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音乐最初的印象是小学课堂上的《小城故事多》《让我们荡起双桨》《最浪漫的事》,还有爸妈经常哼的老歌(红歌),比如《南泥湾》《走进新时代》《十送红军》《北京的金山上》,村里亲戚家播放的卓依婷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外婆的澎湖湾》《妈妈的吻》《童年》,《纤夫的爱》《窗外》等音乐在线听歌曲。 在初中的某节音乐课上,一个坏同学(不爱学习经常上网打架染头发是那时的我对坏同学回执的评价)唱了周杰伦的《彩虹》,深深地震撼了我,原来并不是歌手唱歌才好听,我们也可以。之后我开始关注音乐,听(也有学唱一些)许嵩《庐州月》《清明雨上》《断桥残雪》《半城烟沙》《幻听》,周杰伦的《黑色毛衣》《白色风车》《星晴》《半岛铁盒》《双截棍》《千里之外》,《一个人的寂寞两个人的错》《痛彻心扉》《等一分钟》《白色恋人》《偏爱》等爆红歌曲。 高中时除了一些经典粤语歌(李克勤张国荣陈奕迅张学友等),网络歌曲(伤感情歌)也一直在我的歌单里盘踞着。 大学时迷恋过古风(室友影响),阿悄的《在深秋》《神武雨霖铃》《自爱》,董贞的《蜀绣》《相思引》《刀剑如梦》《追梦人》,也开始听摇滚许巍的《蓝莲花》《曾经的你》《执着》,汪峰的《春天里》《像梦一样自由》《怒放的生命》《飞得更高》,零点乐队《玩够了没有》《相信自己》《爱不爱我》。毕业后的某一天,觉得听什么都无感,也不会唱了,于是把歌单清理了一下(1000多首歌),开始听国外音乐,特别是一些节奏律动感强的,还有班得瑞、久石让的纯音乐,当然还有我最爱的草原风(降央卓玛、乌兰图雅、央金兰泽等)。直到现在我的歌单里,我听得最多的还是外国音乐和草原风,好像只有它们懂我,也只有它们适合我。 也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一段陌生的旋律会飘进我的耳朵,俘虏我的灵魂。像走在路上的《滴答》声,像酷狗推荐的《私奔》,像隔壁房间里《化身孤岛的蓝鲸》,像朋友圈的《如果有来生》,像音乐节目里的《写给父亲的散文诗》,像朋友推荐的《Time to Rock》,像意外收获(之前手机自带的MV)《Et Situ n'existais pas》,像电影里的《幽灵公主》
听歌突然不知道喜欢听什么歌,建议你可以听些民歌,今天我所说的民歌,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空灵的感觉可能会燃起你听歌的灵感。
以下推荐几首我比较喜欢的民歌:
《南山南》结合了诗歌才情和旋律天赋,有种诗歌般的沧桑感怀,笔者从中国好声音舞台听到认识这首歌就被深深吸引。
《安和桥》用干净优雅的吉他和弦乐,温暖而略显颓废的文字,近乎絮叨地书写身边的人、身边的故事和自己的内心,是那么的真诚和简单,却洋溢着超越生活的诗。
《无与伦比的美丽》华丽无比的小情歌”渲染了唯美的一种色彩,让品尝它的人无法自拔地沉浸在一种绵密而愉悦的温柔享受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