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兵马俑发现者,杨东义兵马俑发现者

发布时间:2022-10-03 14:34:06

今天给各位分享兵马俑发现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杨东义兵马俑发现者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之一个发现秦始皇兵马俑的那个农民叫什么名字?

之一个发现秦始皇兵马俑的那个农民叫杨志发(以杨志发为首的农民发现了兵马俑)。临潼区下和村杨培彦、杨文学、杨新满等几位农民,1974年在打井中发现了兵马俑。

扩展资料:

秦兵马俑发现人资格认证:

多年来,一直在为这个问题困惑、不平甚至愤怒。经过长时间的思忖,(2003年12月10日)昨日上午,杨新满、杨培彦、杨全义等3人代表9名发现人终于将“关于‘秦兵马俑发现人’资格认定的申请报告”交给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简称秦俑馆),要求该馆颁发证书、确认他们的“发现权”。

并还要求对该馆一号坑介绍文字中“当地农民打井发现”中的“农民”,全部写出他们的姓名长期以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介绍文字中“当地农民打井发现”中的“农民”,一直以来都没有鉴定。

从1985年开始,杨新满、杨培彦、杨全义等9名就多次找过秦俑馆,要求该馆对此给予认定,但一直无果。而文化馆的一位同志后来也被称为发现者,而且经过一些媒体的报道,反而成了“秦俑发现之一人”。

作为文物管理部门对于谁先发现一直不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考察,仅仅用“农民”两字来替代,这无形之中抹杀了那些当时打井农民的合法权利,使他们的发现权一直被埋没,这种以“农民”替代发现权的做法,实质上是对农民发现权的一种轻视。

科学的精神是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尤其是考古这项工作更是要尊重历史,尊重人权,尊重首发现权。而以“农民”两字来覆盖具体发现人的姓名,说白了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记录历史时不想以真实的情况告诉子孙后代,不想让子孙后代了解是那些农民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

而当面对子孙后对于秦始皇兵马俑这个古迹是谁更先发现的提问时,我们如何作答,是含糊其词还是一语带过,在这一点上,农民的要求既是对历史的负责精神和态度,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精神和态度,所以说,农民申请确认秦兵马俑发现权是合情合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支持“农民”申请确认秦兵马俑发现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志发

秦始皇兵马俑是谁发现的,在什么时候?

30年前,兵马俑博物馆还是一片田地,1974年3月29日,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西杨村的农民在打井时挖出了秦俑的陶片,从此,这里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坑的发现堪称第八大奇迹。”

关于兵马俑的发现人问题,时隔30年,依然有多种不一的说法。1974年3月,西杨村打井,当时在场的有三个生产组,每个组两个人,西杨村农民杨新满当时是政治队长。陶俑挖出来之后,他们也不认识,到处乱丢,后来临潼县文化馆的赵康民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让农民用架子车拉回去。

当时送到县文化馆的农民就有杨新满。在此之前,当地农民曾三十多次看到过陶俑,但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1974年还是这个情况,村里的老太太还烧香磕头,说是瘟神,把俑头敲碎了,有的放到田地里当成稻草人赶鸟。老袁当时去的时候,从马路边上、垃圾堆里拣出很多陶俑残片,从废品收购站里收回了很多铜箭头。

扩展资料:

一、兵马俑简介: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之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之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 *** 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二、建筑结构: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

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参考资料:

中国网-兵马俑发现30年还有多少未解之谜?

