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今日中国银价多少钱一克(银价今日价格多少一克人民币)

发布时间:2022-10-04 14:33:30

今天给各位分享今日中国银价多少钱一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银价今日价格多少一克人民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今日银价可以在哪里看的到?

今日银价是可以在很白银投资平台或交易所都能看的到,可参考银百科

银饰品价格是多少一克

925银价格 24-40 元/克。

但是我们平时购买的是925银首饰,并不是交易所价格,需要加入一些工费。因工艺不同价格也不同。925银回收的价值比交易所价格低。

不过纯银的价格都是根据市场而定的, 如果供不应求的话,价格就会越来越贵,毕竟物以稀为贵,反之则便宜。

拓展资料:

纯银,即为含量接近100%的金属银。银化学性质不活泼,但由于银与硫有特殊的亲和性,在空气中即能缓慢的生成硫化银而使其变黑,使银不纯。而且在自然界中银易与铂等金属混合,故生活中的“纯银”一般指含量99.99%的白银或者含量92.5%的925纯银。

由于银本身的特性,使得100%的银质地很软,很容易划伤,而且不适宜越来越精细的工艺要求,以及现代流行饰品越来越丰富和夸张的造型要求。再加上100%银容易变色和失去光泽,因此,1851年,Tiffany(蒂芙尼)公司推出之一套含银92.5%的银器后,925银便迅速变成为银饰的主力,并成为国际上鉴定银饰是否为纯银的标准。

925银,在不同的金店有不同的价格浮动,大商场的珠宝专柜的银饰品每克至少要68元,这个价格为每盎司白银的美元价格,纯银手镯成本价银现货价加工费,白银的价格按重量计算。银现货价,原银每克要82元。

成品银在珠宝批发市场上的价格是每克55元左右。价格是2元左右一克,30克的银项链,和克数没有多大的关系,925纯银5元每克,925银质地比。

近日925银的市场价格和足银的市场价格是多少钱一克。确实挺便宜的,99白银,有几克的,是因为按照报价来算,是每天都在波动的,买银首饰约八元或十元一克。

全球金融因素是影响银价的重要因素,影响优先程度仅此于经济因素,但影响的持续性更强,是中线投资者必须掌握和分析透彻的因素。

其中基金持仓量的变化是投资者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世界上更大的白银ETF市美国巴克莱资本旗下的IShares Silver Trust(SLV)公司的白银ETF,它的持仓路线可以作为世界白银基金持仓路线的很好的样本。

它的白银持仓量变化往往对白银价格的中期走势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投资者可以根据它的持仓量的变化来判断后市中期趋势的参考。

相比地缘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金融因素,用银的供求因素对白银价格的影响优先度更低,但是影响的持久度很高,是白银的长线投资者必须把握的因素,白银的货币属性和投资属性决定白银价格的短期和中期走势,而白银的商品属性,也即世界用银供给情况则决定白银价格的长期走势。

中国航天纪念10克纯银一张的值多少钱?平安银行购买的,当时买是2980元

此商品是平安银行与指定供应商进行合作,平安银行作为支付方,商品是由供应商直接提供。

如有疑问可拨打95511-2咨询。

古代中国的一两纹银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一两黄金又等于多少银子呢?

古代有好多朝代的。各个朝代银子的价值也不一样。

以北宋来说吧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 *** ,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 *** 。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 *** ,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 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银值钱吗?我有一个银戒指是8g左右,大概直多少钱

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

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

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

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

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

二十年 *** 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

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

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

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

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

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

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

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

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

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

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

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

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

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

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

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

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

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

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

,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

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

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

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

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

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

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

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

“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

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 *** 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

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

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

,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

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

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

。“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

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

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 *** 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

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

,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

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

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

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之一

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 *** 颁布“国币条例”,

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

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

。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

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

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

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

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

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

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 *** 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

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

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

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

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

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

,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

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

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 *** 与英国、

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

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 *** 决定进

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

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

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

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

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

。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

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

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

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

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

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

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

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 *** 战争前外贸顺

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

,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

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

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

)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

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

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

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

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

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

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

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

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

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

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

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

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

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

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

中国各个朝代的一两银子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啊?

我们常常看到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我也很想知道,于是到网上查了一下,得出了初步的答案。不过,这里声明,笔者不是学历史的,只是利用从网上查到的讲历史的文章,做一个大致的推算,获得一个感性认识罢了。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 *** 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 *** 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 *** 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之一次币制改革:“废两改元”。即北洋 *** 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 *** 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 *** 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 *** 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 *** 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

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以上就是帮企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