮弹自尽!

1994年,当张纯如在美国第一次看到一张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她彻底震惊了,继而恐惧、愤怒、疾声大呼:“为什么所有的英文书籍里,没有一本提及这段历史?他们是不是被蒙蔽了?”

此后,她历时三年,搜遍海内外所有关于那段历史的珍贵档案、照片和个人记录,她哭了!

不小心翻开的历史“几百年前,铁木真征服花剌子模,没有任何一次屠杀超过20万,被西方人一直口诛笔伐至今;帖木儿征服德里之前屠杀了10万人,至今不被原谅;可日本人在南京制造了一场超过30万人的大屠杀,为何西方没有人说一声不公?为何岛上还有那么多人哈日?”--摘自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张纯如的祖父是抗日国军将领张铁军,其父当年是台大物理系的“状元”, 在她童年时偶尔提及当年南京沦陷日寇铁蹄之下的惨状......但是,那段历史距离她似乎太遥远,让出生在美国的她以为那只是一个恐怖的“故事”。

殊不知,这也为她日后的悲惨命运埋下伏笔!

曾经,张纯如也在西方的各大图书馆多方查询,希望能找到关于那段历史的权威资料,可惜没找到。由此,她认为那段历史只是父辈们“失真”的记忆,直到她无意在一个朋友家里发现那张真实拍摄在1938年的黑白照片!

随着越来越多的照片被发现,越来越多亲历那段历史的日记被挖掘,越来越多从那座梦魇般的城市中活下的人向她讲述......张纯如哭了!

原来,在那短短的几个月里,日本人整整屠杀了30万以上手无寸铁的军人和平民!

原来,在那段不忍回忆的历史里,有数以十万计的妇女被日寇集体凌辱!

原来,任何有良知的历史学家都不应忘记的那段历史,从一开始就被自诩“正义”的西方人故意掩藏起来了!

原来,那段任何人都没有资格代表遇难者原谅的历史,在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就在西方列强的强压下,被迫遗忘并“原谅”了!

拯救西方的良知对于西方政治家的立场,张纯如不抱希望改变。

但让张纯如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整整60年过去了,日本都没有人代表他们的国家或民族公开道歉,哪怕连一个道歉的姿态都没有!

张纯如认为“遗忘历史的人必将重蹈覆辙”,为了警醒世人,唤醒西方的良知,也为了铭记沉淀在血脉里的耻辱,她决定让那段历史大白天下!

历时三载,她先后在耶鲁大学藏书馆找到了被刻意隐藏于此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找到了大量被其他机构隐藏的珍贵历史照片和个人札记,找到了任何人都无法帮那帮野蛮杀戮者洗白的铁证!

“在收集、写作的过程中,这个只有20多岁的女子经常气得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她面对的是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是一部酷刑百科全书,这些她都要具体面对,还要叙述出来……”

朋友们记下了张纯如创作过程中令人痛心的一幕!

因为这部书,张纯如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中途不得不接受心理干预治疗。可是,这个顽强的华裔女子终于还是完成了这部书,向世人揭露出日寇“集体人性”中最大的恶!

1997年,冲破重重阻碍,《南京大屠杀》一书终于发布了。

西方的历史学家为之震撼,普通民众更是惊得张大了嘴巴,他们不会想到:本以为最残酷的是二战时期的德军,可相比日本兵,他们似乎反而和善了一点!

所以,张纯如接受采访时说:“任谁都可以装作看不见,作为中国人的后裔,我不能!”

抑郁症下的同胞之恨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张纯如说:

“作为一个有着华夏血脉的人,我不原谅日本人!他们不仅不忏悔,不反省,反而极力掩盖历史,粉饰当年的侵略暴行,所有试图或曾经包庇他们的人都应感到耻辱!”

在说到“shameless”(耻辱)这个词时,张纯如很激动、很愤怒,连续说了很多遍.......

鲜为人知的是,在张纯如创作完成《南京大屠杀》后,张纯如经常受到在美的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甚至,有人扬言要对她采取极端的手段!

因为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这让她本来就被折磨得千疮百孔的心再也承受不住,不得不住院治疗。

医生确诊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原因是她在创作过程激发了儿童时期的恐怖记忆,再加上女性的同情心理,让她经常进入幻听、幻视的严重病症状态。

经过长期的治疗后,出院之后,她开始变化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不敢向外界随便透露家人的信息,惴惴不安,一直活在恐惧里。

1998年,张纯如计划出版日文版《南京大屠杀》,却再次屡屡受到恐吓和威胁。任何试图翻译这部书的日文作家,都受到了疯狂的报复。

为了让更多西方人切身感受到日本人的暴行,2004年,张纯如决定写一部日本俘虏营虐待美国大兵的书。令人痛惜的是,在菲律宾调研期间,被人性之恶再次强烈震撼的张纯如旧病复发,再次入院治疗!

张纯如曾对朋友说:

“必须有人能让西方世界感到切身之痛,激发他们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良知,团结起来,让日本对过去的那段历史认罪!向中国人民道歉!”

风中之花凋零2004年10月,尽管经过治疗,张纯如的抑郁症得到了缓解,但没人知道她已经崩溃了。

对家人安危的担忧,对日本大部分人拒不认罪态度的痛恨,对数百万日寇“集体人性”的极度失望,以及西方高层无动于衷的冷漠,让张纯如对这个世界的“人性之善”失去了信心。

终于,2004年11月9日,她留下一个纸条后离开了家,饮弹自尽,时年36岁!

“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从张纯如女士的遗言中,我们可以读出:

她曾经认真、美好、快乐地活着,因为,在没有接触那段历史之前,她一直认为人性是美好的!

可是,当她历经艰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在捍卫写作的权力、家人的安危和历史的良知过程中,被人性之恶彻底击溃,终于走上一条再也不能回头的路。

世上一切的美好,都经受不起恶的摧残!

张纯如,这个血脉里流淌着华夏基因的女子,用生命捍卫了历史的真相,她不应被遗忘!

张纯如,这个柔弱的魅力女子,也许她不是那么地坚强,不是那么地无畏,但她勇敢、善良且绝不放弃,她值得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

在这世上,有什么比一边畏惧流泪还一边坚持不放弃更让人感动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