百度百科-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之一个发现的人是谁

秦始皇兵马俑之一个发现的人是下和村的农民。

秦始皇兵马俑

一号坑的发现,缘于1974年3月,兵马俑面世,当时下和村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东南角。

1974年7月中旬,由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临潼县文化馆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进驻秦俑坑工地。

随着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1976年—1978年,考古队又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方面的人员。

一号坑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0多个修复组展开对兵马俑的大规模修复,一号坑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

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

扩展资料:

秦始皇二十二岁统一中国后,就下令大规模地为他修建陵墓。因骊山风光秀丽,加上山阳产玉,山阴多金,金玉双全,正符合他的迷信思想,所以他把墓地选在骊山北麓。

他不仅从全国调来七十多万刑徒,还从山东、河南等地征来大量民夫。修建期间,秦始皇还下诏令李期提前征集数千对童男童女准备为他殉葬。

李斯见了诏书,吓得目瞪口呆。他想,征集这么多人殉葬,必定会遭到百姓强烈反对。百姓一旦起来造反,秦朝江山难保。

但如不照办,得罪了春始皇,自己必死无疑。想来想去,只好上书说:臣李斯,冒死直言,君征如此众多童男童女殉葬,必使天下骚乱,不如改用陶殉,以保大秦江山平安。

秦始皇觉得也有道理,就改变原意,立即下旨令李斯征集全国能工巧匠,烧制规模宏大的出巡仪仗队,而且要求烧制出的陶人陶马要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

几天后,李斯从民夫中挑选出数百名烧制砖瓦的工匠,向他们宣读了圣旨,命令他们按期烧好陶人、陶马,如若不然,定杀不赦。

但是这些工匠只会烧砖瓦,谁也没有烧制过陶人陶马,他们试烧多次都没有成功。一百多名工匠因此被砍了头。

在被杀的工匠中,有个老工匠想出一个办法,在临死之前告诉了他的儿子,要他单窑分段烧制。儿子含泪埋了父亲后,便按照父亲生前的嘱咐,单窑单俑分段烧制,烧成以后再组合。

采用这个办法后,陶人陶马终于烧制成功了。试验成功后,工匠们齐心协力,夜又继日,把几千件陶人、陶马终于按期丛部烧制出来了,并按照李斯的要求,把这些陶俑排列成整齐的队形。

秦始皇驾崩以后,秦二世胡亥继承了帝位。他怕工匠们泄露墓中秘密,便暗地把秦始皇灵枢运入墓中,然后下令叫所有参加修建陵墓的人,一齐到墓中看戏,并领取赏金。

那些为修建秦始皇陵墓流血流汗的工匠、民夫和刑徒,全上了秦二世的当。他们刚刚走进陵墓,便活活地被封闭在墓中,成了殉葬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兵马俑

谁是兵马俑真正的发现者

1974年3月29日,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现为西安市临潼区)晏寨公社(现为晏寨乡)秦始皇陵东侧一个偏僻小村———西杨村,几位土生土长的村民为了抗旱在村南打井时,挖出了几件破碎的陶俑残片。自此,揭开了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的序幕。

1974年3月29日,对秦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它翻开了秦陵史上的重要一页。这天,在井下挖土的村民发现了一个窟窿。挖开窟窿后,看到一个类似瓦罐的玩艺儿。村民们开始有些丧气,认为是挖到了古人的砖瓦窑,这就会影响他们的打井进度。不过后来他们紧张起来,“瓦罐”变成了像一个人的脖腔,之后便是身子。他们改变了看法:这该是个“瓦爷庙(神庙)”,它是“瓦神爷”。“瓦神爷”是当地农民对陶质神像的俗称。因为当地地下早就有“瓦神爷”的说法,传说挖出“瓦神爷”要“招祸”。随后在井下又挖出了“瓦神爷”的胳膊腿、铜兵器和砖头,整个村子为此事沸沸扬扬地议论起来。正当村民们面对这些“瓦爷”不知所措的时候,晏寨公社的水保员房树民来到了西杨村检查这口井的进展情况。当他听说挖到了5米多深还不见水时,房树民急忙来到了井边。看到从井里挖出的秦砖和“瓦神爷”时,这位水保员凭着自己的文物知识和对国家文物政策的了解,急忙对村民讲:“大家不要动,这可能是文物。”随即向临潼县 *** 作了汇报。县上派文化馆主管文物工作的赵康民到现场查看。赵康民等骑自行车来到了西杨村。这时,井边一片狼藉。附近到处都是陶俑残片,井底下的秦砖也被村民们挖光了,拿回家里。有人已把铜箭头、铜弩机当作废铜卖掉,有的村民们还把比较完好的陶俑头支起来,戴上个破草帽放在庄稼地里吓唬麻雀。赵康民看到了这些情况立即组织村民召开座谈会,向村民们宣传国家文物政策,动员村民们把井下出土的文物拿出来。赵康民先生不仅将秦俑当作文物保护起来,而且开始收集、修复秦俑和局部清理秦俑坑。从严格意义上讲,他应是秦俑最初的发现者。

中国首位发现兵马俑的人,获30元奖励,克林顿指名见他,现状如何?

