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古时人们的宇宙观为什么是天圆地方?

发布时间:2022-08-15 07:00:20

人类在原始时期和动物是没什么大区别的,人类还没有所谓的文明史,文明史特指人类发明了文字,我们开始用文字记录我们的社会活动,标志就是文字的发明和记录,人类种群社会中的个体记忆进而能够转换为集体记忆,可以用记录的方式往下不断地延续,因为有了文字记录历史活动,才促进人类形成明确的历史意识,不然的话人类一茬接一茬的死去,没有什么所谓对之前的历史观,只有传说和神话那种极其朦胧的故事性描述。

人类最开始的宇宙观非常简单,最初就是盖天说,中国没有所谓的西方地心说,我们这里是天圆地方说,也就是他们认为大地是一个托在神龟背上的平板,天空像一个穹窿一样扣在地上这叫天圆地方说,我们今天把地点还叫地方,跟这有关。

西方的地球观念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尽管古代有浑天仪的模型,但那个概念不是球的概念,地动仪也是一样,本质只是具象的演示,只是今天人拿地球球体的观念去看那东西,以为古代人认为地球是个球,这个很容易证明,查一些古代的资料,你看看他们的原文描述就知道。

那么西方认为地球是个球啥时候开始的呢?不是从托勒密时代、大航海时代才开始的,是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时代一直到柏拉图时代,他们经常观察天象,他们在观察月亮盈亏和月食的时候,认为这实际上是地球弧形影子投在月球上的一个表现,而我们则认为是天狗吃了月亮,这是两方不同的观念。

(毕达哥拉斯)

他们建立了地球说,后来发展到西方的地心说,这就是著名托勒密的《数学汇编十三卷》,他用多个精巧的数学模型组合来解释自然现象与天文。为什么是多个?因为地心说漏洞很多,可人们的神学观念导致无法打破人类中心论,上帝宠儿等自恋,于是得用多个数学模型将这些漏洞进行合理解释。

无论西方的地心说还是东方的盖天说,人类根据长时间观察的直观经验总结出的世界观和宇宙观是与当前时代背景及其需要所匹配。

(托勒密的世界地图)

(托勒密的地心说)

你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中国古代不认为地球是个球呢?这跟文明类型有关,想想最开始原始部落的那些人抬头看天,站在自己的房子门口看待大地、该如何理解眼前的世界和看待宇宙?他总是从具象去推导具象,他看一眼自己的房子就明白了,世界就是放大版的房子,这是他在感性直观上建立的宇宙观,毫无疑问是盖天说。

这个盖天说的宇宙观跟什么匹配?跟当年采集狩猎生存方式匹配,跟当年小范围领地化生存相匹配。这个阶段西方在最早期也经历过,只不过后来他们过快的早期频繁贸易和地中海工商业交换,这个观念于不匹配于是失效,取而代之的就是地球说这个更合适的。

接下来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加上神学的发展中人类对自己在上帝那的定位的理解,发现又不合适了,所以西方随后进入地心说,这个时候地心说的出现。中国没有更新观念是因为没有神学吗?不是的,而是因为我们的封闭地貌决定文明类型一直是农业,所以无需更新观念,于是直到1840年的时候,老百姓都还没有觉得地球是个球体,尽管那时候英国已经满世界乱跑殖民去了,并且给皇帝好多天体模型,可社会的总信息量没有产生爆炸,为什么?因为你社会没有变革,文明类型没有发生转换,信息量的累计是有限的。

我们古代有拿鸡蛋做类比,你可能会觉得这不也是个球体?其实不是,这还是具象推导具象,跟西方人所谓的球体是两回事。

对于信息量的爆炸,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思想认知模型是如何与信息量产生匹配关系,过去时代抄书,印书,可现在都是电子版的复制粘贴,你说哪一个信息增长速度快呢?反过来想,今天的人信息太多,工具方便,于是你不用死记硬背把自己变成一个U盘,你得学会去识别和筛选有用信息,这叫今天人应该有的认识和观念,可是这个你能用到古代吗?你不记住你每次查书你看看你有多难?今天的人你放着工具不使用非要自己把每一本书都抄一遍,你觉得合适吗?

所以时代的观念之所以进步,背后原因是信息量的增加使得需要一个更加适合匹配需要的新观念和新思想。

往小了说是个人,往大了说是整个人类文明,所以一个时代的宇宙观和世界观想要进步,它需要信息量暴增。

为什么人类过去时代的观念统治人类时间那么长?无需要改变,因为农业文明只需要观察记录气候变化的规律和时间,这就是古人留下来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以及历法,这个宇宙观很稳定,在农耕文明的图景下是一直不变。西方也是,在地心说的模型下,至少在西方在托勒密模型上,它有效维系西方农业文明长达1400年。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可是到了前科学时代的发生,哥白尼的日心说启动了科学时代的大门,但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有很大的问题,什么问题大家看一下我下面的图片就发现了,他和古希腊人认为的一样,天体轨道都是完美圆形,这肯定不对,因为很多天文现象解释不了,那总不能是日心说不对。