截止到如今,我国有着众多琳琅满目的国宝,它们之所以能够重现于世间,离不开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秦始皇兵马俑,已经是中国最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被誉为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而它的由来,和一位叫杨志发的农民,产生了深深的联系。然而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也彻底改变了老人的一生:之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因此获30元的奖励,克林顿指名见他,现状如何?

1974年,正值西部大旱,为了能够引水浇庄稼,等到当年的3月份,位于陕西骊山西杨村的村民们,在生产队长杨志发的带领下,扛着锄头设备来到了一片砂石滩,计划在这里打上一口新水井。

等到了3月29日,水井已经挖到了5米深的地方,杨志生却十分吃惊地发现,土堆底下,竟然掩埋着一些泥人。它们宛如真人一般大小,唇红齿白,然而搬上来之后,皮肤过了几分钟却迅速变黑。

这让周围的大伙惊恐不已,以为是闹鬼的灵异事件,唯独杨志生却并不这么认为,他带了一些陶瓷碎片,回家给担任老师的妻子分析原因。

得知挖井时所发生的一切之后,妻子告诉杨志发,这可能是氧化反应导致的,埋在井底的很有可能是文物,因此妻子劝杨志发能够上交县里。

由于西杨村距离秦始皇陵没有多远,村里人也经常发现一些陶器碎片,可是谁也没有往文物的方向想,不过杨志发还是将这些东西,上报给了县里的文物部门。

当随着专家和技术人员陆陆续续赶到,来到西杨村进行调查,杨志发这才隐隐约约知道,自己似乎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此时又有消息传来,为了表彰杨志发的发现,县里决定对他进行30块钱的物质奖励。

而当时勤快讲义气的杨志发,却并没有将其据为己有,而是当作了生产队的平常开销,杨志发大公无私的精神,也受到了周围人们的交口称赞。

随着临潼博物馆的领队,赵康民的到来,并且一点点揭穿埋藏在始皇陵墓古迹下的奥秘,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也一点点的浮现,然而这对于西杨村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开发工程不断扩大,最终西杨村村民被告知了一件他们难以接受的事实:全村必须进行搬迁。虽然有着物质上的补助,然而依然还有不少人,不愿意搬离这个世代居住的地方,因此有些人将怨气,再次发泄到了杨志发的头上,说他“为了三十块钱,就把老祖宗给卖了”。

杨志发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片好心,却成为了众矢之的,在村子搬迁后的他。搬到了新地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很少和村民来往。

一直到20多年后,杨志发的命运却再次得到了改变。到了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参观兵马俑的时候,他多次指名,希望能够见见这个并没有引发太多世人关注的兵马俑之一发现者,就这样,杨志发被推到了台前。

克林顿惊喜的邀请他给自己签名,然而窘迫的杨志发,却只知道画圈,最终给克林顿画了三个圈,即表示他的三字名字,同时也表示被发现的三个兵马俑坑。

在这起事件过后没多久,杨志发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如今他作为国宝的发现人,也同样获得了尊敬,还成为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名誉馆长。至于村民在后来景区开发之后,都在此做起了生意,对老杨的怨言也逐渐平息。这也得感激杨志发所付出的牺牲。

兵马俑发现人到底是谁?

西杨村农民杨志发等人在生产队队长杨培彦的带领下,在村南的砂石滩上挖井,才挖没多久,杨志发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

杨志发原本是一个农民,在陵东的西杨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帮企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