直到后来天文立法者开普勒,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他俩的研究下更进一步,但还是不够,此时需要一个更加精确的模型来解释自然,这一次用数学的方式理解自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由此诞生,这就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说,后人利用牛顿的引力解释和惯性力、微积分以及参照系等各种概念去理解世界,人类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门。

哥白尼的日心说模型

可还是出了问题,随着人类的信息量暴增,牛顿力学解释不了世界了,人类发现世界不是所谓的绝对论,宇宙也不是所谓从一开始就决定之后一切的机械决定论。我们需要重新去理解时间、光线、参照系和各种力的思想认知模型,于是爱因斯坦登场,他的相对时空观以及四维时空等内容奠基了现代宇宙论,由此开启了核物理时代、电子时代直到信息时代,之后的几次产业革命都在这个基础上发生,很多人把之后的也称作工业革命这个不准确。

我们上面说的只是很简短的一个过程,中间有非常多复杂的内容,比如神学哲学世界观的变化就是一个庞大的信息量,平时节目我经常也聊这些,所以我只说大框架,剩下各位自己补充。

所以我们会发现刚才咱们说的总结一句话:新的宇宙观缔造新时代,新的宇宙观的产生需要社会变革和信息量的不断增加。

可是过去的宇宙观关心的几乎都是宏观,也就是说只关心往天地之外的宇宙,比如人类的天文望远镜就在干这事,如果你要说对物质微观的探索有吗?有,不过那都是哲学思辨,纯逻辑的游戏,跟实验没多大的关系,我们之前讲过古希腊哲学的本体论就是探究万物的基质,有说水的泰勒斯,有说数的毕达哥拉斯、有说原子的德谟克里特,以及他们不断探寻的光是什么这条思路都在干这个事情,包括我们这边,老子探讨的道,孔子的一以贯之说的都是还原论,也就是万物的复杂是由最简单的状态发展而成的。

东方哲人习惯用抽象的东西来说明,西方的哲人喜欢用具象化的事物来说明,西方人炼金就是干这事,中国人炼金是求长生不老,一个诞生化学,一个造出火药,听着挺棒,可因为技术受限,两边其实啥也没干成,大家都只是说说罢了,最终都没有能证明。

(伽利略)

这一切不能只停留在哲学层面,更不是交给神学,而只能由科学来做,也就是伽利略开启的实验科学验证理论思想模型的时代,直到人类有能力对微观世界进行探寻,并且因为对光和电磁波等认知的提升,生物学上的进化论有一点探求生物内质的状态。比如到爱因斯坦,他在探讨时空弯曲、狭义相对论的时候,顺便推演质能方程。E=mc²,他也已经开始探讨物质的内在本质,后来产生量子概念,人类对万物内质的探索一直在深入,早期是哲学思辨后期是实验科学。

到今天,我们向外探索宇宙外部的广阔世界,比如前段时间拍到黑洞的照片,向内我们对物质微观粒子,对基因和大脑是否在量子层面运行等深入研究从未停止。

(天文立法者开普勒)

这就是人类认知的现阶段,当然还有什么弦理论、平行宇宙啥的,可那些不过是假说,没有实验验证,我们就不谈了。

不知道从上述内容中,你能否体会到什么是宇宙观?

天地之间的事,从很古老以前,老祖先们就有着察觉和关注的,在他们的智慧中,通过发现揣摸,撑据了每年的固定时间是多少,分解为一年之四季,一季三个月,一月两节气,一节气十五天,一天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一刻半,一刻四十分等的时衡,也是勤於对天文地理的研究的丰富成果。

在过去落后的时代中,没有有技能对航海航空的行动,也无法衡定天地之间的准确模形,总觉得应有一种形壮眼观,看到远处蓝蓝的天空边际都是与大地是紧相结构着的,因没走出过地球的边沿,也没上过天空观看地球的机能,也许只到过附近的海边,因形大少现弯处点,认为是直线方块形的地盘,误判了宇宙空间就是像一口大铁鍋,把大阳,月亮和星星,反扣着一大方正的整块地球,就展生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和看法,也是为着启发后人对大自然的继往探研。

就不管是对或错,始终已体现出他们是在不断幸勤地摸索和研讨中,某些方面已给当今奠定着很大的基础,使得世代人类在此原点上起步不艰,有着一定受益帮助。倘若他们还存在到如今,也许要比现当今的研究得透切一些。凡是对每一件事物都是慢慢地得到了解,就如现在在探讨宇宙的构造,地球已存在的时间,各种星体形质等,也都只是一个大约估计,都还没有一个准确论断。

在有着当今发达的科学技术,要来作天文地理的研讨,都尚未达到所需功能,只能是走到哪步就说哪步的话,也还需人们不间断地进行研探,才会对以后的发现,如以后有了新发现和论证后,今天的说法和看法就其如是今天人们对古人所说的说法一样的了。所以自然的未知情况是难了解完全的。还得逐步进行了解和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